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潘:成大事者不糾結(圖)
曾國藩像。(網路圖片)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會遇到兩難。有朋友找你借錢,你捨不得,可是又怕得罪他,這不就糾結了嗎?在這種情況下,仔細分析一下你糾結的具體事情,馬上就能捕捉到原因——你是把未來可能發生的兩個矛盾的結果,放在了現在。其實,只要你往前走,你會發現根本沒有矛盾。這話怎麼理解?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有一個朋友在網上問我,說最近與一個女孩網戀,但是父母堅決反對。他要是跟女孩在一起,就是對父母不孝;要是跟父母在一起,又斷送了一段美好的愛情,所以很糾結。
我說很簡單,該愛這個女孩你就去愛,該結婚就結婚;同時,該孝順父母,你就孝順父母,哪有父母會一輩子記恨子女的?只是你把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調到了現在,所以才讓它產生了矛盾。
因此,專注於當下,就是破糾結最好的法門。
我有個同學在一個大機構裡工作,裡麵人際關係非常複雜。但是他有一個特點,就是他的政治敏感度幾乎為零,我總說他「政商」為零。他對很多人的陰謀詭計完全無感,看見就跟沒看見一樣。但是他專注於自己的業務,在業務上非常棒。這樣一個人,最後反而成了那個環境裡面的最後贏家,現在官還當得挺大。
從他的身上,我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為人處世切忌「目光遠大」,一定要「鼠目寸光」,把眼下該辦的事辦好。這樣所有的矛盾,都會在你往前走的過程當中自然化解掉。
曾國藩用的其實也是這樣一套心法。有個字在古代儒家的修身當中非常重要,就是誠懇的「誠」字。李鴻章在晚年回顧自己一生的時候,就說我的老師曾國藩,教我最重要的就是這個「誠」字,這真的是讓我受益無窮。
曾國藩曾經問李鴻章:「你跟外國人打交道,打算用什麼方法?」李鴻章說:「我跟他們打痞子腔,跟他們耍無賴。」曾國藩說:「不好,你要跟他們用一個誠字,不管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都是人,人都講道理。只要你用一個誠字,該怎樣就怎樣,對方就不會欺負你;即使他欺負你,那也只是實力差距帶來的正常結果,總比你耍無賴、使巧計,最後吃一個大大的暗虧要好得多,對誰我們都應該秉承一個誠字。」
左宗棠經常在背後給曾國藩捅刀子,曾國藩的處理方式也非常簡單,該解釋這件事就解釋這件事,過後我全當沒發生過;該幫你左宗棠的時候,我還是要幫你。
這就是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準則,這也就說回到了我前面講的那個貶義詞:「鼠目寸光」。我就處理眼下這一件事,處理好了,不考慮周邊的第二層、第三層博弈關係,這反而是在亂局中、變局中最最聰明的方法。
有一則禪宗故事,有個小和尚問老和尚:「師父,你年輕的時候都幹些什麼呀?」
師父說:「我就是砍柴、挑水、做飯。」小和尚問:「那你得道開悟之後,你都幹些什麼呀?」師父說:「我還是挑水、砍柴、做飯。」小和尚問:「那有什麼區別呢?你活了一輩子也沒什麼進步啊?」老和尚說:「不對,有進步。我年輕的時候是砍柴的時候想著挑水,挑水的時候想著做飯。現在呢,我開悟了,我現在砍柴的時候就砍柴,挑水的時候就挑水,做飯的時候就做飯。」
人的境界差距就是這麼一點兒。我們如果在地上畫一道半米寬、5米長的通道,你走過去完全沒有問題。可是如果這條通道兩旁是懸崖,你還能走過去嗎?你就會肝兒顫。
為什麼會肝兒顫?因為你會想到未來,向左一步會掉下去,向右一步也會掉下去。其實是你想多了,如果你沒想兩邊,半米的寬度足夠你走很長的距離,完全不會掉下去。
為什麼有的人做事那麼順呢?往往就是他專注於當下,沒想太多。
最後,我再給大家講兩句我聽來的話。
第一句,仍然來自於曾國藩:「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這就是說,未來發生的事情,我根本就不迎上去想它;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讓它雜亂,要做什麼就專心做什麼;當這件事情過去了,我絕不留戀它。
第二句,來自於我師兄劉春,他曾經也在一個人際關係非常複雜的大機構中工作,我就問他怎麼處理這些複雜的關係。當時劉春師兄跟我講了十六個字的箴言,我一直記到了今天。「不問是非,埋頭業務,屁股乾淨,盡力協調。」
如果一個人真能做到這一點,不管他處於什麼樣的處境,幹什麼樣的工作,即使做不出像曾國藩那樣的事業,我想他的人生也一定會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