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3日】(本臺記者董筱然綜合報導)近10年來漢服熱風靡兩岸三地,由年輕人發起並參與的恢復傳統服飾的活動受到歡迎。3月12日,正值黃曆二月十五花朝節,北京、福州、成都等多地民眾穿上漢服祭祀花神,圍觀者都被漢服大氣的古典美所折服。
花朝節是流傳於漢族人之間的傳統節日,俗稱百花生日、花神節。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節日期間,市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俗稱「踏青」,女子會剪五色彩紙黏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在四川成都的花朝節活動現場上,多名身穿漢服的女子走向滿山的鮮花,吟誦對春天的讚美。在場來賓共同將寫有對春日祝福的彩帶綁在百花枝頭,共同送上美好祝願。
福州當天舉行了「花神祭」,12位身著漢服的女孩簇擁著主祭走向滿山的百花。
北京的漢服愛好者也穿著漢服參加北京蓮花池公園內舉辦的花朝節活動。
網民們紛紛表示,這漢服太漂亮了,應該弘揚,這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傳承,還有的說,漢文化的衰落是中華民族衰落的原因之一,最明顯的標誌就是社會公德丟失,素質低下,充斥著有錢無德之人。也有網友認為,大家應當把漢服定為民俗節日服飾!定為中國文化遺產。
近年來,漢服被越來越多國人所喜愛。臺灣著名古風作詞家方文山致力於推動漢服文化,他曾表示,「日本的櫻花季會看到大家穿和服,韓國人在節慶也會穿上韓服,華人的節日卻看不到大街上穿著漢服的人,實在可惜。」
漢服,大體而言指的是清朝以前漢族的傳統服飾衣冠,和目前一般人把旗袍、馬褂視為「傳統服飾」的認知頗有出入。「事實上旗袍、馬褂也不是清朝的服飾,而是再經過變革後的形式。」方文山感慨華人至今對漢服有很多誤解,他認為「一個民族的傳統服裝應該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96歲的臺灣漢服史研究泰斗王宇清教授表示,漢服不是指漢代衣服,而是萬古「漢民族」、「漢文化」承傳下來的服飾,以「禮」為總代表,以「龍」為基本符號標誌,而國之四維的「禮、義、廉、恥」就是她的基本精神。所以,所謂的漢服就是指中華將近萬年的文化思想。
責任編輯:常青
(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