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為毛一人開「特供電視台」(圖)


毛澤東生活奢侈糜爛,他還有「特供電視台」供他一人獨享。(網路圖片)

毛澤東生活的奢侈和糜爛已經廣為人知,他有特供毛食、特供毛煙、特供毛瓷,但您知道他還有過「特供電視台」嗎?

當年在中共央視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員,以黃海為筆名,在2006年《鐘山風雨》第1期中發表了一篇文章,披露文革中曾參與為毛澤東一個人開設特供電視節目的內幕。

央視攝製組赴長沙「執行任務」

1974年,黃海在中央電視臺(當時稱北京電視臺)文藝部工作。10月下旬的一天,被通知到臺裡開會,到會的基本都是電視業務骨幹和技術尖子。

到會者臨時組成一個攝製組,幾天之內做好一切準備,連同一整套設備,月底趕赴長沙「執行任務」。路上才知道此行的任務是為毛澤東提供電視節目。毛澤東當時正在長沙。

借湖南電視臺發射節目給毛看

剛開始,毛澤東開的節目大部份是湘劇、花鼓戲移植的「革命樣板戲」,如《沙家濱》、《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杜鵑山》等。節目傳送通過湖南電視臺發射,毛澤東在電視中收看。

因為節目內容都很「革命」,一般觀眾察覺不出異常。但有一天,剛播完一個節目,毛澤東要求馬上重播一遍。同一頻道,同一節目,連續播出兩次,史無前例。節目還沒播完,電視臺接到好幾個觀眾的指責電話,電視臺只能說「安排失誤,接受批評」。

為毛澤東一人開闢第五頻道

1974年底的一天接到指示,準備上傳統劇目。除了演員恢復、熟悉和服裝道具製作、準備,工作量相當大外,攝製組怎樣把節目發送出去呢?用原有的頻道,觀眾都會看到傳統戲,那個年代,電視臺公開播出「封資修」如何得了?最後決定:開闢第五頻道。於是,中央電視臺派出專家,與湖南電視臺一起晝夜加班,改裝好發射機。

單獨開設第五頻道,無法保證觀眾絕對收不到信號。1975年元旦,第五頻道首次播出了《打漁殺家》、《野豬林》、《借東風》等傳統戲。湖南電視臺接到觀眾電話,質問為甚麼播舊戲?電視臺推說可能是收到了香港臺的信號。觀眾說,這絕不可能,明明聽到是湖南電視臺播音員張林芝的聲音。

最後,技術人員決定為毛澤東一個人搞有線電視。攝製組在與毛澤東臥室一牆之隔的地方架好設備,請演員來這裡現場演出,毛則在隔壁通過一臺26英吋監視器收看。這樣,再也不會「驚動觀眾」。

為毛錄製家鄉戲 專機送北京

2月下旬,毛澤東離開長沙。攝製組也回到北京,稍事休整之後,馬上又投入了第二階段的工作。這次主要是錄製一批各種藝術形式的短篇精品節目。

1976年初,攝製組奉命第二次南下長沙:這一次仍然是為毛澤東錄製家鄉戲。所不同的是,1974年他是在長沙看,1976年是在北京看。攝製組每天錄製的節目,都是由第二天的專機送往北京。

這次以錄製傳統的湘劇、花鼓戲為主,也有一些京劇。劇團翻箱倒櫃,把幾十年的老底都悉數搬出,演員陣容也空前強大,有些離退休甚至已改行多年的著名老藝人也紛紛被請回,披掛上陣,重返舞臺。其中花鼓戲老演員肖重硅就是因為毛澤東當時點名要看她主演的《劉海砍樵》而臨時從某工廠把她請回來的。

毛澤東的生活極盡奢侈

網路上流傳一篇名為《揭秘:毛澤東不為人知的奢靡生活》的文章,披露了毛澤東極盡奢侈生活,卻要全中國人民都在極端艱苦中過日子。

毛澤東喜歡吃長沙東方紅漁場的活魚,專機每週定期往返「北京—長沙」,為毛澤東空運活魚。毛澤東想吃武昌魚時,專機就從武漢空運活武昌魚至北京。

毛澤東享受從香港購買的澳大利亞麥片,玉泉山農場生產的大米,「巨山」農場供應的蔬菜、肉類和牛奶,冬天的蔬菜則是由廣東提供。

毛澤東有個廚師班子個個都是頂級名家。在大饑荒最嚴峻時,廚師們為毛澤東精心制訂了西菜,西菜湯菜譜。這份菜譜包括七大西菜系列,即魚蝦類、雞類、鴨類、豬肉、羊肉類、牛肉類、湯類。

毛澤東喝的龍井茶,產在一座特別的小山頂上,在每年最適宜的季節,採下來送進北京。

毛澤東抽特供煙,有「中華」、「熊貓」、「雲煙」等及四川什邡捲煙廠特供煙生產小組製造的雪茄。1971年這個小組舉遷北京,在門牌號為81號的中南海對門的北京南長街80號專門為毛澤東精製「132」雪茄。

毛澤東喜歡別墅,在全國各地至少為他造了五十多所別墅,韶山「滴水洞」別墅,是在大饑荒餓死很多人的時候花數億元修建的,毛澤東只住過一次,而有的別墅從未去過。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