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的五千年史 中國古書有記錄(圖)


事實已證明:飛碟早就來過地球!(網路圖片)

浩瀚中國古書中有太多的記錄,無法用天文知識及一般常識來解釋。任何一位堅決否定飛碟存在的人,面對著這些歷史上的記錄,只有瞠目結舌的份,因為事實已證明:飛碟早就來過地球!

中國古代天文史料是全世界最多的,而天文成就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古人對天上的日、月、星現象相當瞭解。因此本文列舉的全是以「無法用當代天文科學認知來判斷」的內容,絕非牽強附會。這是首先要交待的重要觀念。

像日頭但非太陽

《古今圖書集成卷十九日異部》:西元前一九一四年「夏帝八年,十日並出」,「竹書紀年」也同樣記載「八年,天有妖孽,十日並出」。

一六二一年,《明通鑒》「明熹宗天啟元年二月廿二日,遼陽有數日並出,又日交暈,左右有珥,白虹彌天。」天上出現數個太陽,更妙的是「左右有珥」,明白指出這個發光體的形狀就像當今大家熟悉的圓盤狀中間突出的UFO

《資治通鑒》「西晉愍帝建興二年(三一四年)正月辛未,有三日相承,出西方而東行」,此事件在《晉書愍帝本紀》中也有「正月辛未辰時,日隕於地,又有三日相承,出於西方而東行」,《古今圖書集成》也有「正月,日隕地,又三日並出」。

三一七年,「西晉愍帝建興五年正月庚子,三日並照,虹蜆彌天,日有重暈,左右兩耳」。《晉書本紀》也記有「五年正月庚子,三日並出」。

三五七年,《古今圖書集成卷廿五》「晉穆帝升平元年六月,秦地見三日並出」,注意這個記載,只寫秦地,可見這三個「太陽」高度不高,只出現在局部地區。

《天文佔》曰:「三四五六日俱出並爭,天下兵作」,《天文志》也說:「三四五六日俱出並爭,天下兵作亦如其故」,可見這是不常見的現象。

西元前一五九○年,《古今圖書集成日異部》「商帝辛四八年,二日並出」。

西元八○九年,《古今圖書集成卷廿二日異部》「唐憲宗元和四年閏三月,日旁有物如日」。

九六○年,《續通鑒》「宋太祖建隆元年正月癸卯,匡胤軍中知星者河中苗訓,見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湯」。

一一二五年,《續通鑒》「宋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日有五色暈,挾赤黃珥,又有重日相湯摩,久之乃隱」。《古今圖書集成卷廿二》也說「七年十二月辛酉,日有五色暈,兩日湯摩」。

一三五六年,《續通鑒》「元順帝至正十六年三月,有兩日相湯」,此事件又被詳細記在《樂郊私語》上:「元順帝至正十六年三月,日晡時,天忽昏黃,若有霾霧,市中喧言:天有二日。......果見兩日交而復開,開而後合」。

一五九四年,《四川通志》記有:「萬曆廿二年春正月,綦江見日下復有一日,相湯數日乃止」。

西元前一三九年,《資治通鑒》「西漢武帝建元二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漢書武帝本紀》也有「四月戊申,有日夜出」,此事件在《丹鉛總錄》中特地研究:「漢書建元二年有如日夜出,......日不夜出,夜出非日也」。可見古人也都知道晚上出現在天空的一定不是太陽。

《資治通鑒》又記有低空的不明光體,西元三一八年,「東晉元帝太興元年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晉書天文志》也有「日夜出高三丈,中有青赤珥」。

一六八年,《後漢書五行志》「後漢靈帝建寧元年,日數出東方,正赤如血無光,高二丈餘,乃有景(影),且入西方,去地二丈亦如之」。這個紅色無光物體,高度更低了,才記載它有影子 。

五二○年,《建康志》「梁武帝普通元年九月乙亥,夜有日見東方,光爛如火」。

一六五一年,《海鹽縣誌》記有「清順治十年閏六月廿四日,夜三更,紅日出東北方,大如斛。夜半月始升,滅不見」。

三二二年,《晉書天文志》「西晉元帝永昌元年十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暫昧,而色都赤,中有異物,大如雞子,又有青黑之氣共相博擊」。

一二三一年,《古今圖書集成卷廿三》「宋理宗紹定四年,金哀宗正大八年,三月,日失色,有氣如日,相淩」。此事在《金天文志》也有:「三月庚戍酉正,日忽白而失色,乍明乍暗,左右有氣似日而無光,與日相淩,而日光四出,搖湯至沒」。

一五六六年,《古今圖書集成卷廿三》:「明世宗嘉靖四五年,日斗」,在《湖廣通志》中也有:「明世宗嘉靖四五年八月,華容縣西,忽天開日斗」,太陽會互鬥嗎?

似月亮實非月亮

《古今圖書集成廿五卷》和《唐書天文志》均記有西元六三○年左右,「唐太宗貞觀年間,突厥有三月並見」。

西元前三二年,《資治通鑒》記有「西漢成帝建始元年八月,有兩月相承,晨見東方」,《古今圖書集成卷廿五》《漢書五行志》:「成帝建始元年秋八月,有兩月重見」。

西元五四八年,《古今圖書集成廿五卷月異部》:「梁武帝太清二年五月,兩月見」。

西元一四四九年,《明通鑒》「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八月辛未日,月晝見,與日並明」,這個月亮和太陽一般的明亮,應該是發光體了。

一五七二年,《古今圖書集成卷廿六月異》「明穆宗隆慶六年月晝見」。《湖廣通志》也記有此事,但更詳細:「隆慶六年五月,通山月光晝見,月下有二星隨之」。

西元一五七年,《古今圖書集成廿五卷月異部》《天文志》記有「東漢桓帝永壽三年十二月壬戍,月蝕,非其月」,另一次發生在一六五年,《廿五史天文志》及《古今圖書集成廿五卷月異部》均記有「東漢桓帝延熹八年正月辛巳,月蝕,非其月」,古人早已明指「非其月」,可見不是月亮。

一一一六年,《新刊大宋宣和遺事》「宋徽宗政和六年十一月,有星如月,徐徐南行,而落光照人物,與月無異」。次年《續通鑒》又記有「十二月甲寅朔,有星如月」。

一三五○年,《續通鑒》「元順帝至正十年六月壬子廿九日,有星大如月,入北斗,震聲若雷,三日復還」。可以看出這些「如月」的星不會是自然的星。

一一六六年,《夷堅志甲卷十九》「宋孝宗幹道二年,趙清憲賜笫在京師府司巷,......以暑月不寐,啟戶納涼,見月滿中庭如晝,方嘆曰:「大好月色。」俄廷下漸暗,月痕稍稍縮小,斯須光滅,仰視星斗粲然,而是夕乃晦日,竟不曉為何物光也」,此段描述在晦日(月底)時應該是沒有月亮的,卻看到月光如晝,可見應是不明物體。

不可能的星星景象

古書中有很多怪星的記錄,這些星的描述也許一般人無法知道其怪之處,但是學過天文的人看就很清楚,因為不少記錄在天文學上來說是「不可能」的。

古人已知天上有日、月、星三種,而星又有最熟悉的五星、流星、客星(超新星)、彗星等等,其中五星指太白(金星)、熒惑(火星)、歲星(土星)、填星(木星)和辰星(水星),這些星都有其行星軌道,不會亂運行的。

西元前一八○九年,《古今圖書集成卷三五星變部》及《竹書紀年》都記有「夏帝桀十年,五星錯行,夜中星隕如雨」,晚上會有流星雨,是正常的,但「五星錯行」卻不是該有的現象,這五星應指五個不明亮點,此種數個不明發光體集體出現的情形很多,如:西元三○一年,《資治通鑒》及《晉書惠帝本紀》「西晉惠帝永寧元年,自正月至於是月,五星互經天,縱橫無常」。

一一六八年,《續通鑒》「宋孝宗幹道四年二月癸醜,五星皆見」。

一三六四年,《續通鑒》「元順帝至正廿四年六月癸卯,三星晝見,白氣橫突其中」。

一三八七年,《明通鑒》「明太祖洪武廿年二月壬午朔,五星俱見,七月壬寅,太白及三星俱晝見」。

西元前一五五年,《資治通鑒》「漢景帝前二年八月,熒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間,歲星逆行天庭中」,《古今圖書集成卷廿五》也寫道「景帝二年秋,月出北辰間」。熒惑火星及歲星土星同時逆行,而月亮出現在北極星(北辰)處,這些都不是正常天文現象。

西元前一四一年,《資治通鑒》「漢景帝后元三年十二月晦,雷,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歲,月貫天庭中」。此事件不僅五星逆行,而且「月貫天庭中」指月球在短時間內橫過天空,可見是一個如月大的白色光體才對。

西元七二年,「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太白入月」,《漢書天文志》也有「十五年十一月乙醜,太白入月中」,太白金星會跑到月球嗎?

九○六年,《新唐書天文志》「唐宣帝天祐三年十二月昏,東方有星如太白,自地徐上,行極緩,至中天,如上弦月,乃曲行,頃之分為二」,這一顆由下往上飛起來的如太白的星,速度很慢,又能分為二顆,典型的UFO現象。

九四九年,《資治通鑒》「後漢隱帝乾佑二年四月壬午,太白晝見,民有仰視之者,為邏卒所執,史弘肇腰斬之」。白天出現金星,有人抬頭去看,竟然被抓起來,且有人被處腰斬刑,可能嗎 ?

一二二二年,《續通鑒》「宋寧宗嘉定十五年七月乙亥,太白晝見,經天,與日爭光」。金星橫過天空,且亮得與太陽爭光?

一三一○年,「元武宗至大三年冬十月甲辰朔,太白經天。十二月,是月,太白屢經天」。

一三三九年,「元順帝至元五年,自七月至九月,太白屢經天」。

一三五八年,「元順帝至正十八年十二月,太白經天者再」。

一三八五年,《明通鑒》「明太祖洪武十八年九月戊寅,太白經天,與熒惑同度,又有客星見太微垣。乙酉,太白復晝見,丁亥又見,犯熒惑」。金星橫過天空,來到火星處?

一四七二年,「明憲宗成化八年正月乙卯,太白經天,與日爭明」。

一五五○年,「明世宗嘉靖廿九年六月戊申,太白晝見,連日陰雨,凡晝見者七日」。連日陰雨,一定有厚雲,還能見到金星?

西元三○一年,《資治通鑒》及《晉書惠帝本紀》記有「西晉惠帝永寧元年夏四月,歲星晝見」,歲星是木星,白天會看得到嗎?

四一五年,《資治通鑒》「東晉安帝十一年九月,熒惑出東井(雙子座),留守句己,久之乃去。去而復來,乍前乍後,乍左乍右」,熒惑火星會如此飛來飛去嗎?

六○四年,《古今圖書集成卷廿五月異部》「隋文帝仁壽四年六月庚午,有星入於月中」。

九○五年,《新唐書天文志廿二》「唐昭宣帝天祐二年三月乙醜,夜中有大星出中天,如五斗器,流至西北,去地十餘丈而止, 上有星芒,炎如火,赤而黃,長五丈許而蛇行,小星皆動而東南,其隕如雨,少頃沒,後有蒼白氣如竹叢,上衝天,色懵懵」,這個大星發紅黃光,長形。

一○八七年,《續通鑒》「宋哲宗元佑二年六月壬寅,有星如瓜出文昌」,又是一個長形物體。

一一八六年,《續通鑒》「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八月乙亥朔,日月五星聚軫(烏鴉座)」,注意那一天是朔日,根本見不到月亮,更怪的是「日、月、五星」統統會集在烏鴉座,這是天文學上絕不會出現的天象。

一二一三年,《續通鑒》「宋寧宗嘉定六年三月,太陰太白與日並行,相去尺餘」。月亮、金星和太陽近距離並行,可能嗎?

一二七五年,《續通鑒》「宋帝德佑元年三月丁亥,有二星斗於中天,頃之,一星隕」,這就和兩日相鬥一樣的奇妙。

一三○八年,《續通鑒》「元武宗至大元年秋七月庚申,流星起自勾陳(小熊座),南行,圓若車輪,微有銳,經貫索(北冕座)滅」,這個「流星」從九十度的北極星附近的小熊座飛到三十度的北冕座,圓形如車輪,可見體積很大,妙的是略微「有銳」,指出有銳邊或明顯的亮邊。

一三六四年,《續通鑒》「元順帝至正廿四年六月甲辰,河南府有大星夜見南方,光如晝」。

一四○四年,《明史卷廿七》「明成祖永樂二年十月庚辰十四日,有星如盞,色黃」。

一四二四年,「明成祖永樂廿二年九月戊戌,有星大如碗,色黃,白光燭地,有聲如撒沙石」。

一四八八年,《明通鑒》「明孝宗弘治元年七月,御史曹 上言:「星隕、地震及金、木二星晝見」。

一五一二年、《廿四史》「明武宗正德七年六月丁卯夜,招遠有赤龍懸空,色如光,盤旋而上,天鼓隨鳴」。

古人的UFO經驗

唐朝人段成式所撰的《酉陽雜俎》卷一第三八則記有大約發生在西元八二三年前後的UFO事件,指唐穆宗「長慶中,八月十五夜,有人玩月,見林中光屬天,如疋布,其人尋視之,見一金背蝦蟆,疑是月中者,工部員外郎張周封嘗說此事,忘人姓名。」此事在《學津》、《津逮》、《稗海》各書中也都記載,工部員外郎這位政府高官都在說,可見是一件確實的事。文中重點是用「金背蝦蟆」來形容此物的形狀,的確和飛碟一樣,而且放出的光芒能照天,確確實實是一個發強光的UFO。

唐朝的《洞天集》也另有一則。西元八八○年,「唐僖宗廣明一年,嚴遵仙槎,唐置之於麟德殿,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蠹。李德裕截細枝尺餘,刻為道像,往往飛去復來,廣明以來失之,槎亦飛去。」嚴遵名君平,漢時成都人,是一位有名的算命先生。「槎」就是船的意思,指當時有一個長五十餘尺的「仙船」,很堅硬,發出機械式的聲音,常常飛來飛去,後來就飛走了。

西元一○七○年,宋神宗熙寧四年十一月三日,名詩人蘇東坡被調離京師,任命為杭州通判,在上任途中,來到江蘇鎮江暢遊金山寺,當晚老僧請蘇東坡留宿,以便次日觀日出奇景,晚上就在江邊吟詩,沒想到看到了UFO,蘇東坡便將當時情形寫成詩, 題為「游金山寺」:「......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自註:是夜所見如此)......」。

宋朝人龐元英所撰的《文昌雜錄》記有宋神宗元豐年間(一○七八至八五年間)秘書少監孫莘老的UFO事件,「莊居在高郵新開湖邊,一夕陰晦,莊客報湖中珠見,與數人同行小草徑中,至水際,見微有光彩,俄而明如月,陰霧中人面相睹。忽見蚌蛤如蘆席大,一殼浮水上,一殼如帆狀,其疾如風。舟子飛小艇競逐之,終不可及,既遠乃沒。」

宋朝人洪邁所撰的《夷堅志》壬卷第三有一篇「夜見光景」,描寫一一九五年左右,宋寧宗慶元初年間,「臨川劉彥立兄弟二人,一夕,屋後松樹上圓光如日,高去地二丈餘,即之則晦。......一個日頭忽起,從前山高出三丈,所照草木皆可辨,只比色間色赤耳,......如日夜出,色炎如火,附於地,犬吠逐之,光際地避隱。」明朝國師劉伯溫在一三六○年前後的一個七月十五夜,曾見過UFO,寫了一首「月蝕詩」來紀念:「......招搖指坤月堅日,大月如盤海中出,不知妖怪從何來,惝恍初驚天眼聯,兒童走報開戶看,城角咿鳴聲未卒......」,這是一個從海中飛出來的形狀如盤的「大月」,完全符合飛碟現象。

一八八○年,清光緒六年五月八日,湖北省《松滋縣誌》記有「西岩咀覃某,田家子也。晨起,信步往屋後山林,見叢薄間有一物,光彩異常,五色鮮艷,即往扑之,忽覺身自飄舉,若在雲端,耳旁颯颯有聲,精神懵昧,身體不能自由,忽然自高墜下,乃一峻嶺也。覃某如夢初醒,驚駭非常,移時來一樵者,詢之,答曰:「余湖北松滋人也」,樵者咋曰:「子胡為乎來哉?此貴州境地,去爾處千餘裡矣。」指其途徑下山,覃丐而歸,抵家已逾十八日矣。究不知所為何物吁,異哉。」

本文留言

作者呂應鐘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