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投資失速本質上是貨幣問題(圖)

【看中國2016年07月17日訊】中國很多經濟問題並非獨立存在,而是與其他現象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張龐雜的難以捋清的細網。

例如近來引發廣泛關注的民間投資增速斷崖式下跌的問題,審批多、稅費高、融資難、融資貴可能只是表面現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還是貨幣問題。

這是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在今天舉行的「2016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演講的核心觀點。

他提到了當前值得關注的五大現象:民間投資增速下滑、資產荒、銀行湧向平臺進行貸款、貨幣信貸急劇膨脹、中國經濟的戰略水平快速上升。

1,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國家採取了種種措施來扭轉這個問題。因為國家民間投資超過60%,民間投資的下降對整個投資的下降就會帶來很大的影響。2014年全國投資增長15.7%,其中民間投資增長18.1%,民間投資比例高。到2015年全國投資增長10%,其中民間投資的增長在10.1%。但今年1-6月份民間投資僅增長2.8%,全國全部投資增長9%。單從6月來看,民間投資首次出現了負增長,同比增速下滑0.1%。

2,從去年開始,追溯到2014年下半年,銀行普遍貸款項目難度上升,幾乎找不到好的投放項目,因此市場上出現一個詞:資產荒。

3,各地銀行不約而同湧向平臺進行貸款。有些地方的政府平臺公司過去籌資比較困難,但是去年以來整個放緩,現在地方政府手裡的錢非常集中,非常的多,多到很多地方反映花都花不了。

4,貨幣信貸急劇膨脹。去年銀行資產有兩項投資急劇膨脹:股權其他投資、債券投資。這兩項分別新增了7.6萬億和5萬億,合計14萬億。如果加上貸款11萬億,那麼三項合起來就是20多萬億,基本上是翻番的增速。「這些信貸資金反映到了資本市場,2015年底各類資產規模達到了93萬億元。總的來說,增長太快了,使人目不暇接。」

5,中國經濟的戰略水平快速上升。

這看似不相關的五大現象,其實背後有著深刻的關聯性,via於學軍:

由於外貿進出口出現持續減緩下降,使貨幣流動性自動收縮造成人民幣承壓,經濟下行壓力持續,這時候為了拉動經濟增長必須加大投資力度,而要加大投資力度就必須放鬆貨幣,為投資提供資金來源。這樣一種措施就使貨幣投放的基礎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方式下投放出去的貨幣規模過大,就會稀釋存量的貨幣。

從社會主體來看,得到了新增信貸,得到新增信貸最多的政府部門實際上等於稀釋了居民儲蓄和實體企業的資金,這進一步影響實體企業投資能力的下降。這就出現政府加大投資,由於貨幣投放的基礎在內容上發生了重大變化,所以實際上等於稀釋了實體企業的資產、資金,使實體企業更為困難。在很大程度上也許起到了適得其反、事與願違的作用。這也是民間投資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簡而言之,這些現象出現的根源在於中國經濟的增長引擎從外需轉向內需,與之相對應的是,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及內容發生了徹底改變,即:

在外向型經濟增長模式下,由外匯儲備投放出去的基礎貨幣,到現在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模式下投放出去的基礎貨幣,在根本上有巨大差別。由外匯儲備投放出去的基礎貨幣是以增加的外匯做抵押,做儲備,而以投資和收購債券投放出去的基礎貨幣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貨幣發行的機制儲備。

而且,兩者之間的投放渠道、內容同時發生變化。前一種貨幣投放更多的表現為實體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多為製造業,還有就是商業物流、房地產等。後一種模式主要的主體是地方政府的平臺公司或者是央企,主要是修路、架橋、建房子、異地扶貧開發、建水庫等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因此,民間投資下降是人民幣貨幣問題,現在不單是企業,就是個人手裡拿著人民幣,投資也都很困難,缺少投資機會。現在所謂的資產荒,它背後反映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於學軍指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