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霍金《遠征新地球》暢想(圖)
生物圈二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看中國2017年6月30日訊】儘管這個星球上物慾橫流已成為人生真諦,但總算還是有人在憂慮人類的未來。據報導,BBC製作了一部記錄片,名叫《遠征新地球》(Expedition New Earth),將在今年6月播放。在這部影片中,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將重申他的預言——在未來一百年內,人類必須離開地球,在太空尋求新家。人們對這個「霍金預言」並不陌生。他早些年就宣稱地球將在兩百年內毀滅,人類延續的唯一希望就是移民外星球。面對核戰、氣候變化、小行星撞擊、機器人等此起彼伏的威脅,去年11月霍金又說:「如果不逃離我們這個脆弱的星球,我不認為我們人類還能再存活千年。」
據披露,這部《遠征新地球》將進一步闡釋霍金的觀點,為人類逃離「老地球」,移居「新地球」提供更強的說服力。霍金先生將談到種種嶄新的科技手段,如電漿體推進器、人類冬眠技術、人造生態系統等等。除了霍金,《遠征新地球》裡還將出現兩位科學家。一位霍金的學生、物理學家,一位工程學教授。在影片中,他們三人將環遊世界,共同探尋上述技術的可能性。BBC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這些旅程將讓霍金的雄心壯志聽起來並不像是夢幻——科學事實很接近我們之前所想像的科幻小說。」——而且,這次霍金要玩真的了——他將告訴我們‘人類如何去尋找新家'。」
我很尊敬霍金,他簡直是人傑。但仍然不敢恭維他的這種「雄心壯志」。以他的智慧、學識和思維能力,我不敢說他瘋了,那麼就是我自己瘋了。我想說的一句話就是:請看看「生物圈二號」!
多年前我曾寫過一篇生態環境文章,介紹「生物圈二號」的失敗。生物圈二號(Biosphere 2)是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個人造的封閉的生態系統。佔地1.3萬平方米,主體大約有8層樓高,是一個密封的鋼架結構玻璃建築物。何以命名為「生物圈二號」?因為它模仿的原型是「生物圈一號」,即我們的家園——地球。地球生態系統正走向損壞、毀滅,那麼,能否人造一個生態系統,以備將來逃離地球,移居新世界?於是,就有一位大富翁出資二億美元,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設計、建造了這一組巨大的玻璃罩。其實,「生物圈二號」就是霍金的「新地球」。當然比「新地球」之規模和野心都小到不可比擬,但不幸失敗了。
從科學思維和技術創造來講,這個實驗系統全面週到,無可挑剔。裡面有森林、草原、沼澤、海洋、沙漠,耕地和小村,當然都是微型的。其中有生命的,是將近4000種生物和4男4女共8名自願者,都是科學家。1991年,8位自願者像宇航員升空那樣向我們這些地球居民揮手告別,門關上,系統封閉了。初期傳出來的儘是好消息,比如農業系統,第一年生產的糧食接近自給自足,第二年超出8人所需1噸以上。志願者們身體也不錯,平均體重有輕微減輕,免疫系統增強,血壓血脂降低。但是接下來就發現,二氧化碳和氧氣之間的平衡難以控制,且情況逐漸惡化。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白天和夜晚、夏季和冬季之間差別很大。於是,多數脊椎動物開始死亡,傳粉昆蟲全數消失,蟑螂等害蟲大量繁殖。隨著氧氣含量逐步降低,自願者們開始呼吸困難、舉步維艱。在這種情形下,1993年1月從外界注入氧氣,實驗宣告失敗。是有什麼細節沒考慮到嗎?是的。初步的研究發現,問題出在玻璃帷幕上:玻璃阻擋了部分陽光,使得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超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氧氣便逐漸減少。但奇怪的是,二氧化碳卻沒有因此而逐步增加。更深入的研究揭開了謎底:失蹤的那些二氧化碳跟建築物中的水泥起了化學作用,合成了碳酸鈣。
該如何來評價「生物圈二號」和霍金的「新地球」呢?生態環境學派與科學技術學派可能截然相反。以我之淺見,這多半是人類之狂妄。從名字上說,都是企圖以科學技術來取代我們獨一無二的地球。生態平衡是一個偉大的概念,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神聖的概念。人類可能做到的,至多是盡力維護這種平衡,而不是去創造這種平衡。歸根結底,人類不是上帝。在我看來,「生物圈二號」的設計有一個重大的漏洞,即這個封閉的生態系統中沒有一座小發電廠或哪怕極微型的化工廠。要知道,被模擬的地球生態系統是在無數的人造污染源中運行的。因此,這不過是一次迴避了關鍵問題的實驗。不過,如果換一種角度,我們也可以認為「生物圈二號」成功了:它成功地證明了人類、人類理性與科技萬能的有限。
我想,霍金的「新地球」無非是「生物圈二號」的一個暢想型翻版。只是尺度差別太大,一個是被玻璃罩扣起來的「老地球」一隅,一個是完全未知的「新地球」。我很敬重霍金,但仍然認為這不過是空想、空談。我並不反對空想空談,霍金談時間、空間、宇宙的那些話題就常常給我啟發。但他要「遠征新地球」的一番宏論卻使人困惑。從技術上說,必須先在亞利桑那州的這個玻璃罩裡實驗成功,才可能把這個玻璃罩搬上月球、火星、木衛或銀河系之外。從邏輯上講,我希望將來移居到遙遠的「生物圈X號」上的人類還是人類,而不是科幻片中的某種「異形」。我敢肯定,連「生物圈二號」都無法建成,未來在「新地球」上的「生物圈X號」一定是一個與當地條件相妥協的一個生態環境混合體,一定與「老地球」大相逕庭。為適應「新地球」,霍金和他的遙遠繼承者們只能不斷以種種新技術對人類自身加以改造,如「人工冬眠技術」、「晶元植入技術」等等。「新地球」是不是也有「新太陽」?「新太陽」或大或小,離「新地球」或近或遠,都是致命的問題。難不倒的科學家們會說:一定需要太陽嗎?在海洋深處,不是也存在不需要陽光而以硫磺為能源的生態系統嗎?
我只能回答說:是這樣。但那個「生物圈X號」生態系統已經不是我們人類所熟悉所熱愛的生態系統。更重要的是,那個人類,已經不再是我們現在所自我確認的、所眷念所熱愛的人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