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赴臺陸客大減 是危機還是轉機?(圖)
臺北國父紀念館。(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10月04日訊】臺北—十一黃金週是中國大陸遊客出遊的高峰時期,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希望現在錢包鼓鼓的大陸居民觀光旅行,以增加其旅遊業收入。然而這個十一,赴臺灣的陸客團客人數減少達到60%以上,臺灣觀光業者叫苦連篇。但有分析人士認為,陸客的經濟效益被誇大,在政治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臺灣觀光業將不可避免地尋求市場多元化。
大陸十一黃金週一直是周邊地區和國家旅遊業「吸金」的好機會,今年也不例外。臺灣曾經是大陸遊客的熱門去處,但是記者在十一黃金週期間來到陸客旅行必到的國父紀念館,按理說應該是人頭攢動,然而看起來遊客並不是很多。記者就此詢問一位正在帶大陸團的彭姓導遊。
記者:最近陸客的情況怎麼樣?
導遊:減得剩下三分之一而已阿。
記者:那對您的生計有什麼影響嗎?
導遊:影響大啦,快活不下去啦。
陸客人數攔腰砍
據內政部移民署的資料,9月1日到9月25日,陸客入境的總人數減少了46.6%,團客減少了65.4%,自由行的客人減少了9.9%。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表示,過去十一長假每天的送件量為8000多件,然而截至目前為止,都只有四千到五千件,陸客來臺人數攔腰砍一半。
他表示,從520到9月25日這段期間,陸客的入境人數減少了27.2%,其中團客減少44%,自由行的客人減少了0.3%。邱垂正說,臺灣政府方面對於大陸遊客仍然持開放歡迎的態度。
邱垂正說:「我方仍然會持續的努力,打造一個優質的,安全的,友善的旅遊環境,我們政府持續歡迎陸客來臺灣。」
陸客人數減少,臺灣旅遊從業人員叫苦連篇。9月12日,觀光從業者走上街頭,向總統府遞交陳情書,希望政府正視觀光業生存面臨的重大威脅,在開發客源上提出更加具體的作法。
陸客經濟收益被誇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範世平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陸客來臺的經濟影響實際上是有限的。
範世平:「實際上的經濟影響是相當有限。其實觀光業在整個臺灣的比例不高,大概1%左右吧,它不是佔很高的比例。你可以看到9月12號臺灣旅遊業者上街頭,也不過是幾千人。所以你看那個人數其實並沒有很多。」
他表示,過去陸客來臺的經濟效益被誇大了。陸客來臺被少數業者壟斷,並不是一個雨露均沾的產業。經濟效益集中在少數從業者,也就是一條龍服務從業者的身上,所以受到影響的人並不如外界想像的那麼多。
談到大陸地區關於赴臺旅遊的政策是否出現變化時,範教授表示,地方上可能有規避風險的作法。他說:「我覺得中央並沒有禁止民眾來臺灣,如果是禁止的話,那我們看到人數應該是零了。我覺得地方政府是在揣摩上意。地方上不曉得中央對陸客出遊的態度是什麼的時候,那為了怕出錯,那就寧左勿右嘛。」
受其影響,地方旅行社開始規避風險而採取必要措施。像是近日浙江寧波的旅行社標出「國台辦藍色縣市之旅,響應國家號召」,開啟八個藍營縣市旅行,而綠營縣市則被拒之門外。範教授表示,這種將陸客當作政治籌碼的不公平作法,這只會讓兩岸互信減少,越走越遠。
新南向政策觀光業面臨轉型
蔡英文在9月底民進黨建黨30週年對黨員的一封信中表示:」我們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我們要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形塑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經濟關係。」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觀光產業。蔡政府推出了新南向政策,對泰國、文萊的旅客實行來臺免簽證。交通部指出,放寬簽證後,預期東南亞來臺旅客一年將增加28萬人次,創造新台幣130億元的觀光外匯收入。
範世平表示,在這個情況下,臺灣的對陸客的需求會慢慢降低,業者也必須要去將市場變得多元化。他說:「我想業者他們其實是很靈敏的。他們看到整個政府的政策在轉變的時候,我相信他們也不可能坐以待斃。還是必須要去做這個改變。他們也知道蔡英文不會因為你上了街她就承認九二共識,陸客就會來,所以他們現在也開始思考說,我與其坐以待斃,是不是要自尋生路。」
記者在臺北熱門景點之一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向工作人員瞭解到,東南亞國家來參觀的人數有所上升。博物館為配合遊客,在週日有特別義工,提供東南亞語講解服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南向政策下遊客組成的轉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