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在重複:人類從不吸取歷史教訓(圖)
【看中國2016年09月29日訊】「泡沫醞釀時的復甦——泡沫升騰時的高漲——泡沫破滅時的危機——泡沫消退時的蕭條」,如此不變的循環構成了市場經濟週期的每一個輪迴。長久以來,無一例外。
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近來幾個影響深遠的泡沫和破滅前夜的狀態吧:
第一個是本世紀初的美國高科技泡沫。2000年初,經過幾年的持續上漲,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漲超5000點,對應平均市盈率超過70倍。當時人們都認為,納市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代表新生產力、代表全球的未來。投資者情緒隨市況高漲,1999年美國出現了457個IPO,大部分是科技股相關的,其中117家公司在上市當天股價就翻倍。
2000年4月,就在泡沫開始爆破的前不久,美國納斯達克主席薩博在中國北京訪問時說: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觀念、創意、智慧和管理模式成長著。科技泡沫不會爆裂,納斯達克市場前景一片光明。他認為,納斯達克一百種指數在近期調整後,依然比一年前翻一番,表明納斯達克代表新經濟模式的發展潛力。薩博笑稱,每天都有人說納斯達克的泡沫太多,要爆炸了,事實上,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觀念、創意、智慧和管理模式成長著……這是習慣傳統經濟運行模式的人們從未體驗過的過程,而這一切是在一個制訂了嚴格標準、透明度很高、大多數投資者具有豐富金融經驗和專業知識的市場裡,還有什麼可以擔心的?
結果,薩博的話音剛落,納指的泡沫崩潰就從2000年上半年開始了,直到2002年9月結束。歷時整整2年半,股指從5000多點下跌80%至1000餘點。IPO的數字銳減到2001年的76個,而沒有一家公司上市當天能夠翻倍。即使到了十多年後的今天,道瓊斯、標普等主板指數連創新高,納斯達克指數才勉強回到5000多點。
第二個是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的美國房地產泡沫。我們看看泡沫破滅前的2005年的數據:根據美國聯邦住宅企業監管局公布,2004年美國51個州區,一年內房價上漲超過10%的有35個,其中超過20%的有6個。2004年下半年,美國全國平均房價按年計算上漲幅度是12.56%;當年第一季度上漲幅度更高,達到12.97%,4年來累計上漲50.56%,平均年漲幅超過10%。而過去半個多世紀,美國全國平均房價的年上漲幅度僅為5.5%。與此同時,美國的房價/收入比,房價/租金比也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波士頓等大城市,房價的上漲幅度更是令人驚奇。這些城市最近幾年豪華公寓的價格上漲幅度都在100%以上。紐約曼哈頓產權公寓平均價格上漲幅度達到153%,每平方米超過9萬元人民幣,頂級的達到30-40萬元人民幣每平方米。曼哈頓新建的兩居室(兩衛)、套內面積在12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起價在160萬美元以上,品質好些的(包括游泳池、桑納等健身設施)在200萬美元以上,樓層高景觀好的在300萬美元以上,最頂級的達到近千萬美元。
當時一手房的強勁增長帶動了二手房市場。美國全國房地產商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年6月份二手房銷售折合成年銷售達到733萬套,這是繼同年4月份以來第二次再創歷史記錄。6月份美國單家庭房屋(「別墅」)銷售的中位價格達到21.9萬美元,再創歷史最高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幅度高達14.7%,是過去25年來最大的。
然而,美國當時幾乎沒有人擔心房地產泡沫,就連保守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5月底向國會作證時,也罕見地表示「美國尚未出現全國性房地產泡沫」。事實上,當時無論是經濟學家、政府主管部門、開發商或者普通百姓,都相信美國房地產泡沫不會破裂。
有趣的是,筆者查了當時(2005年)《上海證券報》的一篇中國專家撰寫的文章,說的是當時中美兩地房地產泡沫的比較,結論是:美國的地產泡沫比中國小,美國的很多國情決定了房地產泡沫不用擔心……現摘錄文章的部分內容如下:
「首先,美國房地產消費結構呈多元化趨勢。美國擁有自己住宅的家庭只佔家庭總量的65%(在大城市中這個比例更低),大量家庭長期依靠租房解決居住問題。本次房價飆升中,租金並沒有大幅度上漲;
其次,產品結構的多元化。美國不僅有產權公寓(概念和國內完全一樣),還有只擁有股權而沒有產權的「合作公寓」。「合作公寓」的數量大約是產權公寓的三四倍,價格卻不到產權公寓的一半;
第三,貸款渠道的多元化。除了向商業銀行貸款外,美國購房者還可以從眾多的專門經營房屋貸款業務的房屋貸款機構,以及數量極其龐大的貸款經紀人那裡獲得貸款,它們的背後則是有政府背景的,實施房地產貸款證券化的兩大上市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美國絕大多數的房屋貸款通過上面的渠道進入二級市場,由養老基金、保險基金、共同基金以及廣大的投資者購買,極大地分散了風險;
第四,貸款利率的多元化和多選擇的重新貸款機制。美國除了固定利率外還有浮動利率。購房者如果選擇固定利率,那麼在整個貸款(比如30年)期間,無論美聯儲怎樣調整基準利率,每月的還款數額都不會改變,有效和主動地控制了家庭的財務風險;
第五,房地產市場的廣泛性和獨立性。美國房地產市場非常龐大,由數以千計的個別市場組成。在本輪房價上漲中,各地房價上漲有其不同的客觀原因,例如:有的城市是由於某些類型房屋稀缺造成供不應求;有些城市是由於失業率的大幅度下降;有些州是因為移民數量的激增;有些州是由於某些產業的迅速崛起。泡沫互相之間不會‘串聯’,從而形成更大的泡沫……」
總之一句話:美國房地產沒泡沫,不怕!這是當時美國人民,也是中國人民,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識。
結果呢?2008年起,美國房價整體持續下跌,之後是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
您可能說,這些都是老外的,與我們無關。好,我們看一個國內的:
第三個大泡沫就是去年股市的「槓桿牛」。去年第二季度,股市持續大漲,市場中一群一群「慢牛股」以百米衝刺般的速度上漲,除了個別藍籌板塊外,A股市場已全面泡沫化。其中創業板更是成為了泡沫空前的「創神板」。之所以稱之為「創神板」,是因為除了在市場中不斷誕生300元,400元,500元的「神股」之外,每天都在各個投資圈裡締造者成功捕捉到「漲停股」的股神。這些「神跡」反過來激勵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放棄理性與常識到創業板去追夢。「一帶一路」的龍頭神車的市值已達萬億,超過波音、空客全球兩大飛機巨頭。更有甚者,一個主業經營江河日下面臨虧損的傳統行業公司改一個P2P的網際網路概念名字,股價就能連續漲停。
然而,人們當時認為,創業板代表中國的未來,沒什麼好擔心的。
如歷史上的每一次牛市大泡沫中所見的一樣,不缺大嘴巴們的雷人雷語,隨手可以撿來一些:「創神板沒有泡沫,一直漲到20000點」、「世紀大牛市漲到2022年」、「我們正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這一次網際網路概念與過去的泡沫完全不同」……
很快,泡沫破滅,A股就進入「千股跌停」的股災模式了。大批中產的財富灰飛煙滅。
人類歷史上最值得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從歷史上吸取教訓。因此,歷史總是在重複。投資市場一直以來就是如此。
今年房地產持續市場火熱,全國各地「地王頻出」,土地的價格屢創新高。樓市投資者們「打飛的」到全國各大城市搶房,新開樓盤由以前的「日光碟」變成了「時光碟」。在上海,甚至有了廣大市民為規避傳說中的「嚴厲限購」而排長隊離婚的全球獨一無二的怪象。房子,彷彿是一件萬能的投資工具,買到了就等於賺到了。大家都認為,最悲催的人生莫過於一直沒買房!
其實,目前的房價已高不勝寒。若按現價買房出租,租金回報率小於2%。收回成本需50多年,還不考慮70年的土地使用期和房子的折舊了。
我們來對照一下現在說國內房價永遠不會下跌的分析報告,看看其表述「中國特色」會支撐房價只漲不跌的論據,與以上詳盡描述的幾次泡沫巔峰之時參與者的心態和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我感覺到,我們可能正處於新一輪泡沫破滅的前夜了。
從每一次泡沫爆破的表面導因來分析,基本上都是隨著泡沫的膨脹資金成本上升,然後是投資標的回報率不如預期,後續資金跟不上了。因此最終支撐不起泡沫的繼續膨脹而破滅。
有投資者可能說,我可不管資金成本和投資報酬率,房價在漲,投資一定沒錯。那麼,我提醒一下,這世界上還存在著古今中外「任何一次泡沫都無一例外最終會破滅的」的鐵律。當幾乎無人再相信泡沫會最終破滅之時,泡沫的破滅也許就不期而至了。
有意思的是,許多讀者堅信,世界上任何泡沫都必破,但除了中國樓市!其實這種說法一點都不新鮮,古今中外的每一輪泡沫中,置身其中的都說:我們這次完全不同!但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
全球公認的投資家巴菲特曾說過:正確的投資方法是,當人們都恐懼的時候,你應該貪婪;當人們都貪婪的時候,你應該恐懼。然而,說易做難!市場高漲至泡沫破滅的前夜,往往都貪婪;市況低迷到黎明前,又都恐懼。
現在的階段,樓市的絕大多數投資者都在貪婪。聰明的您,是否開始感覺恐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