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反腐劇,展現中共的深重危機。(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4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林中宇綜合報導)22集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中國開播引發熱烈響應,收視率高居不下。官媒熱捧該劇,認為是因成功顯示反腐。美國之音4月16日刊發何清漣撰寫的評論文章,結合對兩個關鍵詞的分析指出,這部劇的要害不在於反腐,而在於展示了中國極其惡劣的政治生態。
何清漣開篇說,會看戲的看門道,不會看戲的看熱鬧。《人民的名義》這部劇不管尺度有多大,也不可能將2012年以來的中國反腐成果如實再現於銀幕,比如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將家那16億鈔票與傳說中的巨大翡翠牆;不管如何編寫台詞,編劇都不可能去追問腐敗的根源源自制度與中華文化。
文章認為,這部戲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通過「政治資源」與「政治平衡」兩個聽起來冠冕堂皇的關鍵詞,展示了中國極其惡劣的政治生態。
文章舉例電視劇裡反覆提到「政治資源」這一概念,劇中漢東省公安廳長祁同偉,他評判別人在官場是否硬氣時,喜歡用「他有政治資源」一詞。他的老師、省委副書記、省政法委書記高育良一語點破:政治資源,即指政治靠山。
文章隨後詳解了這部戲通過高育良與祁同偉兩個人展示了「政治資源」的重要性與代際傳遞關係。指出從江澤民時期起,中共中央及省級領導就是靠這個資源進入官場的。
何清漣揭示說,戲中高育良與其首席大弟子祁同偉的關係,反映了中國政治的兩條潛規則:一是資源的代際傳遞,二是中共黨內的政治幫派關係。
關於政治資源,何清漣指,如今中共官場中這「政治資源」,與中國封建王朝時期的「找靠山」、文革時期的「拉關係」(前蘇聯的「關係學」)、上世紀90年代一度引進的「政治保護關係」,說的其實是同一現象。
文章說,劇情進入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前妻歐陽菁被捕,「打破政治平衡」與「破壞改革的大好形勢」這兩個用語也隨之出現了。
文章指出,所說的「政治平衡」,是指容忍腐敗與互相包容。其真實含義是:各種「政治資源」壟斷的權力類別不同,每個幫派都有自己的權力領域,各方守著自己的地盤,不撈過界,心照不宣地利用權力享用公共財,即共同「悶聲發大財」。
何清漣說,這種政治平衡在一級政府共事的同僚中極為重要,是官場利益集團「悶聲共同發大財」的必要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悶聲發大財」,正是江澤民的「名言」,江在2000年公開怒罵香港記者時曾爆出此言,教記者要懂「悶聲發大財」。
何清漣文章最後說,《人民的名義》一劇的主題確實不是反腐,而是展示中國醜惡的政治生態。在編劇、製片人、導演、演員的傾力演繹之下,他們在劃定的紅線圈內,讓觀眾在官員的官話、場面話中,看到了今天中國的政治生態。至於這種生態是怎樣形成、是否能夠通過反腐杜絕,已經超出了一部電視劇能夠拷問的範圍。
江澤民讓腐敗無解 中共本身邪惡
在美國之音4月13日「時事大家談」欄目中,旅美資深傳媒人士凌滄洲說,共產黨集權體制本身就是腐敗,《人民的名義》打動人心的絕不是喪事當喜事辦這一點,而是喪事,也就是黑暗的本身。這部反腐劇觀眾的看點不在反,而在腐,在於腐敗的本身。
儘管習近平上臺以來強力反腐,但據反腐敗監督機構「透明國際」今年3月份的最新調查報告說,中國有73%受訪者認為,中共的腐敗情況變得更嚴重了。
美國學者魏德按(Andrew Wedeman)上月在華盛頓智庫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發表觀點認為,中共有一種貪腐的文化,腐敗已經成為中共官場中無處不在的病狀,這不是一個行政命令或是反腐運動可以解決的。
魏德按說,2002年,江澤民用「三個代表」將這些經濟新貴們納入政治體系,滋生了「腐敗文化」,這樣的腐敗文化最終會拖累經濟的發展。
《看中國》網站3月25日有署名文章認為,中共本身是邪惡的,當政者若不棄之,任其破敗的體制仍舊運轉之下,自然會產出更多的貪官。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