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全球排名退居第七 距美元就差四功能(圖)


中國資本管制和干預匯率令人民幣難以成為真正的國際貨幣。(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5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5月25日消息,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已退居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長期追蹤人民幣國際交易使用的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數據顯示,4月份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佔比1.6%,為2014年10月以來最低;排名也滑落至第七,是自2015年2月以來最差排名。

此前,據中共政府官媒據新華社報導,2015年8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2.79%的歷史最高記錄,使得人民幣一度超越日元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但隨後上升勢頭逐漸消退,原因是匯率波動以及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抑制了外國投資者使用或持有人民幣的興趣。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的排名一直保持在第五位。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表示,自中國央行從2009年下半年起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來,2015年下半年起至今,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顯著放緩,部分指標甚至出現了逆轉。

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認為,對人民幣的需求減少主要緣於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中國經濟正創出25年來最慢的年度GDP增幅。人民幣兌美元經過十年的穩定升值後,在2014年初達到峰值。

此後,在2014年6月中國外匯儲備也達到峰值後,經濟下滑和資本外流加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始下跌,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似有停滯狀態。媒體援引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周浩稱,「目前國內去槓桿和降風險以及維持人民幣兌美元穩定是監管層最看重的,而人民幣國際化的迫切度還沒有那麼高。」

多種因素疊加,近年來中國的GDP增長率不斷下降。美聯儲加息後,人民幣也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人民幣的國際聲望降低。而中共政府支撐國企及干預經濟的行為,也拖累了中國在國際市場的形象。在這種情況下,中共政府提出人民幣走國際化道路,寄希望於以此獲得國際聲望和地位。

長期以來,美元是國際市場中體量和影響力最大的貨幣。因此,歐元在推出的時候受到許多國家的歡迎。在歐元推出以來的多年時間中,歐元確實成為一個平衡外匯市場力量的主要貨幣,但是歐元最終並沒能取代美元成為全球範圍內通用的儲備貨幣。目前,根據SWIFT提供的數據來看,全球範圍內約有30%的交易和支付行為是通過歐元結算的,而美元的使用範圍仍然排在全球第一,支付結算所佔比例高達40%。

法國投行Natixis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表示,一個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貨幣應當具備四大功能,滿足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不同需求。

首先,一個成功的貨幣需要承擔交換媒介的作用。根據Natixis提供的數據來看,在私人部門間的交易和支付結算領域,目前人民幣在國際交易結算中所佔的比例遠低於歐元和美元的使用規模。

其次,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主要貨幣應當能夠儲值,這樣一來私人部門的企業和投資機構才願意將資金投資於股票和債券等人民幣計價的資產,以確保這些資產對應的購買力不會快速下降。但是,目前境外機構持有中國股市上市股票資產的比例較低,僅為0.8%左右,而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的總比例僅略高於2%。從2014年以來,境外銀行投入中國的存款和貸款規模整體開始下滑。

第三,一個成功的貨幣應當具備國際記賬單位的功能。這也就是說,如果人民幣想要成為一個廣泛使用的國際化貨幣,貿易收據等文件資料都應當以人民幣為單位開具並使用人民幣支付,而不是美元。但是,即使是澳大利亞這個中國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之一,對中國出口貿易總額中僅有0.5%的貿易文件是以人民幣為單位開具的。

第四,一個成功的貨幣需要一個高度發達的固定收益市場作為支撐。因此,國際企業和機構在進行支付結算時可以通過銀行固定存款或債券等金融資產的形式進行支付。儘管目前中國企業債券發行規模較大,但是境外機構的參與度並不高。同時,中共政府債券市場的規模相比美國和歐洲政府債券市場也較小。

從整體來看,中國更希望通過一個國際化的貨幣結算系統,來取代美元在外匯市場中一家獨大的壟斷地位,目前來看這種國際化解決方案就是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