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字測吉凶 漢字文化底蘊深厚(圖)
漢字鼻祖倉頡造的字,不論是像形、會意或形聲等,無不有所依據,每一個漢字裡面都蘊藏著天機。象形的漢字,一個字往往可以拆成幾個字,而每個拆解後的字,也有其不同內涵。古人常常用這種拆字法來判斷人事因果,預言吉凶禍福。另外,拆字還被廣泛用於作詩、填詞、撰聯,或用於隱語、制謎、酒令等。
拆字趣聞
拆字源於何時,已不可考。據傳始於周代,盛於唐、宋,在這方面,明、清也是人才輩出。而唐宋年間的幾位代表性人物如袁天罡、謝石、李淳風及邵康節(邵雍)等都是個中翹楚。
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拆字的趣聞。據說,清朝的乾隆皇帝很喜歡對聯,常找人對句。一天,乾隆微服私訪,與張玉書在酒樓上飲酒。席間,他乘著酒興指著一姓倪的歌姬出了上聯:「妙人兒倪氏少女」,要張玉書接對。這上聯中「妙」拆開是「少」、「女」,而「倪」字拆開是「人」、「兒」,這是一幅拆字聯,張玉書一時苦思無對。歌姬在一旁隨口答道:「大言者諸葛一人」,其中「一」、「人」是「大」、而「言」、「者」組成「諸」字,下聯也同樣使用拆字,且對仗工整。
乾隆大為讚賞,命張玉書賜酒三杯。不巧,酒已喝完,傾壺只滴出幾滴。歌姬見此,笑著對乾隆說:「‘氷涼酒,一點二點三點’,下聯請先生賜教」。上聯既暗含前三個字的偏旁,又冠以數字,窘得乾隆面紅耳赤。幸好此時樓下走過一個賣花人,張玉書靈機一動,代言道:「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才算為乾隆解了圍。
巧妙拆字聯
這兩幅拆字聯都對的非常巧妙。前一幅,上聯前半部是「妙人兒」,下半部「倪氏少女」把上半部中「人」、「兒」合成「倪」,同時把上半部中「妙」拆成「少」、「女」。下聯結構相同:下半部「諸葛一人」把上半部中的「言」、「者」組成「諸」,而將「大」拆成「一」、「人」。且兩句不只拆、組字,而且各有內容。上聯是說姓「倪」的少女很曼妙、美麗,下聯大概是指三國時期那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的諸葛孔明先生了。
第二幅對聯中,歌姬利用了字的左右結構,而下聯張玉書則運用了字的上下結構。「丁」是「一」字頭與「百」的字頭相同,「香」頭中含有「千」,「花」是「艹」字頭,與「萬」字頭相同。且「點」是水的量詞,「頭」是花的量詞。這幅對聯中包含了拆字、數字、量詞等,且對仗非常工整。
拆字測字一,謝石靠「也」字解孕
拆字,又稱「測字」、「破字」、「相字」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推測吉凶的方式。其方法是先讓析疑者隨手寫一字,測字者根據該字組成或間架結構來答疑。
謝石以相字算命為生,名聲響亮。(網路圖片)
謝石(1120-1125),字潤夫,四川成都人,北宋宣和間至汴京以相字算命為生,曾享譽京城,名噪一時。
據《字觸》載,有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妻子懷了孕,過了產期也沒有生下來,便想找謝石測一下何時生產。這個人拿著寫好的「也」字讓謝石看。謝石看了看說,這個字恐怕不是你寫的,而是你夫人寫的。此人吃了一驚,問謝石何以知之。謝石說:「之乎者也的‘也’是個助詞,所以是‘賢內助’所寫。」那人讓謝石再看,謝石說你現在想換一個官職做,但是換不成。此人又問為何。謝石解釋說,「也」字填水為「池」,填馬為「馳」,你要運動一個官職,但是池裡沒有水,陸地沒有馬,所以你就動不了。接著謝石又說這個人家裡近親都已過世,財物也散盡了,因為「也」是「他」去掉「人」,「地」字去掉「土」,所以家裡既沒有地也沒有人了。
該人聽後深感奇準,連連稱是,但說道,「先生說的都對,但是這不是我來求問的事情。我想問的是夫人懷孕長時間沒有動靜,想求問什麼時候可以生產。」謝石說:「也字中有十字,並兩旁豎下,下劃為十三也,可見尊夫人懷孕已十三月矣;也字若添蟲旁,則為虵(蛇)形,尊夫人今懷妊過月未生,非人型也,乃蟲也,謝石有薄術,用藥可下之以檢驗,無苦疼也。」
《字觸》又載:「朝宦異其說,遂請之家,以其藥投之,果見有數百小蟲下之,不知其何故,人皆驚異之。」意思是說,這位夫人懷孕十三個月還沒生,是因為她懷的不是人,是「虵」(蟲旁加也,是蛇),我有打蟲的藥,吃下就好,沒有痛苦。那官員便將謝石帶回家,夫人服了藥後,果然有數百隻小蟲子被打下來,不知是為什麼,所有在場的人都很驚訝。
拆字測字二,遇君主命運改
傳說宋朝,南宋高宗(趙構)有一天心血來潮,微服出遊,很巧,在鄉間和謝石不期而遇。在古代,平民能見到皇上的,恐怕萬里不挑一。當然他絕對認不出他就是皇帝。但是宋高宗卻聽說過謝石之名。
高宗用杖在土地上劃個「一」字,說:「請先生判斷一下敝人的身份。」
謝石說:「土上加一橫為‘王’」。因為「一」是用杖劃在泥「土」上的。
高宗驚服不已,於是再寫一個「問」字。
謝石說:「左看是‘君’字,右看也是‘君’字。」(「門」部左、右單獨分開看,與「君」的上半部很類似。倘若都共用這個「口」,就成了兩個「君」字。)
高宗不但敬佩,而且驚訝極了。於是高宗又寫了一個「春」字。
謝石望著「春」字靜默了半天,喟嘆不已,說:「春日雖好,可惜‘秦’頭太重,壓‘日’無光。」(春字的上半部與秦字的上半部相同。而皇帝應如「旭日」般輝煌才對,如今卻被「秦」壓得黯淡無光。這是暗示奸相秦檜專權之事)。高宗聽了,為他的明察秋毫而動容,心情激動不安……
這事後來被秦檜聽說,就暗裡給謝石羅織罪名,最後將其判貶罰嶺南充軍。謝石由一名兵卒押解,在途中,遇到一個人,手裡拿著一個招牌,上面寫著「相字」,依山而立。謝石便在地上寫了自己的姓「謝」字令測。那人說:「先生乃術士也!」謝曰:「何以見之?」那人曰:「謝字者,乃寸言之中立身者也!」(「謝」這個字,左邊是「言」,右邊是「寸」,中間是「身」,所以說是立「身」在「寸」、「言」之間。「立身」有「以……為生」的意思。)
謝石遂又寫自己的名「石」字令解。那人道:「此非好兆也!石邊立有一卒,乃碎也!」遂問旁邊的兵卒貴姓?兵卒答曰:「貿姓皮」。只見那個人慘然地對謝石說:「石逢皮乃一破字,子此昆將不返矣!」(意思是:你此去凶多吉少,不會回來了。)謝石說:「在下也略通術數,此乃定數,固難逃也!請寫一字,看吾斷子之行藏如何?」(意思是:可否請您賜一字,讓我看看您是什麼人?)那人說:「吾已在此,即是字,何需再寫?!」(意思是:我在這裡站著就是一個字,怎麼還需要寫呢?)謝石聽了,心裏一震,遂道:「人立山旁乃仙字,子其仙乎?」(意思是:「人」字旁加一個「山」就是「仙」字,您是仙人嗎?)只見那人對他笑而不答,轉身便沒了蹤影。後來謝石果然一直未被赦免,死在了嶺南。
拆字對聯
拆字還被文人雅士廣泛用於作詩、填詞、撰聯,或用於隱語、制謎、酒令等。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錄有一首拆字詩:
日月明朝昏,山風嵐自起,
石皮破仍堅,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當來,千里重意若,
永言詠黃鶴,士心志未已。
每一句中都含有拆字,構思奇特新穎:
「日」、「月」成「明」;
「山」、「風」是「嵐」;
「石」、「皮」為「破」;
「古」、「木」成「枯」;
「可」、「人」是「何」;
「千」、「裡」為「重」;
「永」、「言」成「詠」;
「士」、「心」乃「志」。
明朝人蔣燾,少時即能詩善對。一天,家中來了客人。此時窗外正下著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聯云:「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凍」字拆開是「東兩點」,「灑」字拆開是「西三點」,對起來有一定難度。
這時,只見蔣燾從屋裡抱出個大西瓜,切成兩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對客人說:「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客人讚不絕口。「切」字拆開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開是「八」、「刀」。
拆字童謠
讖謠(中國古代政治預言)是一種獨特的歷史文化現象,在史籍記載和民間流傳中,都顯得神秘玄妙,似有靈驗,歷朝雖久禁而不衰。
據《後漢書》記載,漢獻帝元年初,長安有童謠說:「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乍一聽難解其意。「千里草」實為「董」,「十日卜」為「卓」,這首童謠是講董卓的。而無論是「千里草」還是「十日卜」都是自下而上解字,而不同於通常的自上而下解的,暗示董卓將自下摩上,以臣陵君。「青青」指爆發,暗指董卓暴盛當權,卻又迅速敗亡,落得「不得生」的結局。
董卓因為飛揚跋扈引起諸侯討伐,最後被他的養子呂布所殺。
蟲二
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上邊刻有乾隆皇帝手書之「蟲二」。傳說當年乾隆下江南,夜遊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題下了「蟲二」二字,寓意「風月無邊」。(將「風、月」二字的邊框去掉,就剩「蟲二」。)
泰山也有一「蟲二」石刻,這塊刻石在泰山萬仙樓北側盤路之西,是清朝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才子劉廷桂題鐫的,是泰山七十二景之一。相傳,當年劉廷桂邀杭州友人登泰山至此,看到眼前景色蔚然深秀,一切景物都在雲盤霧繞之中,靈機一動,當即揮毫寫下了「蟲二」二字。朋友問何意?他說,這裡雖無無邊風月之亭,但的確風月無邊啊。
「蟲二」兩字本無意,但被文人雅士演繹得如此意蘊豐厚,從中,華夏文字文化之博大精深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