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恐龍作為之前霸主主宰地球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於人類的慣性認識來說,恐龍本身是很大的動物,但是,恐龍中也會有些另類的存在,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一下吧。
1、北山龍
北山龍。(網路圖片)
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彼得•馬克維奇和紐約自然博物館馬克•諾賴爾與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古生物研究開發中心的古生物學家一起,在中國甘肅發現了一種奇異的生物化石,彷彿是鴕鳥和恐龍的混合物。該物種被命名為「北山龍」,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大的似鳥龍──重約1400磅。
似鳥龍與現代大型鳥類鴕鳥、鵜鶘等在形態上接近,曾在北美和亞洲的多個地區發現過。上世紀70年代在蒙古南部戈壁上發現的似雞龍被認為是已知最大的似鳥龍類,但北山龍在體長和體重上明顯都超過了似雞龍。研究發現,北山龍有著長達15厘米的前爪,其前肢相對於其他大多數似鳥龍類更強壯,是植食性恐龍。北山龍的生活時代為早白堊世晚期,距今已經有約1億年。
2、異齒龍
異齒龍。(網路圖片)
天宇龍發現於遼寧省西部一億多年前的地層中,屬恐龍兩大類之一——鳥臀類中的異齒龍類,其最大特點是有一副匕首狀的獠牙和細管狀的類似羽毛的皮膚衍生物。
異齒龍是一類體型較小,行動敏捷的恐龍,已知的化石記錄很少,主要發現於南非約兩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而天宇龍的發現將這類恐龍的分布擴展至亞洲。
科學家們的研究顯示,天宇龍的細管狀皮膚衍生物正填補了這一空白,而且天宇龍在恐龍系統發育關係中的位置也表明這種結構早在恐龍誕生之日起的兩億多年前就已存在,也預示著這種絲狀結構廣泛存在於早期的恐龍和它們的許多後裔中。
3、水牛頭
水牛頭。(網路圖片)
美國考古學家夫婦比爾•帕桑斯和克麗斯•帕桑斯是布法羅自然博物館的助理研究員,他們在蒙大拿州中部一座山坡表面發現了一塊近乎完整的恐龍頭骨。該頭骨與其他的恐龍不同——它是一種新的甲龍物種,後來被命名為Tatankacephalus cooneyorum,即「水牛頭」。
這種植食性甲龍身長15—20英尺,後肢比前肢長,身體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緩慢爬行,看上去有點像陸軍坦克,所以又被稱作「坦克龍」。甲龍全身披著厚重的甲骨,有的還配有利刺,頸部、臀部和身體兩側部覆蓋著骨質甲片,甲片上密佈著脊突。皮膚厚實似皮革,極具韌性。臀部上方至尾巴的大部分豎立著尖如匕首的棘刺,身體兩側也各有一排尖刺。這種嚴密的防範措施,抵擋住了大部分的食肉者。
4、角龍
角龍。(網路圖片)
2009年美國科學家描述了一種新恐龍物種:愛吃堅果的宛如大鸚鵡的恐龍。據悉,這種距今1.1億年前的恐龍長有像鸚鵡一樣的喙,能夠咬開堅果,就像一只吃堅果的巨大鸚鵡。科研人員把這種恐龍稱為鸚鵡龍,屬於角龍的一種。
角龍恐龍是一種鳥臀類草食性恐龍,活躍於白堊紀後期。明顯的特徵包括臉上的角及勾狀的喙與頭後方骨質的皺摺。
5、泥潭龍
泥潭龍。(網路圖片)
2009年古生物學家在中國西北富含恐龍化石的地層中又有新發現。中國科學家徐星和美國科學家詹姆斯-克拉克發現了一種有喙的植食恐龍,命名為難逃泥潭龍(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
不同於其他獸腳類恐龍,泥潭龍的手部的第一指強烈縮小並且第二指增大。對發現的化石的詳細研究表明,它的上下頜是無齒的,顯示出這種恐龍擁有充分發育的喙嘴。它缺乏牙齒,沒有鋒利的爪的短前肢和胃石表明它是植食者,雖然它與肉食恐龍有關。
6、微型野牛
微型野牛。(網路圖片)
在2009年資深恐龍專家保羅•塞裡諾新發現的一恐龍物種堪稱微型霸王龍。這種在中國最新發現的「微型霸王龍」也是一種肉食動物,它們要比霸王龍早出現數千萬年,它長有羽狀長鬃毛,是一種非常凶殘的掠食者。考古學家稱它稱為「微型野牛」,儘管它和霸王龍相比,具有相同尺寸比例的頭骨、較短的前肢和強有力的爪子,但體型僅是霸王龍的百分之一。
古生物學家保羅•塞裡諾(Paul Sereno)教授稱,這種恐龍看上去頗似「微型蓬克版」霸王龍。這種微型霸王龍出現在1.25億年前,至少要比霸王龍早5000萬年。
7、黃昏龍
黃昏龍。(網路圖片)
2009年加拿大古生物學家發現並描述了一種新恐龍物種,名叫黃昏龍,它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食肉性恐龍。
據悉,黃昏龍體型比現今的家貓還小,喜歡獵捕昆蟲、小型哺乳動物或陷在沼澤和森林中的動物,它們生活在1.2億年前白堊紀末期現今加拿大亞伯特東南部地區。它們的體重大約是2公斤,站著的身高為0.45米,它非常類似於微型版的迅猛龍(Velociraptor),它們之間的親緣關係很近。黃昏龍是兩腿直立行走,長著像剃刀一樣的爪子,在其第二個腳趾上長著鐮刀外型的爪子,它的身體很苗條,頭部很小,長著匕首般的牙齒。
責任編輯: 陳鋼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