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名媛蝴蝶女 周恩來批示她嫁老頭 胡友松謎樣一生(組圖)

 2016-05-23 0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少女胡友松。(網路圖片)

她,是30年代中國電影皇后胡蝶的私生女,從小被母拋棄,她在虐待和孤寂中成長,她27歲最終嫁給76歲李宗仁做妻子,若梅,友松,王曦,這是胡友松一生曾使用過的名字。三個不同的名字,陪伴她69多年坎坷人生的傳奇經歷,每一個名字都似一次重生,每一個名字背後又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童年「若梅」:養尊處優乾媽眾多

1939年,胡友松出生在舊中國的十里洋場——上海。幼年時的胡友松名叫胡若梅,那是母親胡蝶為她起的名字,意思是希望女兒如梅花一般美麗堅強。

因為是胡蝶的私生女,若梅並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她也從來沒有問過。在她的記憶裡,母親只跟她說過這樣的話:「誰要問你,你就說有媽媽,不要提爸爸。」

對於自己的童年,若梅最願意提起的是各色的乾媽——那些軍官的太太們,若梅經常跟隨她們混跡於五光十色的交際場。「我的乾媽很多,一個星期去這兒,另一個星期又給我接到那兒,再一個星期又上南京了。她們湊在一起打牌啊,跳舞啊,我就在旁邊這麼一坐,看著。」

可以看出,胡友松更願意讓人知道的,是她和同齡孩子相比,有更多的漂亮衣服,更多的機會坐高級小轎車,比他們見了更多的世面。而對於那些不快的記憶,她希望它們都被掩藏在自己那自豪驕傲的神情之下,永不被提起。

胡若梅其實沒有家,儘管她不願意承認。小時候,她就住在酒店的長包房裡,而她的母親胡蝶忙於拍戲,兩三個月才能回來見女兒一面。對於和母親見面的記憶,胡友松的描述平淡而簡潔:「突然間一睜眼媽媽回來了,就是這樣,意外的感覺。」

母親於她,似乎更像是一個符號。從胡友松的表情上,你看不到一個孩子對母親的依戀,看不到她對家庭溫暖的渴望,也看不到沒有同齡小夥伴陪伴的孤單。然而,透過那些語言描述堆砌起來的燦爛浮華,胡友松的童年蒼白一片。

當若梅長到6歲時,不幸染上了濕疹,在醫生的建議下,胡蝶委託軍閥張宗昌的姨太太瀋文芝,帶著若梅到氣候相對乾燥的北京定居。由於胡蝶的特殊身份,即使是偶爾去北京探望女兒,也總是來去匆匆,對於這一切,若梅早就習以為常。但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她的母親會拋下她遠走他鄉,直到母親去世,母女二人都沒有再見面。

青年「友松」:遭母拋棄苦度青春

1949年初,李宗仁出任已經風雨飄搖的南京國民政府代總統。這時,意識到時局變化的胡蝶隻身奔赴香港。胡蝶離開時的心境無人知曉,但她的離去,卻讓獨自留在養母瀋文芝身邊的若梅,開始了苦難的少年生活。養母把生母留下的許多財產一花而盡,小若梅的生活和求學都有了困難。寒冬臘月,養母一邊叫:「這不是你家,找你媽去。」一邊將若梅從床上拖起來,趕出家門。北京的正月,寒風凜冽,若梅凍得瑟瑟發抖,無處可去的她最終還是回到養母家,任憑養母虐待。

中共建政後,若梅逐漸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進入中學讀書。生活清苦的她人窮志不短,自取姓名叫胡友松,勉勵自己像蒼松翠柏一樣意志堅強。她想努力融入社會,但是在浮華中長大的她,和那個火紅的年代顯得格格不入。

「特別是家庭出身,我什麼都不想填寫,最多隻寫有一個養母。」不幸的是,過往的一切還是被查了出來,胡友松的名字從第一批入團的名單中撤了下來。之後,胡友松變得更沉默了,但她毫不掩飾她的虛榮心,每當同學誇她長得漂亮,說她是媽媽的掌上明珠時,她都表現出很自豪的樣子,而從不把真實的內心想法表達出來,「我不願意跟任何一個人,哪怕是最親密的玩伴,說我家裡的任何事,我只在心裏說。」

1959年胡友松從北京第三護士學校畢業,分配到北京積水潭醫院,在這裡她遭遇了她的初戀,一位五官科醫生。在胡友松的描述中,這位醫生是上海人,長得也十分英俊瀟灑。但是他們的感情卻遭到了醫院領導的極力反對。「他們說我倆都是上海人,都是資產階級的少奶少爺,我們要是湊在一塊兒,那還了得!」於是,這對戀人不得不分手,胡友松說:「我發誓我永遠也不結婚了。」

1960年,因為與蔣介石積怨重重而一直居住在美國的李宗仁,正通過秘書程思遠開始與大陸中央政府的秘密接觸。此時,胡友松正沉浸在失戀的痛苦之中,她並不知道,她一生中最重大的轉折,已經在冥冥中展開了。那時的胡友松和醫院裡的其他幾位醫生常被邀請去參加國務院一個部委的聯歡晚會,就在這次聯歡會上無意之中遇到以前認識的張成仁先生,他是上海很有名氣的記者和翻譯家。


總理批示她嫁老頭。(網路圖片)

「總理」批示:讓她嫁老頭

1965年,在周恩來的安排下,多年旅居美國的李宗仁,返回了中國。這位曾經的國民黨代總統的回歸,在當時是頗具象征的重大事件。李宗仁待遇很高,除了毛澤東以外,國家領導人都上機場迎接他。胡友松不會想到,一年後,27歲的她,竟然會嫁給這位已76高齡的李宗仁,成為李宗仁的第三任太太。


李宗仁返回中國。(網路圖片)

1966年,剛歸國一年的李宗仁夫人郭德潔因乳腺癌病逝。老年喪偶的李宗仁在孤獨中萌生找一個人陪伴的想法,秘書程思遠著手為他物色人選。這時,程思遠的一個朋友,曾經給胡蝶改過劇本的翻譯家張成仁想到了胡友松。院領導於是找胡友鬆去談話……

20多年前和乾媽們坐著高級轎車出入十里洋場的情景已經逐漸淡去,此時,胡友松終於又拾回了童年記憶,她重新坐上了小轎車。轎車駛進一個大門,胡友松走下轎車,「一位穿軍裝的警衛過來開門,那個走廊很長,走到大客廳,他們說,這是李宗仁先生。」

30年後,回憶起當初見李宗仁的那一幕,胡友松十分清晰,「我想像李宗仁一定挺高大的,其實不高。可是,很有軍人氣質,說話很洪亮。」而李宗仁,對於遺傳自胡蝶容貌的胡友松十分著迷。「他見到我特別高興,跟程思遠說我就喜歡大眼睛。吃飯的時候,給我夾菜。吃完飯,我說我要走了,他捨不得呢,還親了我一下,外國人禮節嘛,我接受不了就趕緊躲。」

胡友松說,李宗仁本打算找一個貼身的保健護士,但是周恩來卻對此事做了另外的批示。「總理說,告訴李先生,咱們這個國家和美國不一樣,沒有私人秘書,即使做護理是按上下班制度,到下班一定要走,就不能留在這兒。所以李先生要是喜歡她,就要名正言順。」李宗仁當然無異議,只是擔心比他小48歲的胡友松不同意。為此有關領導專門找胡友松做思想工作。儘管是白髮配紅顏,但胡友松很快同意了這樁婚事。

1966年,中國的社會正開始經歷著劇烈的動盪,胡友松服從了組織的安排。


總結晚年,一聲嘆息。(網路圖片)

晚年「王曦」總結自己:一聲嘆息!

從1966年到1969年,胡友松和李宗仁的婚姻持續了不到3年。李宗仁逝世後,胡友松的厄運便接踵而至。文革愈演愈烈,胡友松被趕出李公館,隨後被扣上港臺特嫌的帽子,下放到武漢干校勞動。後來進廠當工人,有關領導不想讓世人知道她的真實身份,便建議她改個名字。胡友松便說就叫王曦吧,晨曦的曦,新生活的開始,光明就在後頭,多有朝氣和希望呀。在最難熬的日子裡,一個「曦」字,道盡了她對美好生活的企盼。一年後,在周恩來的「關照下」,胡友松回到北京。

李宗仁去世後,周恩來曾經批示:李宗仁的遺產上繳國庫,郭德潔的遺物由胡友松繼承。從1969年至今,胡友松先後把李宗仁留下的20餘萬元現金上繳國庫,並把李宗仁的大量遺物捐贈給中國歷史檔案館、廣西李宗仁官邸和山東臺兒莊史料館。

文革結束後的80年代初,胡友松又結了一次婚,但這次婚姻並不幸福,她很快又離了婚。1998年4月,她欣然接受棗莊市臺兒莊區人民的邀請,到臺兒莊定居,並出任李宗仁史料館名譽館長。

1989年,生母胡蝶在加拿大病逝。幾年後,胡友松才在北京得知生母去世的消息。她不知道母親老年的樣子,她更不知道,在母親離開的那一刻,心裏是否想起了她。

胡友松於1995年在北京廣濟寺皈依佛門,法號妙惠居士。她一生簡樸,沒有後人。

她生活在兩個傳奇人物——胡蝶、李宗仁的盛名之下,她的命運注定與眾不同。當問到她如何評判自己時,她說,她是一個歷史人物。而讓她總結自己的一生,她只說了四個字,一聲嘆息!

責任編輯: 蘇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