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記載的「六親」有哪些?(圖)


當今「六親」泛指親屬。(網路圖片)

人生在世,親人之間是一種最為親近、美好的關係。一對夫妻的結合,往往牽扯到兩個家族的關係,即一對夫妻結為連理,兩個家庭成為親家。我們常聽說六親不認,有時是出於正義,即「秉公斷案,六親不認。」更多是出於利益。而古人教導我們:「六親和睦。」

當今「六親」泛指親屬。其實,歷史上「六親」有特定的內容,六親歷代說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幾種:

1、指父子、兄弟、夫婦。《老子》:「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王弼註:「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也。」《後漢書·循吏傳·秦彭》:「乃為人設四誠,以定六親長幼之禮。」唐李賢註:「立親,謂父子、兄弟、夫婦也。

2、指父母、兄弟、妻子。《管子·牧民》:「上服度,則六親固。」尹知章註:「六親,謂父母兄弟妻子。」《漢書·賈誼傳》:「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以承祖廟,以奉六親,至孝也。」唐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也。」

3、《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父子、兄弟、姊姑、甥舅、昏媾、姻亞,以像天明。」晉杜預註:「六親和睦,以事嚴父,若眾星之共辰極也。妻父曰昏,重昏曰媾,婿父曰姻。兩婿相謂曰亞。」即以父子、兄弟、姑姊(父親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屬)、姻婭(夫的家屬)為六親。

從父作為親屬稱謂,指稱祖父的親兄弟的兒子(相當於《爾雅·釋親》中的從祖父)。從父年長於父者為從伯,意即堂伯;年幼於父者為從叔,意即堂叔。從父的對立稱謂:從子(從父子)→堂侄。

5、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史記·管晏列傳》:「上服度則六親固。」唐張守節正義:「六親,謂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從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亦泛指親族、親戚。《紅樓夢》第一0八回:「你說說,真正是六親同運:薛家是這麼著;二太太的娘家大舅太爺一死,鳳丫頭的哥哥也不成人......甄家自從抄家以後,別無信息。」又第一一四回:「那王仁自從王子騰死後......已鬧的六親不和。」《鏡花緣》第五六回:「不意府上也因接駕合家離散,真可謂六親同運。」 

從母,語出《爾雅·釋親》:「母之姊妹為從母。」《儀禮·喪服》:「從母丈夫婦人報。」鄭玄註:「從母,母之姊妹。」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