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改掉一個日常習慣會讓你更成功(組圖)


「設計性思維」的概念,目的是把思前想後和猶豫的層面剝離掉,直抵問題的核心來進行修正。(Fotolia)

近半個世紀以來,斯坦福工程學教授伯納德‧羅斯(Bernard Roth)都在教授一門叫做「社會設計師」(The Designer in Society)的課程,學生在課上會瞭解「設計性思維」如何能改善個人生活,由此進行自我檢驗、進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羅斯和其他教授提出「設計性思維」的概念,目的是把思前想後和猶豫的層面剝離掉,直抵問題的核心來進行修正。這種思維既可用來改善產品,如一隻燈泡,也可以改善個人體驗,如網路社交;更可以用來促進我們達成目標,如成功減肥或緩解焦慮。

羅斯的新書《把成功變成習慣》(The Achievement Habit)就是這門課的結晶,其中充滿自我提升的技巧。核心思想——也是「設計性思維」的核心,就是我們在改進負面習慣時,總是會拖自己的後腿。羅斯說,如果我們能停止為事情找外在理由,我們會更快樂、更成功。

書中他舉了一個個人的例子:早年開董事會時他總是遲到,每次遲到時,他就會解釋說自己遇到了可怕的堵車。最終,他意識到自己每次遲到是因為沒有重視這個會議,所以每次出發前他想多回幾封電郵或打個電話都不會猶豫。意識到現實情況後,他就讓自己提前10分鐘出發,之後他每次都能準時到達。

還有一個例子:羅斯一次和研究室裡的一位教授談話,後者抱怨工作太忙,都難以抽時間陪伴家人。當羅斯追問教授的每日安排時,發現他工作時浪費了很多時間,之後又花不少時間和同事聊天。這樣他就可以因為比所有人都走得晚而顯得強幹,也可以因沒時間陪家人而獲得同情。

羅斯寫道:「顯然,是他做出了選擇,而太忙只是扯淡的理由。這一點大家都清楚,但我花了一個半小時才發現端倪。」

問題就在於,我們的理由經常只是騙過了自己。羅斯寫道,「我們用藉口來掩藏自己的弱點,當不再為自己找理由時,我們才更有可能改變習慣、獲得真實的自我認知,從而生活得更滿意、更有效率。」

羅斯也建議,不要直接告訴別人他/她的理由很不靠譜,而是用這種思維來看自己;別人的行為習慣,就留給他們自己去下功夫吧。


如果我們能停止為事情找外在理由,我們會更快樂、更成功。(Esparta Palma/Flickr)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