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人生小語】田園生活之樂(組圖)

作者:雲中君  2016-09-29 06: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山水田園生活令人感到清靜而溫馨。(攝影:雲中君)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老病死,命運自有天定;禍福貧富,無非因果報應。然而,如果一個人擁有一顆豁達、自在的心靈,敬神敬天,也能體察到生活中的快樂無處不在。古時君子憂道不憂貧,歷數中國歷史上的文學大家陶淵明、蘇東坡等人,即使在非常清貧的物質生活之中,也能穿著粗服布鞋,漫步在田野壟埂,在菊花清香裡,看著炊煙升起、麥浪千重,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的優美詩篇。

說起田園生活之樂,現代社會中的年輕人也許不以為然。大都市的經濟繁華以及便利的生活條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農村青少年走進城市。筆者自身幼年也曾在中國鄉村度過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儘管物質十分貧乏,卻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自然景色,其精神生活中沒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也就留下了許多溫馨、快樂的回憶。倒是進入大都市之後的40年人生經歷,一言難盡,徒留心累而已。一有機會回到鄉村,我便醉心於種菜養花,內心的思維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我曾在一個日本的鄉村,與一個從大城市回到故鄉的中年農民交談。他曾在東京的一家大公司有一個高薪的職位,並在那裡工作了近20年。然而,推銷商品的工作讓他每天都要對客戶點頭哈腰,業績不佳時還要受到上司的責罰。他非常誠懇地對我說:「從事農業生產最大的好處就是靠天吃飯。只要敬神敬天,就不需要向任何人點頭哈腰,更不需要違心地向任何人說一些低三下四的奉承話。」此外,我在與他相處的日子裡,明白了諸葛亮「晴耕雨讀」一語的真正涵義。「晴耕雨讀」並不是像現代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樣,雨天不適於耕作就在家裡讀書,而是因為除了播種和收穫等農忙時節之外,不施農藥和化肥的自然農耕就只有澆水這項農活了。如遇天降大雨,數日之內當然也不需要澆水了,無農活可干,閱讀聖賢之書豈非另外一樂?這才是「晴耕雨讀」的本義。

遙想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年輕時曾一度出仕為官,做過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小吏,41歲時挂印辭官,隱居於廬山腳下,躬耕田園,飲酒賦詩,終老一生。從現代人的話語說,他的職業不是專業文人,中年以後也不是政府官員,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專業農夫。就是這個醉心於田園生活的專業農夫,寫出了《飲酒》、《詠貧士》、《歸園田居》等超凡脫俗的傑出詩篇。如同菊花是百花之中的隱士一樣,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像菊花一樣清雅淡香,永為後人所仰慕。他的歸隱田園不僅造就了一個文學家,也形成了一種文學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熠熠生輝,光照千秋。宋朝文學家歐陽修評價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千古文豪蘇東坡這樣評價自己:「我是識字耕田夫」。他幼年的時候,有一天跟隨父親讀道家的《南華真經》。讀罷後非常感慨地說:「過去我心裏有許多想法,卻不知道如何表達,今天讀了這部書,覺得它把我心裏想說的話全都說出來了。」如果說經綸國家、兼濟天下是他的志向,那麼回歸家鄉,躬耕田園,則是他的夢想。

為什麼要萬里迢迢,離開家鄉,涉江渡湖,去擔任官職?如果留在家鄉,做一個農人,雞黍濁酒,不是很快樂嗎?農忙時勞作,農閑時吟詩,自由自在,哪像身在官場,有著無窮無盡的束縛!「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這是蘇東坡最喜歡的陶淵明的詩句。東坡曾寫詞說:「歸去來兮,吾歸何處?家在萬里岷峨。」他還在《行香子·述懷》中說:「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作為後輩,蘇東坡對陶淵明非常崇敬和仰慕,他的作品自然也受到了「陶詩」的影響和啟發。他創作了124首「和陶詩」、10首《歸去來集字》和1篇《和歸去來兮辭》。


種植在鄉村田園的西瓜,豐收在望。(攝影:雲中君)

樂於山水田園生活的陶淵明和蘇東坡雖然沒有生活在同一個朝代,但是有許多相似之處。在才學方面,他們皆少年好學,知識淵博,詩、文都寫得非常出色,是中國文學史上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文人大家;在為人方面,他們都在逆境中保持堅貞氣節和獨立人格,決不隨波逐流;在為官方面,他們都能堅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態度上,他們即使歸隱田園,過著平淡的生活,也能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儒家提倡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話的內涵,在他們身上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蘇東坡和陶淵明歸隱田園的生活境遇和心願也很相似,他們都是親自耕作,親自修建草房,過著清苦的生活。

陶淵明的人生境界為蘇東坡所景仰,因而,蘇東坡被貶官到惠州之後,就積極地去履陶淵明的足跡,如「羅浮稚川界,夢往從之遊。」「我欲作九原,獨與淵明歸。」「愧此稚川翁,千載與我俱。畫我與淵明,可做三士圖。」「攜手葛與陶,歸哉復歸哉」等詩句,可管窺蘇東坡胸臆之一斑。蘇軾覺得自己可與葛洪、陶潛畫為三士圖,並作逍遙游,追求回歸自然、質樸閑適、超然物外的田園生活,可見他決心以淵明為榜樣了。在經歷了冤獄生死之後,蘇東坡「樂乎於田野鄉間」,這是他靈魂的一個歇息。所以後人在蘇軾的身上,經常能尋到陶淵明的影子。

陶淵明的詩中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筆者心累之時,經常思念家鄉,思念田園,希望擺脫世事的紛擾,重回故園耕作。喝純淨的泉水,迎宜人的清風,吃新鮮的瓜菜,在清靜的鄉村見純樸的鄉民,不亦樂乎?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