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傑與武則天周旋 機智保大唐(組圖)


狄仁傑處理政務或勘察斷案皆公正嚴明。他是推動唐代走向繁榮的重要功臣之一,被後世譽為「唐室砥柱」。(看中國合成圖)

正值公元705年正月裡,大唐神都洛陽的長生殿外,一場政變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全副武裝的兵士們將大殿圍了個水洩不通。大門「吱呀」一聲打開了,一位孱弱的老婦人從裡面緩緩地走出,她正是時年82歲的女皇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帝王。

武則天憶想七年前

她緩緩地環視四周,沒有緊張,也沒有慌亂。作為一位執掌朝政數十年的君主,武則天此時知道一切皆成定局,寥寥數語後,她揮筆簽署了退位的詔書,轉身返回了殿內。當大門關上時,一切又恢復了平靜。武則天慢慢坐下來,她已經病了很久,剛剛那番謝幕演出幾乎耗盡了她全部精力,她覺得自己需要好好休息一下。當她閉上眼睛時,眼前出現了一個人的身影,他是狄仁傑,在五年之前已經先她而去。要是他還活著,看到今天這一幕,又會是怎樣的神情呢?

時光退回七年前,一行人悄然來到了神都洛陽,為首的是廬陵王李顯,他的母親武則天,也是當年將他廢黜並遣往異地的人,正在等待著他,他即將再次被立為太子。而另一個正在等待他的人,此時忍不住長舒了一口氣,狄仁傑已經被召回洛陽一年了,他感覺自己老了,精力大不如從前,他甚至擔心自己看不到太子李顯回到神都洛陽的那一天。萬幸,上天不負他的苦心,終於讓他等到了這一刻。大唐還將是大唐,武周時代則注定只是一段歷史的插曲。

「神探」狄仁傑憶想過往

他回想起自己考中科舉的那一年,那是公元656年,他隨後獲得了汴州判佐的職位,可惜剛上任不久,便遭人誣告被打入大牢。審理時,幸好遇到了時任工部尚書閻立本,他欣賞狄仁傑的才華,查清了案情的始末,不僅替他洗脫了罪名,還推薦他升職成并州都督府的法曹。那是他第一次和斷案結緣,也許是因為自己剛剛遭遇過冤獄,這讓他審查案件格外細緻謹慎,務必要做到公正嚴明。在此後的近二十年裡,他「神探」的名聲不脛而走。後來被相當於最高法院的大理寺錄用了,當上了大理丞,儘管官職只有七品,但他每天依然兢兢業業地工作著。上任第一年便審查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案人員17,000餘人,無人鳴冤和翻案。

仗義執言 護武將升職

公元676年,那時高宗還在位,狄仁傑記得自己曾因為權善才和范懷義兩位軍官誤砍了太宗陵寢上的一棵柏樹而仗義執言,頂撞龍顏。怒不可遏的高宗堅決要判兩人死罪,其他人都不敢吭聲。而他沒有畏懼,法律上沒有砍伐陵寢樹木者以死罪論處的條文,他就必須站出來說句公道話。當時,高宗氣得臉色鐵青,周圍的人也紛紛示意他不要硬頂,可他堅持說,「就因為誤砍了一棵柏樹,不該判死刑卻被判了死刑,後世會因此而非議陛下,我不敢陷陛下於無道!」最終,兩位將軍被免於一死,流放嶺南。他則被升職為侍御史,負責審察案件,糾劾百官。

牝雞司晨 直臣靜待時機

想到這裡,狄仁傑不由得面露微笑,他曾經也是個魏徵一般敢於直言的諫臣。但後來迫於形勢的變化,他又不能只做個「魏徵第二」,因為他面對的不是唐太宗,而是武則天。後來他才知道,那次頂撞高宗之後,當時還是皇后的武則天注意到了他,所以才有了他的平步青雲。他更沒想到,這位皇后後來竟成了皇帝。憑心而論,他願意為她效力嗎?當然不,他當年中的科舉是明經科,主要考的是儒家經典,他信奉儒家的禮制,絕不會讚同讓一個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婦人來當皇帝,《尚書》上云:「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這樣遲早是會出亂子的。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工於心計,使用嚴酷手段鞏固自己的統治,同時也任用賢臣來幫助自己治理天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但僅憑經典上的說辭是阻擋不了武則天稱帝的,他明白這一點,復興大唐需要耐心、需要智慧,他可以做到,可惜卻不是人人都能理解他的苦心。在當上武則天的宰相之後,有一次,他去探望洛陽城外的堂姨,說自己已經當上了宰相,可以幫表弟在朝廷謀個差事,不想堂姨卻說:「我就這麼一個兒子,不想他長大成人去侍奉個女人。」堂姨那輕蔑嘲諷的神情至今還歷歷在目。狄仁傑苦笑了一下,那時事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如果強行出頭制止,最多也就是自己捨生取義,卻未必對大唐的政局有利。武則天是個有能力治理好國家的人,她也許真的比她的丈夫和兒子更適合做皇帝。如果從天下百姓的利益出發,至少這樣可以穩定局勢,安心應付周邊契丹、突厥等國的侵擾。更況且,武則天終究是李家的兒媳,等她離世了,自然會還位給她的兒子,天下依然還是李家的。

狄仁傑遭武氏扣罪名 機智認罪以保命

然而,他狄仁傑能想到的事情,武則天就想不到嗎?在治理大唐幾十年後,這個國家在武則天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究竟該還給李家,還是留給武家,這是她心中一直糾結不已的問題。她一方面將自己的兒子嚴密看管起來,防止他們謀權篡位;另一方面,將武姓親屬招至朝廷加官封爵,卻又不敢輕舉妄動立武姓太子,局面就這樣一直僵持著。武氏宗族的人似乎也被突如其來的高官厚祿沖昏了頭腦。其中最活躍的莫過於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他一直在幫助武則天清除朝廷中的反對勢力,更毫不掩飾自己希望被立為太子,繼而君臨天下的野心。可也正因如此,他更不可以當皇帝,他狄仁傑怎麼能讓大唐落在這樣不成器的奸佞小人手裡。在幾個回合的交手之後,武承嗣以「謀反」的罪名把「眼中釘」狄仁傑抓進了大牢。

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一進大牢的狄仁傑立即承認了自己謀反的罪行,因為按照當時律例,謀反者如果認了罪就可以免除死刑。同刑律司法打了幾十年交道的狄仁傑,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保全了性命。先活下來才有機會,若是拒不認罪,武承嗣一夥便可以嚴刑逼供,他必然會不明不白地死在監獄裡。認罪後,他整日在獄中裝作渾渾噩噩的樣子,以此來麻痺對方的戒心。直到酷暑來臨,他才終於找到機會,趁將棉衣寄回家中拆洗的機會,他把一封申冤信藏在了內裡中。也正是這封信,讓他得以重返宰相之位。

狄仁傑以情說理 李顯回朝保大唐

想到這裡,狄仁傑回過了神,前些日子,他和武則天又談了一次關於冊立太子的事。在這之前,武承嗣再次召集朝中大臣懇請立自己為太子,但並沒有被接受。憑狄仁傑這麼多年對武則天的瞭解,他知道這位已經74歲的老婦人,無論當年如何固執無情,如今也無法再抵禦母子親情的牽動。他從容地對她說:「立您自己的兒子做太子,那您將會被供奉在太廟中,享後世的祭拜,但我從未聽說有侄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內的。」武則天沉吟了片刻之後,決定接自己的兒子廬陵王李顯回來,立為太子。

今天,太子終於回來了。由他一手提拔的張柬之、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忠貞廉潔、精明幹練的官員,也都先後被委以重任,朝中終於出現了久違的剛正之氣。狄仁傑終於可以鬆口氣,他想起自己以前在大理寺任職時每天都要翻閱數十個案件,無論多麼複雜的案情,多麼狡猾的罪犯,他都能剝絲抽繭地一步步接近事件真相,將真正的罪犯繩之以法。而關於大唐復國這件事,他面前可不是一個「竊鉤」的小賊,而是「竊國」的帝王。他為這個「罪犯」勤勤懇懇地效力了幾十年,目的卻是為了讓她將自己竊來的皇位還回去。他知道這個他一生中辦理的最精彩的案件即將結案了,結果將注定和他預想的一樣。所以在兩年之後,狄仁傑安心地撒手離開。

在得知狄仁傑去世的消息之後,武則天流著淚哀嘆道:「朝堂空也。」作為一位輔佐朝廷的大臣,他自始至終都是完美的。她對他復興大唐的想法總是無可奈何,但也從未想到會出現今天這樣的局面。在他去世五年之後,她依然沒能逃脫他生前便布好的局,剛才出現在大殿前的政變者們恰恰都是當年他舉薦的官員。她無法指責他不忠不義,他復興大唐的願望符合儒家正統,更況且他從未掩飾過這一點,也沒使用任何暴力和陰謀來實現它。武則天無奈地搖了搖頭,一縷穿過雕花窗欞的夕陽正照在她的身上,她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她忽然想起,朝中大臣們曾因狄仁傑精明能幹、斷案如神而戲稱他為「老狐狸」,而她自己則常稱他為「國老」,究竟是「國老」還是「老狐狸」呢?武則天忍不住輕笑了一聲,沉沉地睡去了。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