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韓信的六次神奇用兵(圖)
韓信在楚漢相爭中的六次神奇的用兵為後世兵家所稱道。
漢朝的大功臣韓信將軍,在中華歷史上熠熠閃光,這是因為精熟兵法韜略的他,在助劉邦奪取天下的征戰中,竟然沒有打過一次敗仗。按照劉邦的說法是,韓信「統率百萬大軍,戰則必勝,攻則必取」。而韓信在楚漢相爭中的六次神奇的用兵一直為後世兵家所稱道,一些甚至成為了軍事教學的經典案例。
很多人都聽說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吧,說的就是這場戰役。當時韓信則剛剛被劉邦拜為大將。公元前206年6月,韓信乘項羽進攻齊地(今山東地區)之機出兵東征。出征前,韓信先派樊噲等人率兵假裝修復已被劉邦進漢中時燒燬的棧道,吸引秦軍的注意力,而其親率大軍則從陳倉小道進入秦川,渡渭河,攻下了陳倉城,併進襲雍城,還擊敗了趕來馳援的原秦將後投降項羽的章邯軍隊。隨後漢軍主力揮師東進,佔領了三秦,秦朝宣告滅亡。這次戰役是韓信小試牛刀,其卓越的軍事才華首度彰顯。
扭轉乾坤的京索之戰
京索之戰是公元前205年漢軍在彭城大敗、一潰千里後進行的,是韓信針對項羽的一場阻擊戰。當時,韓信利用滎陽(河南)有利地形,實施層層的戰略防禦體系,阻止了楚軍的繼續推進。因為他多次擊破楚軍於京(今河南滎陽南)、索(今河南滎陽)之間,所以稱為「京索之戰」。這是場扭轉乾坤的戰役,它標誌著楚漢相爭的形勢由漢的極度劣勢進入到了相對峙的狀態。
出其不意的安邑之戰
京索之戰後,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形成對峙。魏王豹反漢,並與楚軍形成對漢軍的前後夾擊之勢。為解除側翼威脅,韓信率軍攻打魏王。他採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的戰術,主力偷襲魏王豹,並最終將其生擒。該戰役的勝利不僅為漢軍補充了兵力,加強了對楚軍的正面防禦,而且為後來韓信滅代、破趙、降燕、克齊奠定了基礎。
以少勝多的井陘之戰與濰水會戰
韓信用兵的一大特點是常常以少勝多,著名的井陘之戰與濰水會戰就是兩個經典案例。
韓信破魏之後,遂向劉邦建議繼續進攻趙國與齊國,以對楚軍造成大包圍的態勢。為了攻打趙國,韓信和張耳率領的人馬必須突破井陘口。此時趙軍號稱20萬,韓信兵馬不足6萬。韓信一方面背水列陣,與趙軍決戰;一方面派輕騎兵突襲趙國大本營,拔下旗幟,換上大漢軍旗。在趙軍準備回營時,卻發現營旗已換,遂以為漢軍已完全攻佔趙營,軍心大亂,漢兵前後夾擊,大敗趙軍。打敗趙軍後,韓信以禮相待對方的謀士廣武君,收服了趙國和燕國。
與井陘之戰可以媲美的是公元前203年的漢軍與楚齊聯軍的濰水會戰。因敵軍勢大,韓信令人製作了上萬個盛滿黃沙的皮囊,連夜堵在河流上,自己率兵渡河襲擊敵軍。敵軍追趕渡河之際,漢軍刺破皮囊,黃沙流失,河水復流,將敵軍截為兩段,對方主力倉猝之間不能渡河,主帥被漢軍殺死,敵兵潰敗。
採用心理戰的垓下之戰
韓信征戰史上廣為人熟知的是迫使項羽自殺的垓下之戰。公元前202年,楚漢在垓下決戰。當時漢軍兵力約有七、八十萬人,項羽有約十萬人。韓信自率三十萬大軍為前陣,正面迎擊對楚軍。經過數次交鋒,漢軍終於大敗楚軍。為了瓦解楚軍的鬥志,韓信下令漢軍唱起楚地的歌。當項羽的士兵聽到「四面楚歌」時,以為漢軍已經完全佔領了楚地而無心戀戰,項羽戰敗逃走,楚軍因此全面崩潰。漢王派騎將灌嬰追殺項羽,一直追到東成。項羽自殺。此戰役也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並開啟了漢王朝四百年的輝煌歷史。
韓信如此非凡的軍事才華,讓其流芳千古。時人推許他為「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後世亦嘉許其為「戰神」和「兵仙」,而關於他的故事,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