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吼」不是指悍婦 而是千年佛教用語(圖)


中國人有讚美獅子的多種說法,而「獅子吼」並不是用來形容婦人剽悍的「河東獅子吼」。(圖片來源:Pexels)

獅子原產於非洲與西亞和南亞次大陸,中國古代人並沒有見過。《漢書・西域傳上》記載:「烏戈地暑熱莾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晉朝人郭璞認為狻猊(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就是獅子,後代也有學者贊同郭璞的說法,但先秦人腦子中的狻猊到底是什麼動物,他們自己在文章中並沒有進一步的說明。因此,「狻猊就是獅子」這一說法並不是十分準確無誤。

據文獻記載,可以認為真正的獅子傳入中國,基本上和佛教傳入中國同時同步。佛教經典中,始祖釋迦牟尼佛有很多稱號,其中「人中師子」「人中人師子」「人雄師子」「大師子王」等都屬於將釋迦牟尼佛比喻成師子的一種類型。

另外,我們熟知的「獅子吼」並不是常用來形容婦人剽悍的「河東獅子吼」。

蘇軾的「河東獅子吼」

「河東獅子吼」源於蘇軾。北宋時期,蘇軾被貶至黃州,常與好友陳季常一起談論文學。陳季常很好客,經常邀客人到家裡,他的妻子是河東郡柳氏,經常敲牆趕客,蘇軾因而作詩:「龍邱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蘇軾的用意在於取笑陳季常怕老婆。

然而,「獅子吼」是佛教中的用語。佛教經典將佛的說法,特別是釋迦牟尼佛的說法稱為「獅子吼」。比喻都是存在缺陷的,佛教也敏銳地感覺到,用「獅子吼」來比喻佛的說法,必須有嚴格的界定。在《大智度論》卷二十五中,列舉佛的「獅子吼」與作為動物的獅子的吼聲做的區別。獅子吼,眾獸驚恐害怕;佛師子吼,會消除驚恐。獅子吼,聲音粗惡,萬物不喜歡聽;佛師子吼,聲音柔軟,聽到的人不會覺得討厭,並且能感受到快樂。

中國人對獅子始終懷有一種讚美的感情,有打虎英雄,可是從來沒有打獅英雄。中國人在節日慶典會舞獅,門口也會有一對獅子把門,盧溝橋欄杆上也有很多的獅子。這與佛教經典和佛寺安置等對獅子的引進和介紹很有關係,佛教給我們顯示的是一種雄偉卻不兇惡的動物。佛教把自己的某些教義附著在獅子身上。中國人對獅子的認識,源於佛教潛移默化的誘導。

總的來說,獅子與佛教淵源深厚,是佛教的一種代表性象徵物。作為一種象徵,獅子在中國佛教中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皇室的龍。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年,佛的說法「獅子吼」至今也有兩千年。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