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做人,才是聰明的選擇!(組圖)
理智到底是甚麼呢?
辭典告訴我們:理智是辨別是非、利害關係及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生活告訴我們:理智乃於人於事的理性觀察、認定和對待。
其實,有理智的人就是做甚麼都要有節制,保持平衡,不要過分。
說得道高僧一般都是有理智的,是因為他們除去了七情六慾,沒有了對功利的追求,修煉了平和的心態;尤其比較理智的人,是因為他們久經磨礪,甚麼都見過試過,知道了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學會了中庸之道。
有了理智,我們才知道該做甚麼,不該做甚麼,理智認同的事八九不離十;而理智不許做的事,都是在尋常狀態下不應該做或不能做的事。有了理智,我們才知道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
理智能使人審時度勢,揚長避短,走向成功。而缺乏理智的人,往往憑藉一時的衝動去行動,枉費了時間、精力,到頭來一事無成,甚至頭破血流。
有了理智,我們才能正確對待人生的各種境遇
勝不驕,敗不餒,順境不頭腦發熱,受到冷落以至羞辱也能保持冷靜。
沒有理智,就會忘乎所以,或一觸即跳,或失去信心,或在憤怒中迷失方向。
那麼,人生懷有一顆理智之心的人怎樣去實踐呢?
具有一顆理智之心的人,應該遇事三思而行。俗話說得好:遇事三思,切忌魯莽,理智行事。
這就告訴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三思而行,不能魯莽行事,凡事要做到有理智。
有理智的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就會保持平和的心態和鎮靜的頭腦,就會擺脫自私自利;就會有一顆寬容大度的胸懷。
遇事就會保持相對的冷靜,就會考慮週全,處理所發生的問題;就會心情愉快的應對人生中發生的問題和困難。
而不理智的人,遇事就會暴跳如雷,就會自私衝動;就會頭腦發熱的幹出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來。
那麼失去理智的人,就會遇事走極端,就會鋌而走險;甚至滑入罪惡的深淵。人不理智的層次、主要的原因是智力的偏低,不太聰明,知識和經驗的不足。
年輕人容易衝動、魯莽就是由於知識、經驗的不足所造成的。
年齡大的人,知識較多、閱曆豐富、比較有智慧,遇事後就能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思前想後、權衡利弊,從而控制自己的感情衝動。具有一顆理智之心的人,應該做到心胸寬廣。
寬廣的胸懷更是一種理智,一種人格上的魅力,一種精神。理智代表人們本身一種向上的高尚品質,不理智則是魯莽之人自身體內的一種原始的衝動。
人的理智一旦被妨礙,過分的慾望就會佔據支配地位。一個寬廣的胸懷是由很多的委屈演練出來的,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的委屈,這些莫名其妙的委屈使我們的內心倍受折磨。
但是,又不可否認,每個人尤其是成功人士都是伴隨著諸多的委屈成長起來的。
人們只有擺脫慾望的奴役,才能理智行事,獲的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理智的做人做事,於己於人都有好處。
寬廣博大的胸懷,看問題多半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不要獨斷專行固執己見的把一己之想視為絕對正確,
更不能劃地為牢故步自封,聽不進去別人的一點兒建議、解釋、和想法、這樣考慮問題就不易偏頗而失之於全面了。
所以,朋友們,讓我們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一些理智;多一點謙和;多一點愛心;遇事三思而行。
切忌魯莽!切忌衝動!做有理智的人。古語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
為此,我們寬容他人,用心做事,但不強求最終的結果,用平常心來對待一切人、一切事。
具有一顆理智之心的人,應該學會包容別人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每行進一步都難免會遇到不開心和不如意的事情,諸多煩惱也無時不在困擾著我們。
無端的指責、無中生有的猜疑、甚忽背後的流言蜚語……
倘若我們因為不懂得或不善於寬容,事事逞強,處處患得患失,必然活得心累至極,人生也因此失去了許多愜意與美好。人人稱羨包容,常常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和包容。
遺憾的是,我們在希望得到他人包容寬恕的同時,卻很少想到他人也希望得到自己的包容。
一些人安於接受別人的包容,卻從不打算把包容施之他人。殊不知,如果自己不能包容別人,就很難從別人那裏獲得寬容。
所以,當你遇到別人有意或無意的“傷害”時,不要總是計較,總想報復,要學會與人為善,豁達大度。
忍讓待人,以德抱怨不是怕人,而是一種謙恭風度和崇高境界。
有人認為,包容是姑息錯誤,是弱者避世的表現。其實不然,恰恰相反,包容是強者的愛心和理性的充分展示,是一種化怒為喜轉憂為樂的智慧,是一種超然物外的大智若愚。只有心胸狹隘、故步自封的弱者才吝惜寬容。具有一顆理智之心的人,應該理解別人苦衷。
理智是開啓直覺之門的最佳途徑
理解別人苦衷應注意聆聽,不僅是要用我們的耳去聆聽,更要用我們的心去聆聽,用我們的整個存在去聆聽。
關閉我們的思維,屏蔽掉所有的記憶、概念、文化、傳統、習俗、概念的影嚮,單純地用我們的耳去聆聽,用我們的心去聆聽,用我們的整個存在去聆聽。這種聆聽,能夠讓我們與更高層次的能量相聯結,能讓我們接收到目前人類還無法理解的能量和資訊。
如果人隻站到自己這邊想事情,而不去理解別人的苦衷,還去指責別人,那很難與人相處,反而被別人孤立與冷眼。
一個心胸狹窄,目光短視,常常苛求別人的人,由於他內心的矛盾衝突永久得不到解脫,極易導致人際關係緊張,處事法則輕率錯亂,折射到自己身上,自己也活得如負重載,憂鬱寡歡。
所以,學會理解別人苦衷,也許這正是人生處事最高深、最艱難的修煉,誰的修煉最獨特,最成功,誰在生活中得到的益處就最多。誠所謂吃虧是福,忍讓是德。理解別人苦衷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的良好道德和修養。如果你、我、他的做法完全一致時,不必怨恨,學會理解別人,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設身處地的想,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抱怨。
具有一顆理智之心的人,應該善於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說來容易,但是做起來並非易事。
有時候,衝動戰勝了理智,一句“惡言”,足以讓人失去默契,即使在溫暖的春天,也會倍感刺骨的寒冷;一句“善語”,即使寒風凜冽,北風呼呼的刮,也能感受到一絲絲的溫暖,溫暖人們的心田。
與人相處,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想一點、一點,在與之交談時,慎重的說出每一句話,有的話,三思而開口,先回味一遍。說出口的時候,又是另一種結果。雙方都會欣然接受,無論是不是他人想要的。
生活之中,沒有不變的人,沒有不變的世界。很多的事情,未必都會讓所有的人滿意。
當自己滿意的時候,別人卻不滿意了,很多的事情都未必盡如人意。非人所願時,心小了,在小的的事情都會無限擴大;心大了,再大的事情,都會變小。非人所願時,不妨進行換位思考,心情也會好了許多。學會換位思考,
用真心去交流,用心去換心。香甜的果實,不會遙遠,而苦果只能離我們遠去,從此再也不見影蹤。學會換位思考,朋友不會越來越少,反之會越來越多。
朋友,是人生最大的一筆財富,是每個人一生不可或缺的,永遠是前進路上的燈塔,尤其在你迷失方向的時候,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