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正視中國和英國老人的不同觀念(圖)

 2016-10-22 18: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正視中國和英國老人的不同觀念。(網路圖片)

網路上流傳一故事,引發許多大陸網友的迴響。故事是一位中國老人向英國老人抱怨兒子兒媳不孝順,原因是他好不容易把兒子拉拔長大,而且送他出國深造,但兒子卻問他願不願去住老人公寓,這位中國老人認為那是孤寡老人才去的地方,然而,這位英國老人的回答卻是:「老人公寓很好啊,我現在就住在那裡。在那裡結識到許多新朋友,平時生活遇到麻煩,還有專業人員幫忙。」中國老人問:「如果你有了病,難道不需要孩子照顧你?」英國老人回答:「我如果生了病,老人公寓自然會送我上醫院。」中國老人又問:「如果你進了醫院,需要陪床,難道不是你孩子?」英國老人回答:「我家孩子只要來探望我,我就很高興了。」中國老人再問:「如果你付不起醫藥費,難道不需要你孩子管你?」英國老人再回答:「我們住院免費,不花錢。」最後中國老人感嘆:養兒防老對你們英國人看來完全不適用。

從中國大陸的現狀看來,這完全不僅是個網路故事,而是不得不正視的現實,且故事中兩位老人間的對話,也不僅是文化或觀念的差異,還涉及到社會制度建構的基本問題。近年人口「老齡化」議題幾乎被各國提升到「國家安全」問題,所謂人口「老齡化」意指人口結構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按照聯合國標準,一是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達到7%,另一則是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達到10%,該社會稱為老齡社會。1999年,中國大陸60歲以上老年人達到1.31億,佔總人口的比重10%,按此比例,中國大陸已成為人口老齡型國家;且快速上升到目前的七分之一,按此趨勢,到2050年將會達到三分之一,成長速度極為驚人。

因此,故事中中國老人所面臨的問題,幾乎是所有人都會遭遇的困境。因為中國大陸人口老化伴隨社會經濟發展尚低與低生育率之境況,首當其衝的便是「養老」問題。肇因低生育率,致使家庭規模變小,核心家庭和小家庭成為趨勢,家庭結構缺少供養和照料老年人的資源,社會也欠缺照料高齡人口的老年服務與福利措施建制。另一方面,由於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尚未全面建立,處在現實的城鄉二元結構下,尤其在農村地區造成莫大衝擊。隨著農村年輕勞動力遷移到城市,農村人口的老齡化速度和程度皆高於城市,65歲及以上的老人與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身邊無子女比例,均顯著高於城鎮。因此,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不全和傳統家庭養老功能喪失,將讓農村養老問題在高齡化社會到來之際,顯得格外棘手。

再來則是故事中英國老人願意待在老人公寓的主要原因是:有專業人士照顧,且看病費用低廉,甚至免費。醫療保險制度的建構對中國大陸許多民眾而言,幾乎是痛中之痛。透過歷次普查數據顯示,大陸人口在平均壽命延長的同時,人口的不健康預期壽命也有增加趨勢。同時,人口老齡化過程從流行病學角度,反映疾病模式轉變,從傳染性、寄生性疾病轉向慢性病、變性疾病為主。兩方面皆反映增加醫療費用的支出,亦可能導致巨大的人力和社會資源投入。加上目前尚未建立健全的醫療保障制度,尤其在廣大農村地區,農民工的醫療保障問題愈加突顯出財富留在城市,養老和醫療負擔留在農村的結構困境。

再者,「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結合,就意味著人口負擔過大、勞動力下降,以及醫療、社會福利與財政負擔加重、基礎建設與產業結構調整,這對相關經濟、社會與政治條件均不足以支撐高齡化社會的中國大陸來說,將是一大嚴肅挑戰。雖說目前大陸積極推動包含醫療與老人照護的社會建設,但此一議題絕非中央政策喊喊走過場就會有效果,這除涉及能否對症下藥,政策的執行能力外,還關乎整個社會是否有足夠的「志願團體」加入其中,以臺灣的發展經驗來看,醫療團體、宗教團體、慈善團體在其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讓國家與社會都有能力進行合作,緩解人口高齡化所帶來的問題,而這點,似乎是中國大陸應該努力的方向。

責任編輯: 古修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