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日本製造」的金字招牌正面臨信任危機…

 2017-10-12 09: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看中國2017年10月12日訊】本月初,日本國土交通省發現,日產旗下六家工廠中有五家違反日本《道路運輸車輛法》,任由無認證資格的質檢員工進行新車落線檢測。

緊接著,這家日本第二大汽車製造商同日發布召回通知,將在本土市場召回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製造的「NOTE」和「賽瑞納」等38款車型,約合116萬輛汽車。這批召回車還包含向五十鈴汽車、鈴木、馬自達和三菱汽車進行貼牌生產供貨的車輛。

雖然日產稱安全性沒有問題,但是日本國土交通省大臣石井啟一(Keiichi Ishii)認為,「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它將引發用戶的焦慮情緒,動搖認證系統的根本。」

據《日經新聞》報導,日產汽車新任CEO西川廣人(Hiroto Saikawa)10月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公眾道歉。他強調公司以客戶安全為己任,「為召回檢測準備了250億日元(約合2.215億美元)的資金。」

這是兩年內日本車企的第二起不當行為。第一起是去年4月震驚一時的燃效門,彼時三菱承認因內部設定的目標太具挑戰性,加重了員工的壓力,被迫採用不符合日本標準的測試,誇大了旗下車型的燃油經濟性。燃效門曝光後,三菱股價驟降,且面臨停售、賠償和罰款,損失慘重,最終被日產收購34%的股權。頗具諷刺的是,當時告發三菱燃效門事件,最後以「救星」身份出現的日產汽車公司,竟然在一年以後也步其後塵。如今,日產新車檢測不符合國家要求的事實令其淹沒在客戶和經銷商的投訴之中,也令人不得不懷疑其車輛的安全性,即使日產方面堅稱「毫無問題」。

日產一向被視為汽車行業損害管控的佼佼者,它的管控能力曾於2010年得到美國交通部部長Ray LaHood的認可。在聽取時任CEO和現任董事長卡洛斯·戈恩對日產在日本的質量保證體系的介紹後,LaHood讚許日產是召回決策制定者的模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年豐田曾因「踏板門」召回不力被他嚴厲指責為對安全隱患「不管不顧」。

當日產CEO鞠躬道歉,並召回車輛重新質檢之時,日本另一家大型企業也爆出醜聞。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承認違反合同篡改了質量數據,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底期間偽造了強度和尺寸等質檢數據。涉及其中的產品包括鋁制零部件1.93萬噸、銅製品2200噸、鋁鍛件1.94萬件,約佔鋁和銅業務年銷售額的4%。而且在過去10年中,部分數據還遭到篡改。後經調查發現,包括管理人員在內的數十人參與其中,這說明神戶制鋼所造假案是一起長期的、集體性的行為。

神戶制鋼所副社長梅原尚人8日在東京召開記者會,致歉稱「出於完成出貨目標的壓力,篡改數據,對此深表歉意,正在反省」。他解釋稱,「截至目前,尚未發現不合格零部件存在安全性問題」。

據《日經新聞》報導,神戶制鋼稱鋁製品的客戶涉及約200家企業,以汽車廠商等運輸相關企業為主供貨商,汽車行業中,豐田、馬自達等確認旗下多款車型使用了不合格零部件,已在著手調查是否存在影響。例如,豐田部分車型採用上述鋁材作為引擎蓋的製造材料,若存在問題,這些車企未來將不得不發布召回通知。

日產疏忽質檢要求,神戶制鋼篡改數據,以次充好,而為他們這種極不負責任的做法買單的,卻正是長期以來消費者對其的信任和認可。

2010年豐田公司發生「踏板門事件」時,日本媒體不禁擔心,這件事將毀了「日本製造」這塊金字招牌,因而他們憤怒地指責豐田處理危機不力,給日本製造蒙上濃濃的陰影。因為一直以來,「日本製造」在人們眼中所象徵的意義就是高品質,「工匠精神」也成為諸多企業宣傳時著重強調的特點。

但日產和神戶制鋼的做法,以及之前的三菱燃效門和高田「殺人氣囊」,都體現出這些大公司對產品質量、安全性的極大疏忽。尤其在汽車行業,一輛汽車由三萬個零部件組成,製造、調校過程中較易出現各種問題,暗藏安全隱患,這更需要汽車製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對產品質量的重視。但是接二連三的造假、召回問題,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曾經有口皆碑的「日本製造」。

一貫在國際上以質量取勝的「日本製造」,在這些不斷湧現的質量信任危機事件中,令其「品質神話」站上了一個十字路口。當日本汽車製造商將高品質、匠心、安全打造成為賣點和優勢所在之時,一旦出現質量危機,所遭到打擊的後果將不堪設想。而現在,高田、三菱、神戶鋼鐵、日產等企業,正在動搖消費者對它們的信任——儘管這只是開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