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被瑞士人處理垃圾的方式驚呆了!
【看中國2017年4月12日訊】瑞士的環境競爭力一直遙遙領先全球,這個領先是所有瑞士人共同創造的。本文作者之悅Echo是瑞士數字奢侈品集團中國項目經理,她詳細記錄了為初到瑞士的父母介紹瑞士人垃圾分類做法的經歷,非常值得中國借鑒。
在瑞士生活?先學會怎麼扔垃圾
夏天的時候,父母來瑞士蘇黎世住了一個月陪我。在這個對他們而言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們發現,自己在很多熟悉的生活領域忽然成了需要從頭學起的小學生,到處充滿了意外。
剛到不久,有一天,我在廚房偶然看到母親正把一個空易拉罐往垃圾袋裡扔,我一個箭步衝上去攔住,一邊嚷著:「不要扔這裡!」母親詫異地瞪我,「那要怎麼扔?」我這才意識到還沒把在瑞士生活最重要的常識之一——如何進行垃圾分類,詳細告訴他們。
我決定「手把手教學」,帶著他們在家周圍走一圈,親身體驗一番蘇黎世的垃圾分類體系。
出門前,我把廚房窗台上積攢的各種空的易拉罐、空酒瓶、飲料瓶等按材質分好類,裝進幾個袋子。第一站,是離家三分鐘的馬路邊的垃圾回收站。所謂回收站,是一排小屋樣的敦實的大桶,每個上面寫著德語指示文本,旁邊畫著相應的示意圖,比如:金屬罐頭、玻璃瓶。而在投玻璃類垃圾的入口處,還有不同顏色的標誌,代表每個桶所接收的是哪種顏色的玻璃。所以無論會不會德語,來到這裡都一目瞭然。簡單地說,這個回收站收的垃圾一共有這幾種:小型金屬製品屬於一類(例如鋁制易拉罐),然後是白色玻璃(也就是普通的透明玻璃),褐色玻璃,以及綠色玻璃。
我一邊熟練地扔著垃圾,一邊對父母解釋:「你們看啊,比如這個玻璃瓶,蓋子是金屬的,所以要把蓋子打開,單獨扔進這個桶,再把瓶子扔到那裡。還有,這些空瓶空罐要在家裡清洗乾淨後,才能扔到這裡……最後扔完之後呢,裝瓶子用的袋子,折起來,放進這裡。」
父母嘖嘖感慨著:「怪不得這裡一點異味都沒有,乾淨得不像個垃圾站。」此外,對於新來乍到者還要特別注意的是,每天晚上八點之後和週日是不可以在這裡扔垃圾的——因為往桶裡投玻璃瓶會發出比較刺耳的碰撞聲,這個規定是為了不打擾到附近居民的休息。
第二站,帶著父母,帶著剩下的塑料瓶,我們到了離家最近的一個超市。我拎著那袋空瓶,逕直走到最裡面貼牆的一個裝置。上面有三個洞,同樣地,旁邊畫著通俗易懂的示意圖:一個用來扔透明塑料瓶,一個扔不透明塑料瓶,底下一個小的,則是廢電池回收口。除了要把瓶子在家裡清洗乾淨,瑞士人還會把塑料瓶提前壓扁,更方便之後的回收處理。
出超市的時候,我順便在收銀員那裡買了一卷用來裝廚余垃圾的白色垃圾袋。付款的時候把父母嚇了一跳:「垃圾袋要這麼貴?」——一卷10個35升容量的垃圾袋,價格是17瑞郎,大概相當於人民幣110元。說實話,剛到蘇黎世時,我也被這個價格驚了一下,不過很快便理解了:這當然不是因為袋子的成本,這個價格收的實際上是垃圾處理費,也可以說是環保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