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黨治是造成中國經濟滑坡的主要原因
【看中國2016年09月04日訊】近年來中國經濟大幅度滑坡,已是不爭的事實。GDP年增長率從原來13%下降到6.7%,去除官方的水分實際增長率更低。中共高層「權威人士」將這個滑坡稱為L型經濟,而經濟學家向松祚、朱天等認為「L」型還守不住,中國經濟將是一個「\」型的持續下行。那是個令全國人民不寒而慄的前景。
那麼,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三年來的經濟滑坡?歸根結底,是近年來在「加強共產黨的領導」的口號下,經濟社會上強化黨治黨管,政治上左傾造成的。強化黨治和政治左傾是雙生子,因為搞自由和市場化必須弱化黨治黨管。這個主要原因,很多人心知肚明。因為在國內不能直接說,於是有人繞著彎子來批評現行政治環境和習近平的強化黨治。
拿「供應側結構」改革來說。這是個熱門新鮮詞,從官方權威人士到媒體,都在呼籲供應側結構性改革,也就是說問題出在「供應側結構」上。非經濟學專業人可能不清楚,「供應側結構」這個五個字在經濟學上是有特別定義的。它不是指產業結構,如減少鋼煤生產,增加服務業產出等。它是指影響供應側的結構性因素:技術、人力資本、企業家精神、有效固定資產等,它們的作用是提高或者降低生產率。決定結構性因素的更深層原因就是政治和體制,也就是個人自由、私有產權、和保護市場運行的法治。因此,如果某人說現在中國供應側結構問題很大,實際就是說目前經濟困境是因為當侷限制個人自由,侵犯私人產權,和破壞法治所造成。因為直接批評政治體制,在中國太敏感危險,我想,也許開始是幾個經濟學謀士推出「供應側結構性改革」術語來表達這種批評,後來其他人則一知半解人云亦云。
如果供應側結構出了問題,譬如企業家失去積極性,市場自由被干預,經濟就陷入供應側結構陷阱,這時再怎麼調整財政和貨幣政策也沒用。這就是近年來發生的情況。經濟發展靠的是個人逐利的本能和市場自由競爭和交易。政府只要保護這些自由就行了。如果干預這些自由就會損害經濟效率。因此,簡政放權,如李克強做的,是對經濟效率有利的。如果加強集權,就是反效率。如果在政府系統上再加一個黨系統來加強集權,那對經濟效率的破壞就更大。按理,共產黨只是執政黨,經過組閣國務院或派出各級行政官員後,就不應該再干預具體經濟事務。搞黨治,一是越俎代庖,納稅人委託的行政管理代理人是政府而不是共產黨;二是造成經濟管理上權責分離,激勵不相容,降低治理效率;三是以黨的利益代替納稅人公民利益,損害國家。黨治會嚴重破壞供應側結構。這就是為什麼蘇聯體制和毛澤東體制會失敗。下面請看這幾年強化黨治是如何損害經濟的。
強化黨治使國企雪上加霜。中國國企效益低下,據天則所統計,2007年至2013年,國企和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整個虧損,平均真實淨資產收益率為-3.6%,常年虧損的殭屍企業有19萬之多。相比之下,民營非國有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為15.7%。國企實際上靠財政金融補貼和優惠政策,也就是納稅人在養活。國企改革的出路,應該是「瘦身」破產,改制民營化。可是,去年黨中央發出9號文件,規定黨組織作為國企領導核心,還規定「國企負責人是黨的幹部而不是紅頂商人」,架空了董事會,企業經理被替換成黨內官員。這樣,國企變黨企,破壞了企業幹部的利潤激勵機制,企業領導第一考慮的是如何在黨內陞官而不是企業利潤,結果是國企效益大幅度滑坡。今年上半年國企和國有控股企業虧損額為2666億元,比上年增長10%。
強化黨治使投資環境惡化,企業家跑路,資本外流。文件要「將國企做大做強」的同時,就是對民企擠壓。這幾年在融資、稅收、土地和資源租金等方面,民企遭受的歧視進一步擴大。其結果是,民間投資增速創下15年以來最低點,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長只有2.6%。用黨治代替法治,搞得企業家沒積極性,人心惶惶,個個忙著搞移民,轉資金到國外。2015年外流資金達1萬億元,今年頭7個月外企的加速裁員和撤離中國則觸目驚心,其中有大企業松下、諾基亞、三星、基石、菲利浦等。蘋果總裁庫克甚至考慮將全部生產線搬至印度。
強化黨治破壞了股市,破壞了金融發展和國際化。一國要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經濟發展,需要金融業服務業在GDP中超速發展。本來李克強制訂了相應的發展規劃,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國際化股市、匯市和資本市場。可是這個夢被黨治破碎。去年股市危機,全世界看到的是在中國一個執政黨可以隨意破壞市場獨立、規則和自由交易,從操縱買賣到司法恐嚇和抓捕「賣空」者,國外公司和投資者誰還敢再來這個股市?國內投資者也被嚇跑了:我不和你玩了好不好?結果是,金融服務業在GDP的比例,從2015年1季度的9.5%,下降到今年2季度的8.6%。
強化黨治阻礙了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提高生產率的動態要素是科技。科技發展需要思想自由和信息暢通。美國90年代經濟生產率大幅提高,就是網際網路和信息產業推動的。加強黨治,控制網際網路阻塞信息渠道,用意識形態來束縛自由思想,阻礙了科技創新和學術研究。沒有科技創新,還有什麼產業升級,趕超國際水平?據美國商會調查,80%在華的歐美企業表示中國網際網路限制很大程度上阻擾了他們在中國的運營能力。根據瑞士ETH數據,中國網際網路管制使中國GDP增長降低了2個百分點。
強化黨治造成巨額浪費,損害國民利益。這兩年中國官方外援和對外投資按不完全統計超過2萬億元,等於2015年全年財政赤字,3%的GDP。沒經過專家論證,這些錢被投到風險很大的地區,基本是打水漂沒回報的。一個荒唐例子是,今年4月習出訪塞爾維亞化3.4億元外匯收購當地一個一文不值扭虧無望的鋼鐵廠。那個工廠5000工人,人均得6.8萬元。這等於用中國減產鋼鐵廠下崗工人兩年的工資去給外國虧損鋼廠工人發補貼。這樣不顧中國企業和工人利益,浪費納稅人的錢,就是因為黨治體制下納稅人沒有管自己錢的權利。決策由黨拍腦袋,損失則由全國納稅人擔當。如此浪費,經濟能不拖垮嗎?
習總書記2008年說,共產黨是執政黨,即承認共產黨是個現代政治體制下的政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最高國家行政機關是國務院,不是某一政黨。執政黨任務是組閣,組閣之後黨就不應干預政府事務。現在強化黨治,降低的是治理效率,增加的是權力尋租和貪污腐敗。看看有多少各級黨委書記受賄就知道集權越多就越腐敗的基本道理。
有史為鑒。只要強化黨治,經濟就失敗。57年反右搞黨天下,隨後就是大躍進大飢荒。66年文革毛奪回經濟大權,隨後是中國經濟崩潰,幾億人沒有溫飽。反過來,只要弱化黨治,讓市場和個人有更多自由,如改革三十年走過來的,經濟就成功。不幸三年前中國又開始強化黨治,伴隨來的就是經濟滑坡,走入L型陷阱。著名演員趙丹臨終時說:「黨要具體管文藝,文藝就沒希望」。同理:黨要具體管經濟,中國經濟就沒希望。
(後記:文畢,教練郎平拒絕黨派支書和女排獲今年奧運會冠軍的消息傳來,再次證明排除黨治和黨領導干擾,讓專家治國,中國才有希望)
(作者張欣,美國經濟學教授,原留美經濟學會會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