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容易導致肥胖:人體的細胞含有類似於鐘錶的遺傳因子,一般被人們稱為生物鐘。轉化脂肪也是由生物鐘控制的,只要能形成和生物鐘吻合的飲食習慣就可以輕鬆的瘦下來。生物鐘使人形成早上醒來,晚上睡覺的生活規律,到了早上血壓和體溫都會上升,為白天的生命活動做充分的準備。種種原因可知,早飯是非常重要的。
飲食習慣二:熱量低,搭配多。日本人吃的食物都是偏清淡且低熱量的,所以我們在日本料理中多見生食。他們在日常烹飪中,油膩和辛辣的調味品也用得非常少。日本傳統文化推崇「新鮮至上」,因此日本婦女通常喜歡多買一些魚、蔬菜和水果等,紅肉、糖果、餅乾這些高熱量的加工食品則買的比較少。日料獨特的味噌湯中含有大量維生素E、鈣和礦物質,當然還有黃豆中豐富的蛋白質,只是已經將之轉化為更容易消化的氨基酸,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降低熱量攝入,降血壓,防止動脈硬化作用的減肥食品。
一天吃30種食材,這是日本厚生勞動省在1985年《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中提倡的飲食目標。此後,30種食材這個概念在日本傳播得非常廣,被很多主婦當作一個準則來安排一天的飲食生活。日本人的料理多藻類蔬菜,他們最常吃的就是紫蘇和紫菜。這些食物中富含多種營養元素,蛋白多但脂肪少。
飲食習慣三:碗碟小,八分飽。但凡去過日本的國人,第一個切身感受恐怕就是份量太少,對習慣了大快朵頤的國人來說,初到日本時,恐怕沒幾個能覺得在日本能吃飽。每個人一小碗,雖然吃飯的種類有很多,但是每一種料理的量卻真的很少,會讓人在吃飯的時候有一種已經吃了很多的感覺,其實並沒有,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吃得比較少的習慣。日本還十分崇尚「吃飯八分飽」。他們會用漂亮的餐具來盛放食物,吃飯時不要狼吞虎嚥,而他們在吃到八分飽時,則會停止進食。
另外,在出行習慣上,和西方人相比,日本人更喜歡散步或騎自行車出行。就平均每100人中擁有自行車數量而言,日本位於世界前列,並超過了中國。
在日本,打車是一種非常奢侈的行為,在日本人的觀念中走路是既省錢又方便的交通方式,即使花費的時間要長很多。若去一個地方,打車需要8分鐘,走路需要半個小時的話,日本人會果斷選擇走路。
美國的小朋友上學基本上都是坐校車,有的還會是家長直接去接送。中學生和大學生有的是自己直接開車上學。但在日本,小朋友基本上都是走路上學的,在大學裡面也很少看到開車上學的人。
另外,自行車在日本是人人慣於使用的交通工具,無論是到學校的學生族,趕火車、趕地鐵的上班族,或是帶小孩上幼兒園、採買家中生活用品的主婦,自行車都是他們代步的首選。
身處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度,日本社區內各種設施都比較集中,五到十分鐘之內,就能找到超級市場、幼兒園、各級學校等,解決你的日常所需,自行車是方便實際的出行工具。
通勤時間長,無形中加快了熱量消耗。對於日本上班族來說,他們每天花到通勤上的時間較長,加上交通發達,他們平均每天走路、搭電車、騎自行車的時間就要一兩個小時。過去日本就有調查發現,平均通勤時間越長的省縣,縣民罹患椎間盤毛病的機率也越低,原因在於身體為了在搖晃的電車上保持平衡,無形中也鍛練了身體,加快了熱量的消耗。
另外日本是一個多山、多丘陵的國家,所以有些道路需要上坡下坡。所以對日本人來說,通勤不是單純的走路,而是上上下下的爬坡運動,這在無形中也增加了運動的難度。
還有哪些習慣與肥胖密切相關?
有蛀牙:有了蛀牙後,人們吃東西時咀嚼的頻率降低,使消化酶分泌量減少,不利於消化。
睡眠時間短:研究結果表明和每天睡7~9小時的人相比,每天睡眠6小時以下的人的肥胖率高23%。
早上賴床:早上就動起來的話,可以使一天都能有很好的代謝狀態,所以盡量讓自己早起動一動吧。
經常去便利店:去了便利店後經不起誘惑就買了一大堆零食,然後……
每天看電視超過兩個小時:看電視時人們總是會找點什麼東西啃啃,邊看邊吃時,你很難控制自己的食量(因為注意力都在電視節目裡)。
常常覺得無聊:除了吃飯時間,人們習慣在有壓力和無聊的時候吃零食,不知不覺就容易吃多,所以多出去走走,讓自己閑不下來吧。
有很多肥胖朋友:正所謂「物以類聚」,研究表明肥胖的人的朋友有37%至57%的概率變胖。
來源:網路
責任編輯:李 智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