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5年,中美貨幣發行量如此變化…(組圖)

【看中國2016年02月13日訊】首先,我們來看美元基礎貨幣(Money Base),也就是真正由中央銀行所印刷出來的美元有多少。下圖就是1980年到現在這36年的發行量情況。


1980-2014年間美國基礎貨幣供應量變化圖(數據來源:美聯儲)

算下來,美國的基礎貨幣(Money base)供應量,從1980年12月份的1445億元增長到了2015年12月份的40060億美元——總量增加了27.7倍。

不過,如果讓最牛逼的對沖基金經理來告訴你,經濟究竟是怎樣運行的,他們會告訴你,一個社會裏的商品價格並不僅僅由基礎貨幣量來決定,而是由貨幣+信貸總量所決定的。

通過正規銀行出現在社會上的信貸總量,這個數據其實央行也有統計——就是所謂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因為,M2本身是在基礎貨幣的基礎上,在中央銀行的貨幣準備金制度之下,通過正規銀行體系所衍生出來的信貸總量。

所以,除了基礎貨幣之外,還要分析一下美元這35年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發行數據(下圖)。


1980-2014年間美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變化圖(數據來源:美聯儲)

算下來,美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從1980年底的1.6萬億美元增長到了2015年底的12.3萬億美元——35年時間,總量只增加了7.7倍。

這下,你應該知道為什麼美國的物價漲幅很慢了吧?是因為美元體系裡的貨幣+信貸的增長速度非常緩慢,36年才增加了7.7倍。而中國呢?1997年到2015年末,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就從最初的8萬億增加到了140萬億,18年裡漲了近18倍!!!人民幣會貶值嗎?呵呵……

那麼,M2是不是就是全部的貨幣+信貸總量了?

當然不是!

我們很多人應該聽說過一個叫做「影子銀行」的概念,這部分錢也在社會上流通,他也是信貸總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逃脫了中央銀行的監管,而且也沒有央行準備金率的限制,這部分信貸實際上是沒有官方數字來進行統計的。

雖然沒有統計,但還是有辦法估算出來的——信貸歸根結底轉化成了貸款。所以,如果不追求那麼精確的話,我們將美國政府債務(聯邦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債務(金融企業+非金融企業)、居民債務(房產貸款+消費貸款)相加,即可得出美元的信貸總量,至於游離於美國之外的美元信貸規模——這個就真的真的連估算都無法估算了。

因為沒有長期以來的官方數據,也沒有辦法給你做出來圖表。但可以告訴你,當前美國國內信貸總量一個大致的數——大概在50萬億美元到60萬億美元之間,比現在的實際數據要多出4-5倍。如果按上述方法換算到國內的話,大家可以自己去算,看看這個數字會有多大……

不過,除了M2之外的信貸總量增加,其影響最大的不是一般商品的價格,而是金融資產的價格,如上市公司股票及其他證券化產品價格,而且信貸總量會隨著金融體系的繁榮或收縮產生急劇的變化,這些東西在官方的數據統計中很難反映出來(因為主要是依賴於影子銀行體系運行)。

就個人看法,大概從2014年底美聯儲結束QE3之後開始,全球就進入一個美元信貸規模收縮期。

本文留言

作者野路子哥哥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