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醉我獨醒!令人印象深刻的對話(圖)


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圖片來源:Pexels)

往昔,聽教授講解《楚辭》時,只覺得這種產生於南方、字裡行間有很多「兮」字的詩集難讀又難懂。一有了這個前提思想,當然就更難進一步理解其獨特的意境了。如今再回顧當初印象最深的〈漁父〉時,已經較能理解其意涵了。

楚辭》中的〈漁父〉

《楚辭》最基本的定義,是指戰國時期南方楚地的詩歌作品。《楚辭》是由西漢文學家劉向篩選屈原、宋玉、賈誼等人的作品所編匯而成。東漢文學家王逸後著《楚辭章句》,這是第一本亦是現存最早的《楚辭》註本。《楚辭》中的許多篇章,例如《離騷》、《九歌》、《九辯》等,都因為作者是極有名望的屈原與宋玉,而受到大眾的關注。不過,即使是現在仍無法確定作者是何人的〈漁父〉,一樣因為內容的殊異性而倍受注意。

東漢文學家王逸在《楚辭章句・卷七》中即表示:「《漁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間,憂愁嘆吟,儀容變易,而漁父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自樂,時遇屈原川澤之域,怪而問之,遂相應答。楚人思念屈原,因敘其辭以相傳焉。」根據歷代學者的考究,《漁父》應該是楚人的作品,而非屈原之作。

〈漁父〉刻劃了屈原與一位漁父的特殊對話: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屈原與漁父的對話

全文的意思主要是說,屈原已經遭到放逐後,遊歷至沅江一代,他一行走一邊吟唱地來到水澤邊。他面容憔悴,形體枯槁。漁父見到他就問說:「你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何淪落到這個地步?」

屈原說:「全世界皆汙濁,唯獨我潔淨,眾人皆沉醉,唯獨我清醒,所以我才被驅逐流放。」

漁父說:「聖人不會拘泥於外物,而能順著世俗而變遷轉換。世人既然皆汙濁,何不攪渾其泥垢,而簸動其波濤?眾人皆沉醉,何不吃食其酒糟而喝飲味不濃烈的酒?何故認真思慮、舉止高於世俗,使得自身遭遇放逐?」

屈原說:「我聽說才剛洗過頭之人必定會彈落帽冠上的灰塵,才剛洗過澡之人必定會抖落衣服上的塵土,豈能讓潔淨的身體受到外物的玷污?我寧可奔赴激流不息的湘江,葬身在江中魚兒的腹肚中。豈能讓白淨的純潔,蒙受俗世的塵埃?」  

漁父微微一笑,搖劃著船槳離去。他唱道:「滄浪的水清澈呀,可以洗滌我的纓帶;滄浪的水混濁呀,可以清洗我的腳。」漁翁就這樣離去,不再與屈原說什麼。

(待續)

本文留言

作者乙欣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