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敗垂成!辛亥革命首義三烈士(圖)
湖北軍政府成立。(網路圖片)
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國武漢武昌發生的兵變──武昌起義,是為了推翻清朝統治所發起,為辛亥革命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1911年10月9日,共進會領導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寶善裡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俄國巡捕聞聲而至,搜去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等,拘捕劉同、李淑卿等6人,隨即引渡湖北當局。
劉公、孫武逃入漢口法租界。湖廣總督瑞澄下令關閉四城,四處搜捕革命黨人。文學社領導起義軍事總指揮蔣翊武決定立即於10月9日晚12點發動起義,以南湖炮隊炮聲為號。但武昌城內戒備森嚴,負責向南湖炮隊傳達命令的鄧玉麟因途中艱辛,直到深夜12點過後才趕到南湖炮隊,此時士兵們都已經入睡,無法動員,營代表徐萬年只好臨時決定推遲起義。
由於劉同招供,武昌小朝街85號(張廷輔家)文學社總部暴露,當日晚彭楚藩、劉復基在小85號被捕,蔣翊武逃脫,楊宏勝在運送彈藥的路上被捕,另外還有張廷輔、陳宏誥、牟鴻勛等30餘人被捕,10月9日起義計畫落空。10月10日晨彭劉楊三人在督署東轅門被斬首。
辛亥革命首義三烈士
彭楚藩(1884~1911)
清末,湖北鄂城(今湖北省鄂城市)人。原名譚藩,後更名楚藩,字青雲,為辛亥革命烈士。幼年時,熟讀經史,尤好王船山、黃宗羲著述。因嚮往日本「明治維新」,遂立志變革。
1906年(德宗光緒三十二年)投入湖北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炮營當兵,結識劉靜庵。次年加入「日知會」,被推為評議員。未幾,日知會被破壞,易名「楚藩」,入憲兵學校。畢業後充憲兵,遞升正目,秘密從事革命活動。1911年初,先後參加「文學社」與「共進會」,任憲兵營革命代表,雙方重要會議均參加。9月,「文學社」與「共進會」聯合成立湖北革命軍總指揮部,準備武裝起義,被推為軍事籌備員之一。負責偵察武漢各軍佈置及防務情況,貢獻頗多。
10月9日,得悉漢口機關遭破壞,與蔣翊武等在武昌總部決定當夜起義。起義前夕,在臨時總指揮部被逮捕,堅貞不屈,視死如歸。10月10日晨,被處死。臨刑時高呼「民國萬歲」,英勇就義。為辛亥革命首義三烈士之一。
劉復基(1883~1911)
清末湖南常德人。1904年參與黃興領導的長沙起義活動,後敗走日本。在日本加入「同盟會」。1907年回國,在長沙設中西報代派所,暗中運銷革命宣傳刊物,又往來於長江中下游從事革命活動。
1909年,在漢口創辦《商務報》;後投奔湖北新軍四十一標第三營,加入革命團體「群治學社」、「振武學社」。1911年「文學社」成立,他被選為評議部長,極力促成「文學社」與「共進會」的聯合。
武昌起義前,實際上已主持軍事籌備工作,擬定起義行動總計畫。起義前夕,在臨時指揮部被捕,次日晨遇害,臨刑時高呼「還我河山」,其壯烈可觀。
楊洪勝(188l~1911)
晚清湖北襄陽(今襄樊市)人(一說谷城,位老河口市南)。字益三。辛亥革命烈士。早年在家務農,後入湖北新軍,結識了劉公、孫武等革命志士。旋退伍,在武昌設小雜貨店,為聯絡據點。
1911年(宣統三年)初加入「文學社」。9月湖北革命軍總指揮部成立,準備武裝起義,任交通負責送軍火。10月9日,被捕,英勇不屈;10日晨與彭楚藩、劉復基同時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