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塞塔太空探測器壽終正寢 葬身異國他鄉(圖)


「羅塞塔太空探測器」(Rosetta space probe)。(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看中國2016年10月01日訊】(看中國記者許家棟編譯)據美國CNN報導,「羅塞塔太空探測器」(Rosetta space probe)已經撞擊在一顆遙遠的彗星表面上「壽終正寢」,從而完成了這個歷時長達12年、曾經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發現的卓越太空任務。

這是一個史詩般項目的最後一幕。「羅塞塔太空探測器」曾經追逐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彗星,把另一個探頭放置在彗星表面上,並收集有關其行為和化學成分的信息。

得到「羅塞塔」最後的確認後,任務控制人員用許多語言來傳遞出一個簡單推特消息,稱:「任務完成。」

「歐洲航天局」(ESA)主導資助了這項任務(其中包括NASA),決定在「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上降落「羅塞塔探測器」是結束該項目的最佳途徑。

建造「羅塞塔探測器」的「空中客車防務和航天公司」(Airbus Defence and Space)稱,碰撞過程只會以每小時大約一英里的穩重行進速度。

著陸系統工程師勞倫斯•奧羅克(Laurence O'Rourke)告訴CNN說,「羅塞塔」的太陽能電池板距離太遠了,以至於不能有效地運行加熱器或計算機。

該軌道航天器的設計不是為了登陸彗星,但是可以通過受控下降速度和經受碰撞,在一路下滑的過程中,科學家可以收集更多圖片和數據。

羅塞塔一開始以每秒鐘30毫米的速度下降,慢慢變快,最後達到每秒鐘90毫米(步行速度)墜落彗星地面。

科學家們熱衷於對一些令人好奇的塊狀結構瞭解更多,它們被叫做67P彗星表面上的凹坑,即所謂的「雞皮疙瘩」(goosebumps)。

科學家們相信,在太陽系年輕時,它們可能凝聚在一起形成了這顆彗星。

當彗星最接近太陽時,彗星中物質形成的尾巴被拉長,「羅塞塔軌道飛行器」曾經送回了一些壯觀的畫面。

2004年3月2日,歐洲宇航局發射羅塞塔太空探測器,搭載11項設備以及彗星登陸器「菲萊」。2014年8月6日,羅塞塔號抵達彗星67P軌道;2014年11月12日,羅賽塔號發射重100公斤的登陸器「菲萊」著陸67P,進行實地探測。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