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導師":中國經濟有五大寄生蟲(圖)
外界盛傳孫立平是「習近平導師」。(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11月23日訊】被媒體盛傳為「習近平導師」的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孫立平,近日直言中國經濟基本癥結是社會的寄生性,表現在五個環節:一,沈重的稅費負擔;二,腐敗、尋租加重企業的交易成本;三,國企的壟斷性獲利;四,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失衡;五,不斷膨脹的資產泡沫打破了收入與財富之間的均衡,同時也加重了實體經濟的負擔。評論人士稱,江澤民的經濟政策陷中國經濟於混亂無法自拔之地。
孫立平近日在微博中提到,眾所周知,中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在經濟和社會的各個環節滋生了大量的寄生物。它們吞噬著社會創造的財富,加重著經濟系統的負擔。在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的時候,問題的嚴重性還顯現不出來,因為財富的增量在大量增加。而到經濟增長開始減速的時候,這個問題就顯得越來越突出了。
孫立平分析稱,這種寄生性表現在什麼地方?至少有如下五個環節:
第一,沈重的稅費負擔。
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稅負最沈重的國家之一,這是一個公認的事實。政府財政收入大量增加之後,不可能長期保持那樣的增長速度。現在速度降下來了,政府收入沒有那麼快的增長了,但養的那麼大機構和那麼多人員你讓誰回家?上到半道的項目不接著投行嗎?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能短時間改掉嗎?此外,還要準備對外打仗,還要用大量的錢維穩。在這種情況下稅費怎麼能降下來?
第二,腐敗、尋租加重企業的交易成本。
這裡需要注意這個問題上兩個體制方面的原因。一是現行體制賦予有關部門的權力過廣、過大、過泛、過於隨意有關。還有一個問題也是很值得重視的。財政收入迅速增加背景下的機構擴張問題,實際上,除了財政收入增加的原因,政府本身就有一種機構擴張的衝動,有時甚至會使這種擴張超出財政能力之外。由此就形成這樣一種現象:一些機構建立起來了,但財政只是提供部分經費,餘下的部分自籌,包括收費罰款分成等。這就更進一步加劇了尋租現象的發生。
第三,國企的壟斷性獲利。
國有壟斷性企業佔據了國民經濟中各個優勢環節,而且在市場中以壟斷性價格獲取超額利潤。其結果,是加重了消費者和實體經濟企業的雙重負擔。
第四,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失衡。
近些年來,實體經濟處境艱難,虛擬經濟特別是金融資本畸形擴張。但金融資本的收益最終要來自實體經濟。按北師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教授的研究,現在中國金融資產已經接近200萬億。按5%利息率計算,至少給實體經濟施加了10萬億的利息索取,利益過分向金融和地產集中。
第五,不斷膨脹的資產泡沫打破了收入與財富之間的均衡,同時也加重了實體經濟的負擔。
泡沫是虛的,而其造成的結果卻是實的。因為在財富泡沫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實實在在的食利者階層,對實體經濟形成的是實實在在的負擔。
公開資料顯示,孫立平生於1955年5月,遼寧省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公共知識份子,現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及博士生導師。
大陸知名學者、時評家郭一平曾在博客稱孫立平當過習近平的老師。孫立平則在個人博客發文,就流傳的有關他曾擔任習近平的「論文指導教師」予以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