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專欄】中國經濟奇蹟大結局:空中解體!

【看中國2016年03月12日訊】「空中解體」(俗稱散架),是指飛機(或其他飛行器)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氣流、撞擊、爆炸、操作不當、超過最大過載等,機體發生結構性損壞,從而導致機身破裂,由于飛機機艙是增壓的,內部的壓力會將飛機撕裂,然後整個機體就變成碎片,原理就好像氣球爆裂一樣,就是所謂的空中解體。

中國經濟奇蹟的實質是外資驅動、中資管控進而形成中國獨具的經濟特色,也因此決定即將發生的空中解體。

過去近三十年,中國經濟以血汗工廠出口為開端進入超高速經濟增長階段。中國經濟增長如同火箭升空,最初啟動較為緩慢,到中期令世人矚目,後期成為世界的焦點。不過由於中國經濟的關鍵結構和驅動都來自外資,隨著外儲清空中國經濟將突然全面瓦解。

首先,外資決定中國經濟實質,驅動中國經濟增長。外資的特點決定了中國是完全依附型經濟,只能依靠外資生存。外資決定包括三方面:

1、技術決定:外資進入中國時給中國帶來所有的關鍵的和重要的技術。如果沒有外資進入,中國沒錢購買技術,今天的面貌仍然停留在40年前。今天中國人享受的現代生活都不會存在,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城市規劃,沒有穩定的電力,沒有各種汽車,沒有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如果實在想像不出這樣的場景,那就參照北韓。

技術引進主導中國血汗工廠的發展。在1980年代外資帶技術進入中國前,中國出口主要依靠原材料,包括能源、礦產和糧食等。從1990年代開始港臺工廠攜帶大量資金和技術進入大陸,中國的血汗工廠出口才開始起步。隨後,大陸血汗工廠學習模仿港臺工廠技術,生產出基本合格的產品。港臺工廠和大陸民營工廠一道以廉價低質的銷售模式將產品傾銷到全世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隨著外資進入中國日益普及,中國的院校才開始接觸進而學習各類現代技術,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大規模的技術型廉價勞動力。

技術引進成為社會控制的基礎,包括對人員、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因為有各種技術支持,才有當前中國政府的極權控制能力、監控和決定所有的相關流動系統。信息技術的普及,從電視、報紙和網際網路等多種渠道支持全國性的集權信息宣傳,網際網路的控制技術和控制手段進一步控制信息傳播模式,讓反對的聲音基本消失。交通運輸技術的引進,包括公路和汽車、鐵路、高鐵、輪船、電力生產和輸送、燃氣輸送管道等,對於人員和物流進行強有力調控,強化中央集權的經濟系統。城市建設技術的應用支持大中小城市的發展,形成完整的中央集權控制網路系統。城市建設技術包括城市規劃技術、城市交通設施建設技術、城市綜合監控系統、高樓設計建設技術和設備等等。更重要的是,銀行的大規模電子化和網際網路化應用推動全國的資金流整合,貨幣發行和貨幣分配都能輕鬆實現極權化實施和監控。

2、管控決定:外資進入中國給中國帶來了關鍵的管理思想和知識。如果沒有外資進入,尤其是外企的管控示範作用,中國人至今還不瞭解美國管理。港臺管理人員在外資中國公司的作用以及港台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形成中國血汗工廠的管控模式,而外企管控模式的蔓延也推動著中國經濟政策發生重大變化。

外資進入中國前,中國主要有兩種管理模式:一方面是國企大家長制的管理模式,將工人看作企業的螺絲釘,實施低工資低福利政策,但是國企在一定程度上實施人性化管理,承諾有限醫療、永久雇佣和退休工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照顧本企業工人的家人生活和就業。通過這樣的模式,企業上下形成較為忠誠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是鄉鎮企業和民辦工廠,將工人看作短期雇工,利用當地農民的種地沒有任何收益的環境,以極低的工資雇佣農民做工廠工人,沒有任何福利,也沒有長期雇佣意向。這些鄉鎮企業的特點是管理和技術極其低下,生產的產品質量低劣,規模無法發展擴大,只是作為大中型國企零敲碎打的補充。

外企管理成為中國血汗工廠經濟發展的主要基礎。外資進入大陸後,建立起幾千甚至幾萬人的工廠,這些工廠雇佣的人數與大型國企相當。外資廠採取與鄉鎮企業類似的管理模式,低工資、無福利、剋扣工資、隨時解雇。由於外資工廠的管理能力給中國血汗工廠政策提供了根本動力,在1990年代初期,體制看到外資工廠的力量,快速實施經濟模式轉向以挽救即將崩潰的中國經濟。隨著多個血汗奴工政策制定和實施,中國的血汗工廠經濟初步成型。隨後外資加快佔領中國,擠垮各類國企,並且通過血汗工廠出口擠垮國際競爭者,推動中國血汗工廠經濟的確立。外資的血汗工廠規模也持續擴大,尤其是一些台資工廠,通過半軍事化管理驅使幾十上百萬奴工,成為血汗工廠經濟的主要支柱。

外企管理也成為中資企業的樣板。外資進入中國後,通過兩個渠道推動中國管理變革,一是在實踐上,外資企業對中國企業人員進行言傳身教,尤其是大量在外資工作過的人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成為民營企業的主要管理人員的來源;二是在理論上,各個大學極大地擴充經濟管理類科目,大規模培訓各類經管人員。由於中國採取的是血汗工廠模式,沒有引入學習日本的管理模式,而是全面學習美國學院派的管理理論,機械化、功能化、冷酷無情,所以在外資管理的示範作用下,國企同樣進行了類似改造,領導者大權獨攬,管理層唯領導者是從,員工全面奴工化。

3、資金決定:外資進入中國,給中國帶來主要的血汗工廠驅動資金,讓中國開始消費升級和實施大規模鐵公基和房地產開發。

在早期,外資給中國注入血汗工廠經濟的驅動資金。外資工廠的建立使中國沿海地區獲得血汗工廠建設的啟動資金。隨著血汗工廠收入迅猛增長以及外資持續投入,中國的外匯收入大幅增加。中國有充足資金後從沿海地區開始進行大規模鐵公基和房地產開發。相關工程便利血汗工廠的運營,吸引更多血汗工廠投資的進入,而且推動血汗工廠的級別提升和收入增長,形成血汗工廠投資和發展→資金增加積累→鐵公基和房地產開發增長→血汗工廠發展 的螺旋上升模式。

在中期,外資為鐵公基和房地產提供驅動資金。在中國血汗工廠經濟確立後,外資看到更大的商機,就是中國國內市場迅速擴大。血汗工廠經濟確立和發展後需要龐大的鐵公基和房地產相關系統支持,外資針對該系統主要在兩部分做大規模資金投入:一是開發投資鐵公基和房地產,包括土地投資和項目投資。土地投資上,港資進入最早投資規模也最大,包括一些重要的公路基礎設施的買斷投資;大量外資還開發投資房地產,支持各類大型和超大型商業建築和居住小區的開發建設。二是對建築業上游和附屬行業的產業投資,包括建築機械和設備、建築材料生產、鋼鐵水泥等建築上游,附屬行業主要指汽車業,隨著鐵公基和房地產的增長而增長,各國汽車廠全面進入中國,在中國生產零部件和整車,形成龐大的汽車產業鏈。

在後期,外資為中國消費提供主要資金。2008年次貸危機後中國血汗工廠經濟持續萎縮,同時鐵公基和房地產建設加速擴張。在這個階段,鐵公基和房地產已經不是為血汗工廠經濟做配套,而是主導中國經濟進而加速擠垮血汗工廠經濟。中國民眾消費也快速轉型,從工作賺錢和攢錢的模式快速轉向投資賺錢和消費花錢。投資賺錢的基礎來源是房地產價格上漲,不論人們投資股市、樓市、理財、高利貸、P2P,最後都主要彙集到樓市,支持房價上漲,支持建築業投資運行。人們眼看著自己投資增值,錢來的如此容易,也積極高消費和攀比消費,包括購買汽車、各類奢侈品、出國旅遊購物等。

隨著血汗工廠出口急劇減少,中國人的消費急劇增加,收支矛盾凸顯。在血汗工廠經濟中,外資掌控各個環節的主要利潤,中國人僅僅得到微薄的血汗收入,資金積累少。在鐵公基、房地產和汽車產業等各個產業,中國政府控制高價而來的利潤,外資則控制實體運作的高利潤部分。中國消費者在低收入低儲蓄的狀態下買房買車,收入無法抵消開支,只能通過各種借貸的方式維持,中國政府和企業也大肆借貸揹負沈重債務。與這些債務相對的是相當一部分是外企的債權。從外匯儲備的角度,中國雖然表面外儲較多,但是以各種方式揹負巨額外債,實際上早已資不抵債。隨著中國出口持續減少消費日益增加進入中國的外資日益減少,國際收支矛盾也凸顯。中國外儲加速下降,資不抵債的形勢日益明顯。

其次,內資主要致力於管控,充分榨取血汗工廠經濟和房地產經濟帶來的利益。內資主要通過分級系統實施不同層面的管控從中獲利。由於中國地大人多成分複雜,內資通過幾個層級管控以實現利潤最大化。

最高級是中央系統。中央系統管控主要包括幾個部分:1、中央政府的政策管控,決定大政方針,包括1990年代的血汗工廠經濟政策、分稅制政策以及教育醫療住房等各類基礎民生的產業化政策等,1999年之後的房地產立國政策,2009年之後的鐵公基和房地產主導政策。 2、貨幣管控,主要指以外匯管制為基礎的印鈔控制,包括1990年代的瘋狂印鈔和人民幣急貶;加入WTO之後,以美元為錨配套和額外印鈔;2009年之後,以印鈔為主配合美元為錨的加印;2013年之後,隨著真實外儲減少脫離美元進行的無錨印鈔。3、央企管控,央企通過壟斷各種基礎民生和工業產品與服務獲得超額利潤,包括油電煤氣、糧鹽菸酒、銀行電信鐵路航空等。通過相關管控,中央系統掌控中國主要的經濟命脈獲取巨額利潤。

中間級是地方政府系統。在分稅制後,地方政府收入大量被中央掠奪,只好開闢新財源實施相應的管控:1、引進各種外來企業,包括血汗加工工廠和各類高污染企業,獲得企業稅收、個人險金和所得稅收入;2、發展公路和房地產,通過公路收取過路費,通過房地產收取各種相關稅費;3、 地方金融,包括直接從銀行貸款,建立地方融資平臺從銀行套貸,發行理財產品,支持推動高利貸發展等;4、地方企業,支持地方企業以支撐地方政府稅源。

低級是民間的經濟壓力和輿論刺激系統。各級政府通過高度的言論管控和經濟刺激操控民眾的不同階層,形成全面的民間壓力系統。 壓力刺激系統主要包括三方面目的,一方面是促使人們以極廉價的方式供血支持血汗工廠經濟;第二方面是刺激消費,促使人們貸款購買高價房子和車子以及非必須消費品;第三方面是督促人們投資,圍繞股市樓市從事多種形式的投資。為了這三方面的目的,政府和民間經濟體開動大規模宣傳機器,倡導成功學、快速發財慾望以及消費慾望等。在宣傳機器的推動下,民間系統從多個渠道對民眾進行刺激:1、企業渠道,企業宣傳鼓吹各種努力貢獻、無私奉獻、積極上進、為國獻身等優秀品質,儘可能多的榨取員工的血汗。2、家庭渠道,宣傳引導父母和配偶的消費和投資態度,迫使個人賣命工作當房奴、買車購物等;3、親友渠道,支持社會中的收入和消費攀比行為,不論個人血汗的透支程度如何,都不遺餘力的攀比;4、社會渠道,包括讓戀愛和結婚成為物質交易。

第三,在內外資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經濟表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其中主要的三部分經濟單位具有最顯著的特色,外資、內資和民眾。

外資是中國的金主,控制中國主要的存量資金財富。外資作為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持續對中國投入美元資金以及技術和管理知識。外資對中國投資包括兩部分,一是實體企業投資,佔領幾乎所有的開放市場領域;二是金融資產投資,主要投資於中國的股市和樓市。外資在中國具有政策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資金優勢、市場優勢等綜合優勢,這意味著在中國開放競爭的市場中,只要有利可圖的中高端市場份額基本都被外資所壟斷。外資持續賺錢和攢錢,持有的資產和資金儲備也隨之膨脹。可以說,如果中國是穩定的市場,只要假以時日,經過足夠的經濟系統循環,中國所有的有價值經濟資源都將通過利潤的形式轉移到外資手中。

中國政府通過持續印鈔稀釋外資的財產。隨著外資壟斷的經濟資源——尤其是貨幣——日益增多,內資擁有的資金量相對越來越少,迫使中國政府持續高速印鈔。在印鈔過程中,擁有存量資金的外資損失相對最大,因為中國政府印鈔後M2持續上升。在中國,由於外匯管制的原因,外資企業以持有人民幣的方式持有積累的利潤。從宏觀上,中國政府印鈔的結果是外企的人民幣資產被稀釋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但是外資依然不向外轉移利潤,而是繼續在中國投資擴大業務規模,把收益也留在中國。

為什麼外資企業會如此淡定? 外資作為外來戶,並不關心中國經濟的實際狀況,外商和投資者不在中國長期生活,只是賺錢而已。中國M2規模如何通脹狀況怎麼樣,外資都覺得跟自己關係很小。外資主要關注人民幣匯率,只要人民幣匯率不大貶值,不論中國通脹多嚴重,外資都不太在乎,而且隨著中國持續印鈔,不論如何運作都會經過外資控制的各個實體環節讓外資獲利。中國印鈔同樣支持股市和樓市等金融市場,讓進入中國的國際游資獲得資產的賬面升值。從這個角度,外資也希望中國持續印鈔以便自己從中分羹。對於外資來說,在中國的業務和收益比在本國高得多,很樂意留在中國。

外資佔據中國資金和資產的重要比例。經過中國一次次印鈔以及持續的經濟循環,外資不斷獲利,在中國的資產和資金越積累越多。根據我們的粗略測算,外資在中國的資金積累——包括直接投資、游資和利潤積累——估計達到6-10萬億美元(參見《中國實體經濟走向末日》相關內容),佔目前中國150多萬億真實M2的20-40%。 另外,僅僅從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線城市的巨大房地產規模以及高企的房價,每個城市的房地產總市值都達到數十萬億人民幣,包括商業樓宇、商品住宅樓(大產權房)和小產權房。在巨大的樓市泡沫中,外資也擁有相當部分的大型樓宇和中高檔住宅,坐擁規模巨大的房地產市值。

內資是主要的負債者。中國持續印鈔後,主要通過銀行貸款等方式分配給內資,內資在拿到貸款後持續擴大負債規模。在1990年代末,中國的國企陷入債務鏈死循環,當時被稱為三角債,實際上已經全面破產。中國政府通過銀行系統的實質破產模式,註銷之前的巨額國企債務。加入WTO後,隨著血汗工廠經濟的出口增長,內資企業跟隨分杯羹,債務負擔相對較輕。2005年後,中國的鐵公基和房地產發展規模快速超過血汗工廠出口,國企再次開始大規模負債擴張。2009年後4萬億出臺,地方政府負債急劇增加,國企債務急劇增加,很多民營企業債務也急劇增加。從2012年開始,隨著債務負擔日益嚴重,大多數企業已經無力償還債務,銀行只能通過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不讓債務爆破。此外,銀行為了降低自身風險向民眾推廣理財產品,還誘使民營企業互相聯保。

內資通過各種管控手段維持中國經濟運轉。1、外匯管控,通過外儲制度和人民幣匯率制度對外匯實施高度管控。 中國的實際M2已經達到150多萬億(名義140多萬億),而官方外儲已低於3萬億美元。根據中國經濟的外資依賴特點,即使按照官方外儲數據,美元兌人民幣也達到1:50的水平。實際上,通過外儲制度,中國將大規模的實際呆壞賬埋在官方數字中,讓表面的官方外儲保持一定規模。如果考慮到呆壞賬,中國官方可動用的外儲捉襟見肘。同時,通過人民幣匯率管控,匯率維持在6.5水平,讓持有人民幣的人們保持財富虛幻感。同時,通過外儲制度和銀行系統監控,嚴厲限制人民幣換匯逃離中國,試圖減緩外儲減少的速度。

2、債務管控,主要通過大規模印鈔和銀行制度延緩內資債務爆破的速度。整體上,各大央企、地方政府、房地產商和上游企業等內資早已負債纍纍資不抵債。中國央行通過大規模印鈔,以借新還舊支持和縱容各種高利貸騙局(所謂的金融創新),而且支持內資企業欠債不還。也就是通過各種吸金器不斷給內資企業輸血,維持苟延殘喘不至於快速破產倒閉。

3、資產價格管控,主要通過印鈔和政府干預維持房地產價格。隨著債務規模迅速擴大,政府印鈔的速度日益受到限制,無法跟隨債務規模的擴大。與此同時整個中國成為巨大的建築工地,各類房地產項目拔地而起,形成巨大的房地產新增供應量。在供應巨大資金減少的情況下,房地產價格正常情況是下跌,但是房地產作為中國經濟的中樞價格絕不能跌,所以管控包括兩個層面:A、少數重點城市房價上漲,通過印鈔支持重點城市的重點地區房價上漲,包括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深圳上海房價暴漲,趕超香港房價。B、其他城市禁止房價下跌,除了少數一些重點城市外,剩下所有城市房屋過剩。但是當地政府禁止房地產商降價,迫使房地產商跑路,也不能降價賣房。即使二手房價格大幅下降,新聞也不准播報,顯得資產市場一片祥和。

4、生活必需品物價管控,控製表面通脹率。不論印鈔持續增加內資負債增長,還是資產價格上升,都變成日益嚴重的通脹壓力。由於中國人工作時間長,工資收入低,生活支出佔工資比重大,惡性通脹隨時讓民眾失去生存空間。中國則通過大量進口廉價農產品,壓制中國農民收入,控制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速度,在住房、交通、教育和醫療等方面也加大壓榨力度。中國民眾處於暫時餓不死但生活成本極為高昂的處境。

第四,中國經濟隨時開啟空中解體模式,解體的關鍵在外儲。

隨著中國印鈔加快和管控加嚴,外資在中國經濟中的表面作用越來越小。從1990年代末到2009年前,中國各級政府的主要任務是吸引外資,不計一切代價吸引外資,吸引外資的數量成為考核官員政績的主要指標。從2009年開始,中國的重點從吸引外資轉向鐵公基和房地產,官員政績指標也從吸引外資和出口的數額轉變成修的鐵公基和開發房地產數量以及推高房地產價格的幅度。按照官方語言,就是從擴大出口轉向擴大投資和內需。 隨著出口停滯和減少,投資和內需不斷擴大,外資作用貌似越來越小。

核心問題在於外儲消耗越來越快。擴大投資和內需,實際上意味著持續加大進口,也就是消耗越來越多的外匯。在2014年底前,由於美聯儲的三輪超大規模的QE印鈔,推動國際游資持續進入中國,加速外資企業的資產人民幣化,支持中國對於外匯的巨大消耗。從2015年開始,在美聯儲停止QE後,中國外匯消耗顯現出來。雖然外資企業持續增加人民幣資產,但是外儲持續減少。而且外資企業對中國的追加投資越來越少,還有部分外資撤出中國,中國外儲的消耗日益加快。先知先覺的中國權貴和富人越來越快速把境內資產轉移到海外,中國一部分民眾也加入換購美元的隊伍。雖然中國官方實行越來越嚴厲的外匯管控措施,但無法阻擋急劇加速的外匯逃離。

在中短期內,中國外儲清空已經不可避免。進入2016年,中國惡性通脹完全顯露,出口將進一步急劇萎縮,外匯貿易收入日益減少。同時由於惡性通脹,中國商品價格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價格,意味著中國將更大規模進口各種產品,包括中國民眾旅遊購物和海外代購。中國資金外逃日益加速,更高的一線城市房價也置換出更多的權貴和富人資金,外逃速度加快。在2月,中國的外儲會減到3萬億美元以下,考慮到中國外儲中隱藏的各類巨額壞賬以及抵押在美國的資金,中國可動用外儲金額已經很少,一旦後知後覺的外資開始大規模撤退,外儲將在極短的時間內清空;即使外資仍然堅守,中國人的外逃資金也將在中短期內掏空中國外儲。

外儲清空後,外資將採取相應的對策。外儲光光時外資才如夢初醒,在中國多年苦心經營一夕成空,痛定思痛,外資將迅速採取最後的保全措施減少損失。這些措施包括,停止一切對中國的產品出口,儘可能將一切有價值資產轉移出中國,把本國職員撤出中國,要求本國政府凍結一切中國在海外資產(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自己在中國的損失)。 外資作為中國最大的金主,一旦實施資產保全措施,就意味著斷絕中國所有的經濟來源。

中國經濟將迅速全面瓦解。一旦外資停止對中國的出口,中國將產生各方面物資的嚴重匱乏,包括農資和糧食、高科技產品、關鍵產品和零部件、礦產和能源產品等,中國汽車、高鐵全面趴窩,網際網路和計算機大面積停用,生產工廠的設備零部件和原材料基本無法供應。 外資將有價值資產轉移出中國,能搬的有價值設備全搬走,有價值零部件、原材料、本產品和產成品全部清空。外資本國職員撤出中國,也就是核心管理人員和關鍵技術人員離開,與中國的物流鏈和信息鏈全面切斷,工廠管理隨之喪失。即使工廠設備不搬走,中國本土人員也無法啟動運營,再加上凍結中國的海外資產,中國經濟快速分崩離析。不論彼時房價多高、有多少汽車和高鐵、廠房和設備、計算機和網際網路(防火牆),都將淪為建築垃圾和廢銅爛鐵。

綜上所述,中國經濟奇蹟是在外資驅動下起飛的,越飛越高,其中股市經歷了2007和2015兩次爆炒,房價從2003至今上漲20倍。進入2016,在實體經濟進入末日的背景下,體制仍然毫不猶豫選擇繼續瘋狂印鈔,繼2015瘋狂拉升股市後繼續瘋狂拉升樓市,想飛的更久更高,然而,外儲在大印鈔中加速流失,中國經濟的驅動力在迅速減弱至消失。確實,「硬著陸的預言都將落空,中國經濟絕不會硬著陸」,而是隨著外儲枯竭直接空中解體。

(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供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王尚一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