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再縮水 在華外企有麻煩(圖)


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下降創下五年新低。(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12月9日訊】雖然中國官方人士一再表示,目前不存在較大的資本外流壓力,但是,不斷減少的外匯儲備規模、企業的非法操作、外貿順差的快速縮水,都在促使中國經濟主管當局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管制。在華的不少歐洲企業則不幸「中招」。

根據中國央行週三(12月7日)發布的數據,截至11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516億美元,相比10月底再下降691億美元。這也是連續第五個月中國外匯儲備縮水。而且,11月份的外匯儲備降幅達2.2%,為今年1月以來最快的一次。

中共黨媒在報導中援引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的觀點指出,11月份的外匯儲備下跌,「有近一半源於匯率折算因素。」謝亞軒表示,今年11月份,中國外匯儲備中的歐元、日元等貨幣全線下跌,而美元指數則上漲3%。在全球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了1.69%。

不過,美元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的具體比重,外界並無從知曉。

中共黨媒還引述外匯管理局有關人員稱,雖然11月中國資本流出略有增加,「但總體可控,不存在較大的資本外流壓力。」

不過,《第一財經日報》則援引一些專家觀點認為,近期存在資本外流與人民幣貶值相互強化的風險。該報採訪了中國交通銀行經濟學家連平,後者指出,自2015年以來,由於人民幣的持續貶值,形成了「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貶值預期增強-資本外流壓力加大-貶值預期再增強」的循環。

管控資本外流在華外企中招

而一段時間以來,中國金融監管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對資本外流的管控,其中包括對中資海外收購的審核政策。

《南德意志報》駐華記者注意到,11月28日,上海等地的外匯管理局約談了各金融機構的代表,以口頭的方式發布了資本項監管新歸。今後,企業的股息支付必須通過資本賬戶進行,而不能再如以往那樣走經常收支賬戶。該報指出,經常收支賬戶的跨境股息支付沒有金額限制,而資本賬戶股息支付的限額,現在也降到了500萬美元。

包括西門子、巴斯夫在內的眾多駐華歐洲企業,他們的中國分公司或合資公司迄今都主要通過股息支付的方式向歐洲的總部輸送利潤。不過,據歐盟駐華商會披露,由於中國金融機構最新的監管措施,這些歐洲企業現在都遇到了麻煩。

監管新規發布後,不少歐洲在華企業還一度希望可以通過反覆多次進行金額為500萬美元的姑息支付,來完成向歐洲總部輸送利潤的工作。但是,銀行對於股息支付的日期、頻率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因此這些歐洲企業無法避開中國外匯管理部門的新規定。歐盟駐華商會主席武特克(Jörg Wuttke)在接受《南德意志報》採訪時指出,現在沒有人知道這樣的困難時期還會持續多久,「不確定感非常大。」

宏觀經濟降溫外貿順差縮水

根據中國央行的數據,2014年6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尚有近4萬億美元,短短17個月之後,這一數字已經急劇縮水了將近1/4。市場諮詢機構凱投宏觀認為,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為了降低人民幣貶值壓力,央行不斷動用外匯儲備購入人民幣以穩定匯率;而中國宏觀經濟降溫,也導致國內大量資本加速外流。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副教授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認為,一些企業的非法操作也是導致中國資本快速外流的一大原因。鮑爾丁通過比對近年來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貿易額與金融系統的跨境支付統計數字發現,向境外的匯款數額明顯大於進口貿易額。他在接受《南德意志報》採訪時舉例指出:一家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從國外訂購一批價值1500萬美元的貨物,但是實際交付的貨物卻只值1000萬美元,剩下的500萬美元則悄然流入了境外的某個銀行賬戶。鮑爾丁指出,中國當局若要治理資本外逃,只有兩種途徑:大幅收緊外匯管制;或者對每一個集裝箱裡的貨物真實價值進行核實。前者正是中國當局目前不惜代價在採取的措施,而後者顯然不可能做到。

就在週四(12月8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了最新的進出口貿易數字。今年11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0.1%,進口貿易額則大幅增長6.7%,創下兩年來的最大增幅。數據同時還顯示,今年前11個月的貿易順差為475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顯著縮水了12%。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