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災模式正被房地產市場完美複製

【看中國2016年06月20日訊】日前,有大陸財經人士撰文分析了大陸近來「地王」頻出的原因,認為去年股災的模式正在被現在的樓市複製。這篇署名中華元智庫主筆吳裕彬的文章認為,「地王」頻出,是因為有人要從樓市中解套,這和去年下半年股市的狀況相似。

上半年「地王」已經超過了去年的總和。僅僅在今年前5個月,有105宗超過15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高價地塊,52宗被國企獲得;其中價格最高的50宗土地,27宗被國企獲得。而6月份上海、深圳的幾塊「地王」依然被央企拍得。

市場一般認為,央企之所以這麼頻繁的製造「地王」,一個原因是他們融資便宜,另外想在今年央企的兼併中不被吃掉。但是吳裕彬卻不這麼認為。其通過債務融資的宏觀金融經濟學視角對「地王」現象進行瞭解釋。

吳裕彬先舉了一個去年股票暴跌的例子。

2015年5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566.HK)全天下跌46.95%,5月25日《金融時報》調查報導披露,漢能大股東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質押了數十億股漢能薄膜發電的股份用以融資。5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的股價腰斬是由於漢能未能及時償付債務,被質押股份遭到拋售所致。

股價崩盤很多時候和二級市場的供需沒有太大關係,而在於其被用以質押融資的金融槓桿。而土地和房地產可以用來做抵押物融資。並且土地和房地產的融資規模要遠遠大於股票質押的融資規模。

根據惠譽2015年的研報,中國的銀行以房地產為抵押物的信貸資產總額自2008年末以來增加了400%,而其他類型抵押物的信貸資產總額只增加了260%。中國的銀行信貸資產總額中有40%是以房地產為抵押物的。同期,住宅房貸總額增加超過3倍,而以房地產為抵押物的企業貸款總額增加了幾乎5倍。

最新從銀監會得到的數據是,2013年底中國最大的幾個商業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及以房地產為抵押品的貸款,對貸款總額的佔比為38%。房地產和土地作為抵押品在房地產信託等影子銀行,信貸中的權重可能更大,危害也可能更大。根據麥肯錫去年的債務研報顯示,中國有接近一半的債務都與房地產有關。

所以土地和房地產在中國是比股票更重要的融資抵押物,是最重要的。房地產和股票一樣被作為抵押物質押物融資了,其價格風險其實不在供需,而在質押抵押融資的金融槓桿上。

在中國,地方政府、企業(特別是國企和央企)、銀行是做高中國房地產金融槓桿的主力。根據穆迪的最新數據,地方政府目前的債務總淨額是280萬億元。這些債務的融資抵押物相當大一部分是土地及相關不動產(高速公路,橋樑等)。所以地方政府很有必要做高其融資抵押物——土地的價格。因為如果土地價格表現不好,280萬億元融資的抵押物盤子一旦平倉起來後果不堪設想。

根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最新數據,城投債的31.0%為商業銀行持有,24.8%為基金管理公司持有,21.4%為保險公司持有。商業銀行,基金公司和保險公司中政府資本的比重非常大,也就是「國家隊」。

所以房地產的金融槓桿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商業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還有央企、國企以及相關特權企業手裡。而央企國企以及相關特權企業的主要融資抵押物也是土地及其相關不動產(廠房,辦公大樓等)。

總而言之,地方政府和央企、國企以及相關特權企業是融資方,商業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是配資方,土地及其相關不動產是配資抵押物。他們才是做高中國房地產金融槓桿的主力。

如果土地和房地產價格一旦掉下來,最慘的就是地方政府、央企、國企以及相關特權企業,還有商業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國家隊」。因此在中國債務槓桿逼近超級觀點的檔口,央企、國企才會瘋狂的製造「地王」,地方政府、商業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則全力配合。

吳裕彬表示,「地王」和股災中質押股票配資拉高出貨相似,都是做高抵押物的行情,「地王」就是高槓桿的「妖股」,要給地方政府、企業(特別是國企和央企)、銀行等「國家隊」解套。股災模式正在房地產市場被完美的複製。280萬億(這只是地方政府的盤子,還沒算央企國企的),主力的盤子很大,拉高的過程若不刺激,這麼大的盤子怎麼出貨?

於是大陸迎來了一個「地王」扎堆刷屏、史上「地王」最多的年頭。確實,這是房地產的國家牛市,但樓價不是要上天,而是要從天上跳下來。關於這一點,超級股災已經展示過一遍了。

股災模式正被房地產市場完美複製,而其後果要比去年的超級股災嚴重得多。去年的股災消滅了50萬中產階層,但這和股災模式的房地產版本比起來,將是小巫見大巫。

轉自:中華元智庫(cnyuan_qzytx);作者:中華元智庫主筆吳裕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吳裕彬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