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濕濁」天,吃喝養生有門道(組圖)
季「濕濁」天,吃喝養生有門道。(網路圖片)
農曆「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古有農諺「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說的是夏季到了,這個時節氣溫升高,空氣中的濕度增加,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的發散出來。濕熱瀰漫於空氣中,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濕性黏濁」,易使人倦怠乏力,因此人們很容易感到四肢倦怠,精神萎靡不振。人們通常表現的懶散、緩慢。
吃喝講門道
隨著陰陽的消長、四季的更迭,養生、保健的方法也隨之發生變化。夏季烈日炎炎,酷暑難當,晝長夜短,相對於其他季節而言,人們在吃喝方面應注意到下列幾個方面。
1、增加蛋白質的攝入
天熱出汗失水,使人體內蛋白質代謝加速,繼而使氮排泄增加,從而使人體常處於負氮平衡狀態。因此必須注意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多吃一些豆製品、蛋類、綠豆、白木耳、海蜇、海帶、芝麻醬、奶類、魚、蝦、雞等,這些食物蛋白質含量高,且比較清淡。
2、適當補充水分、維生素和無機鹽
溫度升高會使身體代謝加快,大量出汗,身體養分、陽氣等隨汗液排泄而耗損,從而導致機體的耐力、抵抗力降低,致使身體出現疲倦乏力,頭昏口乾,食慾減退等情況。由於血溶量減少促使肌肉痙攣,血壓會增高。因此,人們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和產熱較少而含有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飲食。多食西瓜、西紅柿、莧菜、豇豆、小白菜、黃瓜、小米、豬瘦肉、雞蛋、牛奶、綠豆等,可補充營養增加體力。
注意飲水不要過猛、過快、一次過量,應掌握少量多次的飲水原則,最好飲用白水或礦泉水,因為礦泉水不像一些飲料具有刺激性,也不像果汁飲料含有大量的糖分。
3、老人不宜過度食用生冷瓜果
夏季天氣炎熱,胃腸功能受到暑熱刺激後相對也會減弱。如果老人過度食用生冷瓜果、冰凍食物,會加重心臟負擔和有損消化功能。為保證胃腸功能的正常,應選用具有滋養補益、抵禦暑熱侵襲的食物,如西紅柿甜酸適中,維生素C含量高,烹調涼拌都鮮美可口營養豐富。若是成人每天吃300克左右西紅柿,基本上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黃瓜也是推薦的果蔬,不僅清熱解暑還可降血脂,且鮮黃瓜中的丙醇二酸還具有減肥的作用。
4、吃苦味蔬菜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悶、頭昏、食慾不振、身體消瘦。此時,吃點苦味蔬菜大有裨益。苦味食物往往含有生物鹼、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多種機體必須物質,從而具有清熱解暑、健脾燥濕、除煩提神和健胃的功能。
5、進補宜益氣
人體大量出汗,往往氣隨津泄而致氣衰。傳統醫學有「補氣防暑法」,即夏日進補時,宜選取一些補氣藥物,連服數劑,以扶正氣。常用的補氣藥有西洋參、黃芪等。也可用五味子3克搗碎煎湯代茶飲,可治氣虛不斂、口渴多汗。
總之,夏季飲食以清淡、新鮮、易消化為主,如蔬果、蛋類、豆製品等,少食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烹調應注重色、香、味,以增進食慾。要多飲水或各種有益飲品。亦可自己製作一些清涼食品,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以及赤豆糕、酸梅湯、菊花茶等;還可以吃一些新鮮涼拌菜,加些醋、蒜泥、薑末等調味品,既能解暑祛濕、健脾益腎,又能抑菌殺菌,預防腸道病。
另外,飲食養生,,要特別注意衛生,不可過食或濫食,不然會傷害胃腸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甚至會發生腹瀉、菌痢等病症。
(以上為網路圖片)
起居有學問
1、早睡早起
因夏天日出早,應適當早睡早起,呼吸新鮮空氣,有益增強體質。夏天萬物滋長,是一年中最適合滋養陽氣的時候,加上晝長夜短、氣候悶熱,微涼的清晨五六點鐘是起床最好的時機。
2、適當午睡
午睡,養生的良方之一。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午睡顯得格外重要。午睡的時間雖然很短,一般以30-60分鐘為宜。但它所產生的效應卻是不容忽視的。它不僅僅可補足必須的睡眠時間,使機體得到充分休息,神經機能盡快恢復,還大大增強體力,消除疲勞,提高午後的工作效率。通常,經過短暫的休息,精力迅速恢復。
午睡並非沒有講究,不宜在陽臺、樹下、露天或有穿堂風的廳堂裡睡覺,更不要在涼滑的水泥地上睡覺,也不贊成穿無肩、無領或緊身衣或透氣性能差衣服,防止汗出當風感受風寒濕邪,引發肌肉關節酸痛、麻痺或四肢僵硬而致病。經濟實用較為寬大的棉製品就很好,既透氣,又吸汗。
3、避免潮濕
保持居室乾燥通風。陰雨季節或高溫天氣都可利用空調對室內進行除濕或降溫。萬一雨天淋雨,可飲服薑糖水以驅逐寒濕之氣。若有頭重、身熱等症狀,可服用藿香正氣丸解表除濕。衣服汗潮後,有條件時要及時洗澡更衣。雨季過後,還須晾晒衣被,驅潮消霉。對於降溫的空調房間而言,雖可以避暑,但是汗流浹背者不可驟然進入冷氣房吹風,建議將汗拭乾後再進入室內,且室內與室外的溫差不要過大,既利於身體健康,也利於節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