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鄰居」瘋狂十年:房價三千到三萬(圖)
燕郊樓盤因無法辦理不動產權登記證而引發熱議。(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2月13日訊】與北京僅一條潮白河之隔的燕郊,正因為土地未落宗問題一夜之間由炙手可熱變得風聲鶴唳。燕郊土地事件,已經引發高層關注。在9日的國務院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針對燕郊出現多個樓盤正在面臨無法落宗、產權縮水的問題,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不動產登記的問題,現在正在解決。已經有一部分住宅通過瞭解歷史情況、完善手續,可以登記了,估計在不長的時間,這個問題就會解決完畢。
國土部副部長趙龍也表示,媒體對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不動產登記的問題披露了以後,國土部高度重視。考慮到歷史客觀實際情況,國土部請地方國土部門進行調查,同時也派人去瞭解情況。待調查瞭解情況清楚以後,會提出一個解決辦法。
發酵多日的土地事件源自於2016年12月1日,三河市成立不動產登記中心,啟動不動產統一登記政策,用以確認房產與土地的權屬問題。此後房產證更新為《不動產權證書》也漸次展開。
但在此過程中,燕郊福成五期、首鋼小區等多個小區的業主發現自己小區的土地還沒有落宗,土地性質也並非住宅用地,有的是工業用地,有的甚至是違章用地、綠化用地,由此導致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證。而究其原因在於開發商私自更改了土地性質,在工業用地、綠化用地上建設了住宅,在進行不動產登記時,才發現項目的土地性質已發生了變化,從而影響到了這些房屋的不動產登記。據瞭解,截止到目前的曝光數據顯示,燕郊共涉及20多個樓盤面臨無法落宗、產權縮水現狀。
例如,燕郊福成二期、福成五期等小區的居民在辦理過戶手續時就發現,自己購買了近12年的住宅,在房地產契證、商品房買賣合同、房屋所有權證都齊全的情況下不能辦理不動產權登記證。而原本是70年的大產權,使用期限也因土地性質為工業用地而縮短為四五十年。
以後,不斷有業主向政府相關部門討要說法。今年1月23日,三河市國土資源局不動產登記中心回覆稱,對部分小區由於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原因限制,暫時停止辦理相關不動產登記業務,市政府已經成立工作組對相關問題逐個進行調查,市政府將根據調查結果爭取上級有關政策支持,參照其他市縣的成功做法制定解決辦法,待相關辦法出臺後,再行辦理不動產相關登記手續。
房產均價從三千到三萬
燕郊房價史,是一波比北京房價更為戲劇性的漲價史。以燕京航城為例,該項目在2008年時曾賣過3800元每平米,但目前該項目在二手房網站的報價已經達到28000元每平米。
對被稱為北京「睡城」的燕郊來說,2008年是一條分水嶺。沿著寬闊的102國道兩側,大批售樓處如雨後春筍出現,隨後演變成售樓處一條街。而在當時,燕郊房價還在4000元/平米上下波動。
第二波出現於2010年後,當年4月「新國十條」(《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出臺,一些房價過高的城市相繼頒布限制家庭購房套數的規定,被稱為「限購令」。隨後,北京正式出臺政策限購,規定對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家庭暫停售房,連續5年(含)以上在本市繳納社保或個稅的非本市戶籍家庭限購1套住房。在北京嚴苛的限購政策推動下,燕郊房地產迅速膨脹,燕郊房價已經突破萬元大關。
隨著北京樓市回暖,房價攀升,剛需與部分投資需求再度湧入,特別是在通州建設北京副中心的消息傳出後,鄰近通州的燕郊樓市再次迎來投資高峰,部分項目單價已經超過30000元/平米。而最新的媒體數據顯示,燕順路以北的二手房報價很多都攀到31000元-32000元/平米。
在燕郊近十年迅速發展的歷程中,房地產違規開發等負面新聞常常見諸媒體。對於此次波及廣泛的土地落宗問題,有知情人士直指,原因在於開發商私自更改了土地性質,在工業用地、綠化用地甚至是違章用地上建設了住宅。
同時有業內專家指出,此次燕郊事件僅是土地指標問題的冰山一角,而在不動產統一登記全國聯網的大背景下,背後還將有更複雜的局面暴露出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