郝夢齡上將忻口血戰 精忠報國得其所(圖)
余犧牲亦有榮。為軍人者,為國家戰亡,死可謂得其所矣!(看中國合成圖)
1937年10月,太原會戰之忻口戰役是淞滬會戰後中日之間一場重要戰役,郝夢齡是抗戰中犧牲的第一位軍長,也是抗日殉國的國民黨8位上將之一。1938年的小學國語課本中就有「中國第一個軍長」的題目描寫他。
郝夢齡,字錫九,1898年出生在直隸(今河北省)藁城縣一個農民家庭。他只讀了三年私塾就被父親送到一家雜貨店當學徒,後投奔張作霖奉軍魏益三部當兵。魏益三看他勤奮好學,把他送往保定軍官學校步兵科學習。
1926年,郝夢齡跟隨魏益三歸附馮玉祥國民軍,任第四軍第二十六旅旅長。後改投北洋吳佩孚,再又隨魏益三部投奔武漢國民政府。在1927年的北伐戰爭中,由於他作戰英勇,升任魏益三第30軍之師長。1928年,打下鄭州後部隊改編,魏益三第30軍被編入第四集團軍,郝夢齡任該軍第54師師長,隨白崇禧第四集團軍參加北伐。北伐結束後,魏益三所部被編入中央軍第九軍,郝夢齡任第九軍副軍長等職。
1935年,郝夢齡被授予陸軍中將銜,奉命調任貴陽綏靖區指揮官。1937年5月,他奉調到陸軍大學將官班深造,行至重慶,得悉盧溝橋事變發生,立即返回所部,並兩次請纓,要求率部北上抗日,得到國民政府軍委會批准。
9月15日,郝夢齡路經武漢,回寓所與家人話別。臨別時,他給兒女們留下遺囑,交給長女慧英,准她三天後開閱。遺囑寫道:
「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們要聽母親的教調,孝順汝祖母老大人。至於你等上學,我個人是沒有錢,將來國家戰勝,你等可進遺族學校。留於慧英、慧蘭、蔭楠、蔭槐、蔭森五兒雲。」
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副司令長官黃紹竑總指揮的太原會戰打響。應閻錫山請求,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率蔣介石嫡系中央軍第十四軍、第九軍、第八十五師、獨立第五旅等部,由石家莊趕來太原以北增援。閻錫山委任衛立煌為戰區前敵總指揮,負責在忻口阻擊日軍。
10月4日午夜,郝夢齡率第九軍抵達太原以北80餘公里的忻口前線。衛立煌將部署在忻口陣地的中央軍、晉綏軍編成中央、左翼、右翼三個兵團,郝夢齡出任中央兵團總指揮,節制第九、十九、二十一、三十五共四個軍,在忻口正面主陣地阻擊日軍。
10月10日決戰前夜,郝夢齡給妻子劇紉秋寫遺囑:
「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余犧牲亦有榮。為軍人者,為國家戰亡,死可謂得其所矣!書與紉秋賢內助,拙夫齡字。雙十節於忻口。」
10月13日,日軍第五師團等部出動五六萬兵力,在飛機、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向忻口發起猛攻,國軍誓死抵抗。第九軍防守的南懷化高地被日軍攻佔,防線出現了破口,爭奪拉鋸戰異常慘烈,有的團拼得只剩下百餘人。郝夢齡在前沿陣地上對官兵訓話說:「先前我們一個團守這個陣地,現在剩下一百多人還是守這個陣地,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守這個陣地。我們一天不死,抗日的責任就不算完!我出發前已在家裡寫下遺囑,不打敗日本決不生還,現在我和你們一起堅守這個陣地,決不後退。我若先退,你們不論是誰,都可以槍斃我!」一時士氣大陣,「誓與陣地共存亡」之聲響徹陣地上空。
為收復南懷化高地,郝夢齡指揮七個旅從正面攻擊日軍。16日凌晨2時至5時,前方幾個山頭連續被我方攻克。天亮後,郝夢齡決定乘勝擴大戰果,到獨立第五旅的前沿陣地指揮作戰。部屬告訴他前方有一段路被日軍火力封鎖,通過十分危險,勸他寫個書面命令,派人送去,郝夢齡卻說:「瓦罐不離井口破,大將難免陣前亡!」說罷,毅然同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一同前往。在穿越日軍火力封鎖路段時,兩位將軍同時中彈,雙雙殉國。郝夢齡時年39歲。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西戰場上三英雄,精忠報國郝劉鄭。」(「鄭」指鄭廷珍,時任獨立第五旅長,同一天在南懷化高地中彈犧牲。)
郝夢齡殉國後,10月24日,蔣委員長發表祭文,盛讚他「寧惜一死,誓血國恥」的愛國精神。12月6日,國民政府頒發褒揚令,追授他為陸軍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