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剎大名鼎鼎!皇帝與梁啟超都愛(組圖)
靈岩寺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南市。自唐高宗以來,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多到寺內參拜。(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座落於濟南南部山區的靈岩寺,置身於泰岱北麓的群峰之中,重巒疊嶂,幽深靜謐,是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的寺廟。
這裡除了流傳著許多美妙動人的傳說故事之外,還隱藏著許多精妙絕倫的藝術瑰寶,無怪乎乾隆皇帝先後造訪了八次,明代文學家王世貞也讚嘆:「靈岩是泰山背最幽絕處,游泰山不至靈岩不成游也!」甚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呢!
千佛殿及四十尊泥塑羅漢像
千佛殿依山建於高大的台基之上,殿內的四十尊彩色泥塑羅漢像,形態逼真,色彩鮮明,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
這些比真人稍大的泥塑羅漢刻畫入微,不但體現出每尊羅漢的個性與特點,連衣飾的細部也製作得十分精緻,他們甚至有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裝束,千姿百態,儘管均採用坐姿,但動作各異,毫無單調的感覺,從神態表情上來看,有的滿臉憤怒,有的老成和善,有的閉眸默思,有的笑容可掬,毎尊泥塑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這些平民化的泥塑不但拉近了人與佛的距離,且四十位羅漢體現出四十種不同的狀態,是人生百味的體現,代表著人生中的各種酸甜苦辣。
辟支塔
辟支塔是靈岩寺裡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歷經六十三年才完工的辟支塔是靈岩寺裡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辟支」出於佛教,音譯為「辟支迦佛陀」,意即辟支佛塔。
辟支塔為一座八角九層樓閣式磚塔,塔高55.7米,塔基為八角形石,上有浮雕,鐫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門等故事。
塔身為青磚砌就,各層皆施腰檐,下三層為雙檐,二至四層檐下置平座。塔檐與塔逕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十分得體。
墓塔林
墓塔林為靈岩寺歷代高僧的墓地。墓塔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塔身頗高大,上面刻有僧人法名年號。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記載著高僧的經歷,它見證了靈岩寺的歷史沿革,是研究佛教發展史的珍貴史料。
墓塔林的墓塔造型各異,雕刻內容非常豐富,塔座雕有各種藝術形象,有承重的力士,在重壓下嘴巴大張,面部扭曲,四肢與腰背曲彎,全身肌肉突起,給人以力的誇張和負重的艱辛;有騎士身跨雄獅,手執曲棍擊打馬球的場景;有嬉戲玩耍的幼獅,憨態可鞠等,一幅幅精美絕倫的浮雕,像是一座基奠豐厚的古代石刻藝術博物館。
五步三泉
千百年來,靈岩寺流傳著許多美好的故事。其中,法定禪師與五步三泉的有趣傳說至今仍被人們所津津樂道。
傳說中,前秦永興年間(公元357年),靈岩寺創始人法定禪師由白虎馱經書,青蛇領路,來到靈岩山下。法定禪師被這裡的優美山色所吸引,欲定址為寺,可惜巡視多日不見水源,正著急時,忽現一老樵夫前來指點:「雙鶴鳴叫處必有清泉。」說完便隱身離去,法定禪師抬頭一看,只見雙鶴鳴叫飛出,立刻尋跡前往,果然,白鶴飛起的地方湧出兩處清泉,法定禪師把錫杖往地上一插,痛飲一番,連連稱讚,接著,把錫杖拔出,居然又湧出一泉,此三泉相距僅五步之遙,分別命名為雙鶴泉、白鶴泉和卓錫泉。
這些泉水從石澗中冒出,水質甘甜,終年不竭,注入一石池中,宛如明鏡,「鏡池春曉」一詞即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