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臺灣共同助推 耳目一新總統大選(圖)


1月16日臺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6894744票當選第14任中華民國總統。(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1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明綜合報導)臺灣四年一度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民進黨獲勝。1月16日前後發生的種種意外,讓一個多數人早已預料的結果,更別具一格。大陸官方和民間,前所未有地大規模深度涉入了發生在臺灣的民主選舉,讓中華民國再次回到廣義中國人的眼前。

黨媒承認送50萬選票

熱炒臺灣大選的引爆點,來自在大陸發展的臺灣藝人、「舉報人」黃安的最新舉報。準備參加大陸湖南衛視和央視春晚的韓國女子團體TWICE成員、生於臺灣的16歲女孩周子瑜,因曾在節目中使用中華民國國旗,被黃舉報為「台獨」,隨即被大陸媒體討伐,被娛樂圈及在韓國代言廣告的華為等商家聯合封殺。1月15日晚,周子瑜被迫出視頻公開道歉,在臺灣引發一邊倒的同情,臺灣民眾、馬總統政府和參選各黨派選總統候選人同聲表同情,出於對中共新增的逆反心態,更多選民投向民進黨,導致次日曆史性的民進黨大勝和國民黨慘敗。

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海外微信公號「俠客島」17日發文,承認大陸傳媒集體封殺周子瑜事件,「給綠營(民進黨)增加50萬選票。」《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14日曾在微信公號聲明:「我們就是要封殺你們「青天白日旗」在國際社會上的生存空間。」

大陸各界態度逆轉

博聞社報導,中共高層在中南海集中觀看了臺灣大選轉播,結束時各政要默默散會。北京19日宣布中共國台辦副主任龔清概落馬。

此前支持黃安揭發「台獨」的國台辦改口:「我們支持兩岸文化交流……」。《人民日報》和《環球時報》等官媒表示:周子瑜只是一個「無辜的祖國小女孩」。大陸央視等媒體特意重新播放了周子瑜表演的節目影片。

黃安的4篇新浪微博16日晚被刪,評論功能關閉。曾支持黃安的網民包括大量「水軍」,調轉槍口,指責他破壞兩岸交流。黃的娛樂節目遭臺灣、香港和大陸三地封殺。他自嘲從「反台獨英雄」成了「人人追打的狗熊」,稱「被自己人捅刀感到很受傷」。

陸媒熱傳《蔣經國傳》 轉述從獨裁走向民主

1月13日是中華民國前總統蔣經國逝世28週年,大陸多家媒體刊文〈山雨欲來:蔣經國晚年最後一搏〉。大陸澎湃新聞網轉載了《蔣經國傳》部分內容,講述蔣經國晚年於1987年下令,解除在臺灣實施38年的戒嚴,隨後開放黨禁和報禁,結束臺灣一黨獨裁,從此開啟了臺灣民主憲政的大門。

習近平的態度 正視中華民國

中國大陸官方和媒體對臺灣大選中民進黨取得壓倒性勝利的反應,出乎外界的預料。西方媒體認為,北京過於「淡定」。習近平的對臺政策在2015年已經製造了多個「意外」。北京大閲兵避開了中共建黨紀念日7月1日、建軍節8月1日和建政日的10月1日,卻選在中華民國抗戰勝利紀念日的9月3日。之後的習馬會,更摒棄沿用了近一個世紀的所謂「國共合作」,直接以「先生」之名行國家之禮。這次更通過中華民國的民主選舉,讓許多大陸人因限制性教育和信息封鎖而無知和誤解的中華民國,展現眼前。

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評論員陳破空指出,「中國極左派網民和五毛黨的無知是驚人的。」中華民國國旗從1927年開始,就飄揚於中國大陸,直到1949年,長達22年;1971年以前,這面國旗一直飄揚於聯合國,代表全中國。「況且,中華民國還並沒有消亡,青天白日旗還在飄揚,退居臺灣的國民黨仍然叫做中國國民黨。」

大陸央視新聞頻道主持人白岩松在節目中針對周子瑜事件,向大陸網友建議,「你要是說反對她,你也有可能去幫倒忙。仔細有空多翻幾本書,多瞭解一下背景。」

2016或將變變變 變成「習」以為常

一向報喜不報憂的大陸媒體,在臺灣大選前後,尤其在民進黨半年多前已勝券在握的情況下,仍大規模報導甚至正面突出中華民國及其民主進程,要麼是習近平當局並不如外界分析家認為的以此為憂,因為中南海65年來最大的威脅一直來自中共內部;要麼是當局開始正視現實,正視中華民國比中共政權更久的存在,以及同宗同源的中國人從獨裁走向民主的成功示範。

1月中旬開始,大陸媒體紛紛報導了2016年啓動的新任法官和省長等各級官員的憲法宣誓儀式,70字的誓辭重點是「忠於憲法」、「忠於祖國」、「忠於人民」,隻字未提「中共」。

《人民日報》文章稱,可以用「變」字來概括習近平掌舵中國這艘大船的三年,「變」體現在反腐、改革、治吏、外交、經濟、軍隊等多方面,「沒有不能打破的慣例,沒有不能改變的傳統」。習近平2015年一直在變,屢屢突破常規。文章稱,以後人們會習慣於習近平帶來更多「不一樣」,最終變得「習」以為常。

蔣經國晚年的民主改革,絕大多數「中常委」反對,認為前途受到真正民主制度的威脅,官媒援引蔣經國當時的回答:「世上沒有永遠的執政黨。」「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因應這些變遷,執政黨必須以新的觀念、新的做法,在民主憲政的基礎上,推動革新措施。唯有如此,才能與時代潮流相結合,才能和民眾永遠在一起。」

本文留言

作者李明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