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與孟婆湯(圖)

相傳——

有一條路,名曰黃泉;有一條河,名曰忘川。

河邊一石,名曰三生;河上有橋,名曰奈何。

橋旁一亭,名曰望鄉;望鄉亭內老婦,名曰孟婆

孟婆

民間傳說,人死後,鬼魂在冥府各殿受過刑罰後,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後被押到第十殿,準備轉生。在轉生前,要在由孟婆神掌管的醧忘台下被灌飲迷湯,以忘卻前生。通往醧忘臺的路叫黃泉路,走過黃泉路,經過忘川河上的奈何橋,就看見了三生石。然後喝下孟婆湯,忘卻前塵往事,重新進入迷中的紅塵。

根據《玉歷鈔傳》記載,孟婆生於西漢時期,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後,專心念誦佛經。她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來之事,只是一心一意的勸人不要殺生,要吃素。直到她八十一歲,她依舊是處子之身。人稱「孟婆阿奶」。後來,孟婆入山修行,並得道成仙。

東漢時期,世間常有人可以知曉前世來生之事,時常泄露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為幽冥之神,並為她造筑「醧忘臺」,採取俗世藥物,製成像酒但不是酒的「孟婆湯」,又稱「迷魂湯」。孟婆湯還有一種說法,每個人活著的時候,都會因為各種情緒(喜、悲、痛、恨、愁、愛……)而落淚,孟婆將他們的眼淚收集起來,煎熬成湯。

「孟婆湯」分為甘、苦、辛、酸、咸五種味道。凡是預備轉生的鬼魂都得飲下孟婆湯,如有刁鑽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腳底下立刻就會出現鉤刀絆住雙腳,並有尖銳銅管刺穿喉嚨,強迫其喝下。

據說,孟婆常駐在地獄的奈何橋邊。她的職責,是確保所有前往投胎的鬼魂,都不會記得自己的前世和地府中的一切,以避免人世間的愛恨糾葛。因此,轉生後的人將不再記得前世之事,也就更加沈迷在俗世的名利情中了。

《玉歷》中,有關於得經歷孟婆這一關的記載:雲持經造業,先押孟亭報到。飲過醧忘湯,步上輪迴路。

內文:凡罪人生前持經唸咒,死後閻王難判其罪刑,故先押至孟婆亭飲下忘魂湯,斥速投胎令其夭折,令其忘卻經咒,方得治其罪。

玉皇天尊命孟婆為幽冥之神,建醧忘臺,凡是投胎轉世者,皆要到醧忘臺,飲下此湯,忘記前生之事,再投生去。

鬼魂飲下忘魂湯,善者飲後投胎為人,更為聰明、強健;惡人飲後神智昏暗,疲憊衰弱,俾令其有自新機會。

《吳下諺解》的「孟婆湯」

清人王有光《吳下諺解》的「孟婆湯」中,就有關於鬼魂被灌迷魂湯的描寫:

凡人遇死,先經得孟婆的莊子。眾役卒解押著魂魄的牆邊過,先到那閻君殿裡審定功過。定完那功過,就將個冊錄名碟。凡是這判轉世的魂魄,再從莊子回去。遠望個老婆婆在那莊子門口招呼著來客,隨步上梯格,進得那裡面。都是那這畫棟雕樑、石砌朱欄;屋內,擺設得更是精緻,珠玉的帘子,玉琱的大桌。

待來人入屋,便叫得三個女子出來,分是那孟姜、孟庸與孟戈。都著著個紅裙綠袖,生得個如花似玉,姝人模樣。更輕喚著郎君,還拂淨那席子座位,要人坐下。

來人但一坐下,丫鬟便遞杯茶水。正對著三個姝人環伺,皆纖纖的玉指奉茶。風竟吹來,玉環叮叮地作響,奇香陣陣地襲人,此情此景,實難再把那杯水來拒。便就慢接,驟覺得那目眩神馳;不禁得咂來一口,更難道那清涼滋味,賽得那瓊水玉液,不禁得酣然暢飲。方盡那杯水淡茶,忽見得這沉底濁泥,待抬眼,貌美的佳人,老態的婆婆皆幻成那骷髏白骨,僵立堂前。

再去莊外張看,前時的畫棟雕樑,都把那朽木變。活似得郊荒野外,並把這浮生忘。遇得慌驚,忽然得啼聲墮地,換一個嬰孩鬧。

相關描述

奈何橋

方圓數里,渡越忘川之必經橋樑。終年雲霧繚繞,行走其上彷彿置身雲端,來往行者,互不見容顏。此岸狼嚎悲鳴,彼岸悄然寂靜,功歸孟婆忘憂湯。

望鄉亭

望穿秋水欲尋覓,故鄉佳人何方。登亭遠眺,心思佳人花容月貌,緒念高堂松柏長青。過往種種,長埋亭旁荒草塚。

孟婆湯

琥珀色澤,看似普通,味極苦澀,家傳獨門,藥效顯著。橋旁長亭,老嫗奉茶,來往行者,人人必飲,豪飲小啜,一生愛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今生難忘牽掛之人,昨日悔恨痛惡之事,湯碗見底,包君忘憂。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