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狄仁傑寄讀於寺院 獲得高僧教誨(圖)
狄仁傑,自幼聰明穎悟,勤奮好學。(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山西太原人氏。自幼聰明穎悟,勤奮好學,但是狄家一貧如洗,不能供養孩子讀書,父母商議之後,決定把他送到本地有名的寺院寄讀。寺院住持乃是一位得道高僧,佛學造詣精深,又有文化素養。他看狄仁傑年少英俊,衣著雖然破舊,但渾身上下卻透出一股英氣,不待狄仁傑父母多說就同意狄仁傑於寺中寄讀。
狄仁傑苦學有成,不忘寺中戒訓
狄仁傑也不負父母苦心,白天足不出寺,聆聽教誨,晚上秉燭待旦,埋頭讀書。住持大師不僅教狄仁傑讀書作文、諷詠作賦,還用淺顯道理講授佛法。狄仁傑在寺院埋頭苦學整整十年,終於學業有成,明白為人作官之道。這時住持大師通知狄家父母,允許讓狄仁傑進京趕考。狄仁傑離開寺院前,住持大師又告誡了狄仁傑一番。
狄仁傑從家中啟程赴京,途中留宿一家旅舍。這天晚上,狄仁傑正秉燭讀書,忽然房中闖進一位美婦,以美色挑逗狄仁傑。狄仁傑詢問其來意,美婦言辭輕佻地說:「吾夫剛死,今日目睹郎君年少,膚潔如玉,丰神俊朗,面貌和悅,萌發和歡之念。」狄仁傑看到這一幕,想起寄讀寺中之時,住持大師告誡「汝雖大貴,謹慎戒色」,並且教他「不淨觀法」戒絕女色。
於是,狄仁傑正色訓斥美婦:「夫人今日舉動,不僅損害自己名節,還陷他人於不義,實在不該!」美婦受教,良知萌發,慚愧致謝,後來堅守婦節,受朝廷之封誥。狄仁傑則專一其心,如期赴京,一舉奪得該科狀元。
狄仁傑懷仁德,施醫術不求報
武則天稱帝后,狄仁傑由大理丞、侍御史升任文昌右丞,出為豫州刺史。一次,狄仁傑因政見與元帥張光輔不和,出言頂撞了張光輔。張光輔心中很不滿,即向武則天告狀,說狄仁傑對武則天不滿,結果導致狄仁傑被貶官。狄仁傑先被貶為復州刺史,後改為洛陽司馬。直到天授二年(691年),武則天才起用狄仁傑為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位同宰相。
一天,武則天召見狄仁傑,談話之中問道:「你出任豫州刺史時,做過很多利國利民之事,可有人卻說你壞話,因而遭到貶職,你想不想知道,是誰說你壞話?」
狄仁傑向武則天拜一拜,懇切地說:「臣萬分感謝陛下的信任。至於有人說臣不是,如果陛下認為屬實,請允許臣改過;如果陛下知道臣無過失,則是臣的榮幸。臣實不願知道說臣不是之人,這樣相處更為妥當。」武則天不由連聲稱讚說:「真宰相也!」
據薛用弱《集異記》載:狄仁傑愛研究醫學,尤其擅長針灸。高宗顯慶年間,狄仁傑路過華州時,看見一群人在圍觀一個十餘歲的小孩,近前查看發現,這個小孩鼻子長了拳頭大的腫瘤,整張臉被腫瘤拽變了形。狄仁傑把那孩子扶起來,詳察病情之後,就從囊中取出銀針,在病人腦後穴位上直刺進去。估計到患處時,詢問針感,病人點頭。這時狄仁傑猛然將銀針抽出,那腫瘤竟應聲而脫,而病人卻安然無恙,面部隨即恢復正常。孩子父母驚喜萬分,跪地謝恩,並願奉獻綢絹作為報酬。狄仁傑卻堅辭不受,並說:「我行此術,完全是為了救孩子,不是貪圖綢絹。」說完登程而去,後來孩子父母打聽到此人正是當朝宰相狄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