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中國投資大減25%的3個因素(圖)


日本的對華投資額連續3年出現減少。(圖片來源:日經中文網)

【看中國2016年01月24日訊】中國商務部1月20日發布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日本的對華投資額(實際投資額,不包括金融)同比減少25.2%,減至32億1千萬美元,連續3年出現減少。雖然中日關係在走向改善,但出於對中國的經濟減速和人工費上漲的擔憂,以製造業為中心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開始縮小投資。日企「遠離中國」的態勢愈發明顯。

同一天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對華投資同比增長6.4%。相比之下,日本的對華投資額則已減少至2012年峰值時的一半以下。

2012年秋季以後,圍繞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爭端,中日關係出現惡化。這成為對華投資由增轉減的拐點。對政治風險抱有警惕感的日本企業在對華投資方面開始變得猶豫不決,2014年的對華投資額更是減少了38.8%,創下了歷史最大降幅。

2014年11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實現首腦會談,中日關係回暖。儘管如此,日本企業的對華投資仍未止住減少的腳步。這是因為眼下又出現了3個新的負面因素。

首先是中國的經濟減速

中國2015年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僅為6.9%,降至25年來的最低水平。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波及到新車銷售市場,本田因此推遲了在湖北省武漢市新建工廠的計畫。

第2個負面因素是以中國沿海地區為主的人工費的上漲

北京、上海和廣州等沿海地區的主要城市的人工費在最近5年上漲至約2倍。此外,土地的使用費和環保對策費用等增設工廠的成本也全面上漲。

此前被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吸引而進駐中國的日企接連開始調整戰略。大金工業計畫2015年度將家用空調的在華生產量減少20%,轉為在日本國內實施增產。將中國的生產基地轉移到東南亞等地的動作也愈發活躍。

第3是中國政府的產業政策變化

在以經濟增長為優先課題的前政權時代之前,推高GDP方面效果明顯的製造業方面的投資受到歡迎,對外資的優惠政策也得到擴充。但是,提出產業的高度化的習近平領導層上臺以來,優惠政策迅速開始轉向高新技術和服務業。

為此,「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的處境愈發艱難」(日本大型家電廠商)。部分日企的對華投資也在加速,例如日東電工2015年在山東省青島市開設了中國首個研究農業和環保技術的研發中心。運營服裝品牌「優衣庫」的迅銷持續以每年100家的速度拓展店舖。不過,這些投資並不像新設工廠的投資額那麼大,無法推高日企整體的投資額。

另一方面,在對華投資方面展現出積極姿態的是東南亞和歐洲的企業。來自東盟對華投資2015年同比增長22.1%,來自歐盟的投資也增長4.6%。看好消費市場將持續擴大的商機,對於服務業的投資愈發活躍。這也反映出各國在華業務戰略上的差異的日益明顯。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