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喊捉賊!中共政權放棄外蒙古栽贓蔣介石(圖)
中共政權與蘇聯裡應外合,出賣了外蒙古。(網路圖片)
自元明清600多年以來,外蒙古一直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在上個世紀,外蒙古的獨立使得中國丟失了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相當於40多個臺灣。中國的大家庭裡失去了重要的一員,這是近代中國歷史上悲傷的一章。按照現在大陸官方宣傳機器的說法,是中華民國政府蔣介石出賣了外蒙古,使得外蒙古獨立。但這卻不是事實的真相。
在大陸長大的人們,大多數對外蒙獨立這一段的歷史是一片空白。原因是歷史課本上鮮有提及。這其實很能說明問題,官方歷史課本其實就是政治教材。對於官方有利的內容,歷史課本必定會大大的渲染。比如說,對於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喪權條約,歷史課本裡都有詳細記載,這被用來對比顯示所謂新社會的優越性。如果真的是蔣介石一手出賣了蒙古,作為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證,歷史課本裡著墨的幅度肯定會遠遠大於清政府簽訂的那些條約。但大陸官方沒有敢這樣做,是因為那不是歷史的事實。如果把這個事件全面來看就會明白,外蒙脫離中國是由蘇聯共產黨一手造成的。一面是蘇聯共產黨在外面入侵外蒙,利用強權將外蒙拉出國門,一面是中國共產黨在國內將外蒙的回歸之路徹底堵死,迎合蘇共,將其推出國門。這一拉一推,造成了外蒙直到今天的百年遊子路。
歷史從一百年前說起。隨著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當時的俄國乘虛出兵外蒙古,扶植外蒙古獨立。1917年蘇共政府成立,竟然稱外蒙古是一個獨立國家,並要求與之建立外交關係。民國政府一直不承認外蒙古獨立。1919年民國總統徐世昌派徐樹錚派兵收復了外蒙古。1921年是外蒙古歷史上關鍵的一年,這一年裡,蘇共的紅軍侵入外蒙古,於是剛剛回歸的外蒙古又一次被拉出了國門。從此之後直到1991年蘇聯垮臺,70年裡蘇共的軍隊再也沒有離開過外蒙古。
蘇共軍隊於1921年的5月25日侵入蒙古,7月6日開入庫倫(現在外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7月11日扶植了親蘇的傀儡政府,而這一天也就是後來的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日。當時的民國政府對這次外蒙古獨立當然是不予承認。而蘇共卻使用各種手段想永遠霸佔外蒙古。
1941年4月蘇共甚至和正在侵華的日本簽訂互不侵犯的友好條約,而這個條約是建立在日本承認外蒙古獨立,蘇共承認滿洲國的基礎上。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對日本節節勝利,此時美國尚未造出原子彈,雖然打敗日本沒有問題,但是要讓日本最終投降,仍需要解決日本龐大的陸軍,盟軍還是要付出巨大的傷亡。在這種情況下,美英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談中要求蘇共在德國投降後出兵幫助打擊日本。
對日出兵正中蘇共下懷,對於蘇共來講,面對日本節節敗退,如果不出兵,那麼東亞將會全部被英美變成民主國家,這顯然對蘇共不利。同時,日本戰敗後,蘇共將面對一個統一的和平發展的中國,而中國強大後,必然會妨礙蘇共繼續佔領外蒙古。所以蘇共當時給出的條件,是繼續維持外蒙古當時的所謂獨立,並且要控制大連、旅順和東北的鐵路權等。而英美此時為了減少自己的傷亡,及早結束戰爭,在中國缺席會議的情況下,同意了蘇共的無理要求。
蔣介石民國政府1945年6月底派宋子文和蔣經國等去莫斯科與斯大林談判,表示對外蒙獨立無法接受。但斯大林堅持要求外蒙獨立做為出兵的必要條件,同時繼續要求蘇共在東北的各項特權。這是一場非常艱苦緩慢的談判,談判拖而未決進入8月,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此時日本投降就是馬上的事情,盟軍其實已經不需要蘇共出兵了。這時斯大林反而無法等待了,儘管中蘇條約沒有簽訂,他仍然在8月8日立刻出動百萬蘇軍侵入中國東北,並將東北全部佔領。蘇共此舉,顯然不是為了幫助中國抗日,而是赤裸裸的搶奪自己的勢力範圍。蘇軍侵入東北給當時的中國甚至亞洲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蔣介石此時面對的是非常難解的局面,因為東北已經完全被蘇共佔領,蘇共深入中國腹地。他可以不同意蘇共的無理要求,但是蘇共可以繼續佔據東三省,並且會大力扶植中共,在中國造成一個類似後來東德西德的分裂局面。斯大林甚至威脅要將內蒙古的也劃入外蒙中,成立一個獨立的大蒙古國。中國將在剛剛擺脫日本侵略後,再一次面對抵抗蘇聯,而這個敵人甚至會比日本更殘暴。另一個選擇是答應蘇共的要求,以此為條件要求蘇共撤出東北,保證尊重新疆主權,並且不去支持中共。只要中國贏得和平發展的機會,幾十年後,國力強盛,蒙古尚有機會回歸,而這個選擇實在是當時條件下的無奈的選擇。
於是1945年8月14日,在蘇共大軍入境的情況下,民國政府和蘇共雙方終於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若蒙古舉行全民公投獨立,中國將在此基礎上承認蒙古獨立。而蘇共承認中國對東三省的主權;對於當時新疆伊寧事變,蘇共承諾不干涉,也就是說不謀求新疆的土地;蘇共將不支持中共。
蔣介石當初有條件地容許外蒙古獨立,實屬在蘇共強權下的無奈,外蒙古當時已經被蘇共強佔了20多年。蔣介石是想用中國的和平發展去鋪就一條外蒙古將來回歸祖國的回家之路。公平的講,蔣介石的決策思路其實不無道理。若無後來蘇共背信棄義,中華民國能夠在抗戰勝利後和平發展,沒有大躍進,沒有文革,幾十年後,那麼中國在1980年代就可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民主大國。那可是實實在在的實力,而不是現在大陸的畸形虛胖。這個力量和美國等民主國家聯合在一起,對於蘇共是非常可怕的,那麼蘇共1991年底的崩潰很可能會提前。
人們現在知道蘇共崩潰後,蒙古人民共和國立即解體,一個新的民主的蒙古國1992年隨即誕生。若中國彼時已經是一個民主的大國,而且如同後來中華民國那樣不承認外蒙古獨立,那麼一個民主的外蒙古很可能會在那時回歸於一個民主的中國。
蔣介石的最大錯誤在於他相信了蘇共的承諾。而共產黨從來就是把欺騙當作它的一大法寶。當時的東北有發達的工業,生產總量超過日本本土,蘇共進入東北後,瘋狂洗劫,強姦婦女,搶掠民眾,把最先進的機器設備拆運回蘇聯。然後違背條約,把日軍的槍支數十萬支,大炮數千門及彈藥,布匹糧食無數,20萬滿洲國軍隊等全部交給了中共。中共在蘇共的支持下迅速佔領物資豐富的東北,並以此為基地取得內戰的勝利。誠如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所言,有了東北,「我們在全國的勝利,就有了鞏固的基礎了。」「也就是說確定了我們的勝利。」
1945年10月外蒙舉行了全民公投,這個公投是在蘇共的刺刀威逼下進行的,無法表達真正的民意。投票也並不是公平的無記名投票,而是要每個人站出來在大眾眼前,選擇在獨立或者不獨立欄目裡簽名。人們可以設想:當年毛澤東要永遠開除劉少奇出黨,整個中央就只有半隻手舉起表示反對。類似這樣的投票,是沒有人有勇氣在蘇共面前表達異議的。何況很多蒙古人不識字,都由傀儡政府當局的工作人員來指示簽名應該在哪一攔裡寫。另外,如果參加投票人數少於50%,投票將無效,那麼政府就把每個人都編號,若缺席,則政府代為簽字同意,甚至一些駐蒙古的蘇軍也參加了投票。最後,蘇共創造了50萬人口100%贊成票的奇蹟。蘇共利用其強權,終於在霸佔外蒙古這個事情上再一次得逞。
時間進入1949年,大陸政權登場了。那時它稱中華民國政府是國民黨反動派,那麼完全可以理直氣壯的廢棄反動派們所簽訂的條約。但是大陸官方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僅僅半個月的時間,就於10月16日急切宣布同蒙古建交。而在那時與蒙古有建交關係的只有蘇共和中共。其實,中共從早期就一直支持外蒙古獨立。
為了欺騙國內的民眾,《人民日報》在1949年8月14日發表御用文人郭沫若的奇文《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外蒙古獨立》來給國內民眾洗腦,文中稱:「……倒是外蒙古人民比我們爭氣些,比我們覺悟的早,比我們更清醒地能和社會主義地蘇聯做朋友,因而得到了幫助,而比我們早解放了。我們假如是站在大公無私地立場,我們倒應該向外蒙古人民告罪、向外蒙古人民致敬、向外蒙古人民學習地。更那裡有什麼理由跟在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反動地後面,來對蘇聯‘憤慨’呢?……」,「……人民中國和人民蒙古今後應該是親密的兄弟,我們不能夠固執著那種宗主和藩屬的落後觀念了。那是絲毫也不足引為光榮的!……」這篇官方社論對蘇軍佔領蒙古是一派羨慕,恨不得蘇軍也能夠更早的佔領中國。
此時中華民國政府因為蘇共背棄了不支持中共的協議,宣布當初和蘇共簽訂的協約作廢。於是《人民日報》再一次在1950年2月24日發表黨史專家黃華的社論《只有國民黨反動派才痛恨蒙古獨立》,文中把1919年徐樹錚奉民國總統之命收復蒙古歪曲為「……日本帝國主義又利用了中國北洋軍閥安福系將軍徐樹錚侵入蒙古,在那裡建立了親日的軍事獨裁。……」。對於蒙古獨立,社論中說:「……承認蒙古獨立,對每個真正愛國的中國人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值得歡呼的事。只有國民黨反動派才痛恨蒙古獨立,他們在當時被迫承認了蒙古獨立,事後又大肆造謠,侮蔑人民的蒙古,侮蔑蘇聯,說:‘蒙古獨立是中國領土的喪失’……」。
這篇文章點明瞭國民政府是被迫承認外蒙古獨立,同時承認了對中共來說,外蒙古獨立是天經地義,是值得歡呼的事。這篇文章除了欺騙以外,還充滿了對於反對外蒙古獨立的民眾的赤裸裸的威脅。因為文中稱只有國民黨反動派才痛恨蒙古獨立,而在1950年代,「國民黨反動派」是要殺頭的罪名。
1950年10月毛澤東再派周恩來去蒙古主持主權移交儀式。同年大陸與蒙古交換地圖勘定邊界,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可見,大陸官方在1949年建政前後,是迫不及待的,並且是理直氣壯的把外蒙古推出國門之外。
1952年民國政府意識到原來的先和平發展再謀求外蒙古回歸的計畫短期無法成功,開始尋求別的辦法試圖拉住外蒙古這離家的遊子。民國政府先是在1952年聯合國大會上控訴蘇聯沒有履行當初的條約。聯合國大會在調查後,證實控訴屬實。在聯合國控蘇成功後,隨後民國政府在1953年2月聲明當年關於外蒙古獨立的公告失效。由此可見民國政府蔣介石始終沒有真正放棄外蒙古回歸。
1955年,蘇共謀求蒙古加入聯合國。美國最初反對,但蘇共威脅,如果蒙古無法入會,蘇共將反對西班牙,日本等美國盟友加入聯合國。美國別無選擇,只能回來做民國政府的工作。11月22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致信蔣介石,稱「13個國家熱切渴望加入聯合國,因此值得付出同意蘇聯5個衛星國加入聯合國的代價。我們不能傷害大多數,否則相當於幫助了共產主義,也會嚴重損害我們在聯合國的影響。」他在信中還建議民國政府不一定要對蒙古投贊成票,只要棄權即可。他特別強調此事「對我們雙方都十分重要」。11月26日蔣介石回信艾森豪威爾,指責美國應該為外蒙古獨立負一定責任,「我們聽從了美國政府的好心建議」,才與蘇聯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955年11月28日,艾森豪威爾總統再次致信蔣介石,警告他如果濫用否決權,將是對安理會大多數成員意願的對抗。蔣介石這次乾脆沒有回信,而是在第二天公開發表了一份新聞聲明,正式宣布將會對蒙古加入聯合國投反對票。美國則通過新聞署發表聲明,批評民國政府的態度。12月13日,民國政府在聯合國大會上對蒙古入聯投了反對票。這也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期間投的唯一一次否決票。作為報復,蘇共隨後否決了日本等國的申請。
1961年又是外蒙古獨立的關鍵的一年,蘇共糾結一些非洲國家再一次謀求外蒙古加入聯合國。蘇聯和非洲一些國家達成協議:蘇聯支持非洲的毛裡塔尼亞入聯合國,而非洲國家支持外蒙古加入聯合國。當時中華民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但被激怒的非洲國家會因此支持大陸政權加入聯合國,在這種情況下,投否決票就相當於民國政府自絕於聯合國,若民國政府退出聯合國,那麼大陸政權必定乘虛而入,最終外蒙古還是會入會,美國肯尼迪政府非常緊張,他們不想看到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施壓民國政府不要行使否決權,這造成了民國政府和美國外交關係的空前緊張。歷經幾個月外交上的交涉,最終民國政府同意不否決蒙古入聯合國,而美國也不可以投同意票。作為交換條件,肯尼迪第一次公開聲明美國堅決支持中華民國政府;並使大陸政權入聯合國一案成為聯合國的「重要問題」,即要三分之二多數同意才能通過;且肯尼迪承諾如果任何時候美國的否決能有效地防止大陸政權進入聯合國,美國將使用否決權。1961年10月25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蒙古入會案。中華民國未參加投票表決。蔣介石1961年11月在國民黨會議時談到這次事件得失時稱:「就整個世界戰役來說,在防阻匪偽入會的間接目的上,我們可以算是換取了一次迂迴戰的勝利;但在防阻偽蒙入會的直接目的上,無可諱言,乃是我們一次嚴重的失敗和恥辱!」1961年12月1日,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提出議案:任何涉及中國代表權變更問題的議案都是「重要問題案」。12月15日此案以61票贊成,37票反對,7票棄權,被通過為聯大第1668號決議案。
大陸政權雖然那時還不是聯合國成員,但專門在1961年7月11日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慶祝所謂的蒙古人民革命成功四十週年,其實就是紀念從1921年起蘇軍佔領外蒙古四十週年。第一張郵票上主圖是中蒙兩國的國旗。第二張是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政府大樓。大陸官方選在那個特殊的時刻發行這種郵票,目的是為蒙古加入聯合國吶喊助威。在蘇共猖獗的那個年代,外蒙古終於最終加入了聯合國,在獨立的路上又走遠了一大步。
現在的臺灣,中華民國政府的中國版圖是一個秋海棠葉的形狀,而不是一個公雞的形狀,一個大的區別就是地圖裡仍然包括外蒙古。雖然由於時間的流逝,近年來一些民國政府的人員忘記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對外蒙古的定位出現模糊,但外蒙古回歸的大門在中華民國一側一直是開著的。1991年蘇共解體後,外蒙古民眾終於能夠獨立自主,兩個月後,他們就把那個虛假的「人民共和」從國名中拿掉,蒙古人民共和國就此消亡,一個民主的蒙古國成立了。或許將來,一個民主的蒙古面對的將會是一個民主的大中華。那時,這位在外流浪百年的遊子,將有機會選擇是否重返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