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和股市悲喜交加 中國央行出手了(圖)


中國央行29日購入6,000億元人民幣的特別國債。(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8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近幾個月人民幣持續升值,中國A股股指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也大幅上漲。債市方面則趨冷,投資者們則持悲觀看法。同時,從中國央行的操作來看,也透出「維穩」的意圖,29日購入6,000億元人民幣的特別國債。

8月29日,中國央行網站發出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2017年8月29日以數量招標方式進行了公開市場業務現券買斷交易,從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買入6,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特別國債。

不久前的8月22日,中國財政部就發出消息稱,2007年第一期6,000億元特別國債將於8月29日到期兌付。財政部將採取滾動發行的方式,向有關銀行定向發行6,000億元特別國債。考慮到實際需要,擬發行的特別國債期限為7年期和10年期。

第一期特別國債期限7年,發行面值4,000億元,票面利率3.60%;第二期特別國債期限10年,發行面值2,000億元,票面利率3.62%。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央行「維穩」態度明顯,對債券市場形成支撐。同時,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表態,「特別國債滾動發行不會對金融市場銀行體系流動性產生影響」,反映出央行對市場預期引導明顯加強。

鄧海清認為,中共十九大召開前夕,政策層對於「穩定」的訴求遠甚於其它目標,也遠超過其它時期,對於政策的把握應該緊緊圍繞「穩」字來進行把握。

不過,招商證券固收徐寒飛團隊則認為,對債市而言,最難熬的時刻可能尚未到來。考慮到9月即將到期的2.3萬億NCD(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疊加銀行業季度末考核因素,還有當前的謹慎情緒,如果資金面進一步趨緊,債市可能繼續維持弱勢震盪,甚至進一步走弱。

目前中國金融市場對經濟的健康狀況體現出了相互矛盾的信號:近幾個月人民幣持續升值,中國A股股指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也大幅上漲,但中國債券投資者則持悲觀看法。

中國A股今年以來上證50指數已經累計上漲16%,達到逾兩年來最高水平。上證50指數是追蹤滬市50個市值最高的公司,是一項備受關注的指數,不過其成分股基本上都是國有企業。

以容易出現泡沫著稱的中國大宗商品市場再次上漲。今年迄今螺紋鋼期貨累計漲32%,焦炭期貨自6月以來累計漲80%。根據金融學的基本知識,大宗商品是最通常的抗通脹資產,其上漲通常對應的經濟環境是物價上升,通脹指數走高。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股市是一個情緒化的市場。而債券被認為是最通常的抗風險金融資產,經濟下行和市場風險厭惡情緒濃厚的時期,是構成債市走強的基本麵條件。

國際權威評級機構晨星公司經濟分析主管Bob Johnson指出,股市和債市一直被視作未來經濟活動的指標。相比股市,債市是更為靈敏,更加穩定和可靠的指標。或者也可以說,股市領先於經濟,而債市領先於股市。

從股市和債市之間最大的不同之處可以得出結論。相比股市,在債市衡量風險和回報需要更加精細的操作。債券投資的目標,無論是增收還是對沖,實際上並不能真正因為政治風向改變而改變,而股市則聽從官方的行政命令。此外,債券市場也沒有像在股市中那樣的權重股,可以憑藉一己之力拉升股指。

分析人士稱,收益率曲線趨平確實反映了投資者中的謹慎態度,因為只要中國的各項改革沒有完成,圍繞經濟的不確定性就會存在。

在中國規模達9萬億美元的債市中,絕大部分的投資者是經驗更為豐富的機構,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債市為何與投機性更強的股市和容易出現泡沫的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有著對中國經濟走向截然不同的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