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的真正考驗在秋後(圖)


三峽大壩的修建是個巨大的錯誤(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6月19日訊】長江流域的汛期到來,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照例成為熱門話題。

當年計算三峽水庫的防洪能力時,台上的專家忽略了水力坡度的因素。自重慶至宜昌段,長江水道長而窄,重慶之上來水多且急時,即使三峽大壩壩前水位低,也會形成翹尾,造成重慶市區被淹。如果覺得水力坡度不好理解,普通人在衛生間可以做個小試驗,將一桶水潑在地上,就可以知道各處水位是不同的,還可以觀察錢江大潮的壯觀景象。進入汛期,三峽壩前水位會降至145米,遠低於175米,但2010年上游發生大洪水,重慶朝天門碼頭被淹。這證明三峽防洪庫容被嚴重高估。三峽水庫想保大壩下游區域的江漢平原和武漢,就得水淹重慶,如想保重慶,大壩就白修了。三峽水庫明面上的功能就只剩下發電。

汛期對三峽大壩的考驗其實不大,在泄洪能力足夠的條件下,只要放開泄洪閘,讓江水自然流動,讓天老爺來選擇淹沒地點就好。如果真有考驗的話,就是讓當初信誓旦旦說三峽可解決長江中游防洪問題的老爺們出來複述建壩美妙的藍圖。

真正考驗三峽大壩的時間在秋後。

CCTV9年初曾播過一個短片,講述義大利瓦依昂潰壩事件。瓦依昂也是河道型水庫,庫區兩岸多山。1963年10月9日晚上22時41分,庫區發生大面積整體滑坡,體積達2.4億立方米。滑坡發生時,滑動體內質點下滑運動速度為15~30m/s,激起的湧浪高達250m,漫過壩頂,約有300萬立方米水注入深200多米的下游河谷,湧浪前鋒到達下游距壩1400m的瓦依昂峽谷出口處,立波還高達70m,在匯口處,湧入皮亞韋河,使匯口對岸的蘭加隆鎮和附近5個村莊大部分被沖毀,共計死亡1925人。

長江汛期結束,秋後開始蓄水,壩前水位慢慢達到175米高程。據公開的資料,三峽庫區地質極不穩定,大小滑坡已經發生多次。由於每年庫區水位反覆升降30米左右,對不穩定的山體影響較大。如果在高位時發生巨量的山體滑坡,一定會重演義大利瓦依昂潰壩事件。由於三峽庫區的蓄水量遠大於瓦依昂水庫,所造成的災難一定會比它大得多。數百萬、上千萬立方的山體滑坡,人力根本無法阻止。即使能預警,大壩下游的居民也根本沒有時間全部轉移。所以說,三峽大壩之憂不在洪水,而在靜水,一旦體量超大的山體發生滑坡,激起滔天湧浪,後果不堪想像。

其實,三峽工程竣工時,無一高階領導者到場祝賀,已經明白告訴世人真相,雖然他們什麼也沒說。唯願天老爺發點善心,保佑這片神奇的土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謝涼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