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農民戰爭反抗的是官府,而不是地主

 2015-12-04 0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共把歷史上的農民戰爭說成是「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的革命」,是一種誤導。事實是,農民戰爭的矛頭所向主要不是地主,而是官府(甚至只是貪官暴吏)。這是由當時的社會狀況決定的:

(1)農村中強韌牢固的宗法關係和滲透社會各層面盤踞在人們思想中的「天命觀」意識形態,緩解了農村中各階層之間的矛盾(這些階層是:地主、富農、中農、貧農、雇農、手工業者、小商販、流氓無產者等);

(2)中國社會長期以來,縣以下實行地方自治,自治的「鄉規民約」從制定到履行都帶有民主和宗法色彩,具有很強的約束力,體現了多數人意志和村民平等,從而難以形成階層間的矛盾;

(3)土改資料證明,多數土地掌握在農民手裡,而不是像中共所說的佔人口5∼10%的地主佔有70∼80%土地。形成那種錯誤認識的原因,是把公產土地算到了地主頭上,還把一部分富裕中農錯劃成了地主。所謂「公產土地」,是地方自治的經濟來源,其收入主要用於道路、水利、祭祀、助學、娛樂、救濟等公共事業,這部分土地數量很大,尤其是南方,有些地方的公產土地竟然佔到了當地土地總量的30%∼40%。生產資料(土地)的分散性,從總體上決定了農村社會貧富懸殊不嚴重,貧富矛盾不劇烈;

(4)地主都是些土財主,他們的財富來源主要靠勤勞節儉和合法經營,他們有財無勢,影響力很有限,最多也只能達幾個村,不可能造成社會級的危機,能夠造成社會級危機的只有官府。再說,地主是農村中比較有文化的階層,他們比較看重和愛惜自己的士紳地位,一般不會做喪德失信和違背鄉規民約的事;

(5)封建社會有多個渠道使「地主」與「農民」的地位發生改變,從而緩解了貧富之間的矛盾,其中最明顯、最頻繁的是社會所崇尚的「多子多福」帶來的「多子析產」,使原先的地主變成幾家中農或下中農;而會經營、會讀書的農民家庭,也能迅速上升到地主地位;

(6)那種能夠凌駕於宗法關係和鄉規民約之上、橫行鄉里的惡霸官僚地主是極少數,他們不但有財,而且有勢。他們的「勢」來源於官府——或是勾結官府,或是他們本身就是官府(退休)成員。他們的階級屬性已經不是「地主」,而應歸屬於「官府」之列,即皇權官僚階級(統治階級);

(7)皇權是建築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為了鞏固皇權統治,無論是從政治方面考量,還是從經濟方面考量,皇權都會扶持分散的小農而對大地主對土地的兼併壟斷和對大商人對市場的壟斷進行制約。

所有這些,都有效緩解了農村中各階層之間的矛盾。

歷史學家研究發現,引發農民戰爭的原因主要有六項:

(1)官府濫用民力,橫徵暴斂;
(2)官府實行嚴厲的經濟壟斷;
(3)官府進行嚴厲的戶口控制,一方面嚴厲控制遷徙,另一方面又強行遷徙到偏遠地區墾荒;
(4)官府吏治腐敗,法外敲詐;
(5)官府和民間對資源的爭奪;
(6)天災與外患等非社會因素。

在這六項原因中,除了第六項非本社會的原因外,其餘五項都是官府的作為造成的,而沒有一項是農民與地主的矛盾。

歷史上只有「官逼民反」之說,而沒有「(地)主逼佃(戶)反」。

有人可能會說:官府就是地主階級的代表。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對此,只要概略分析一下中國社會的結構、生產關係和經濟狀況,就不難理解。

中國社會,長期處於皇權專制社會,其根本屬性是「家天下」,子民、江山、社稷都是皇帝個人和他家族的。而官府是皇權的延伸,它代表的是皇權(而不是地主)及其利益,享用著皇朝(而不是地主)的俸祿,維護著皇權(而不是地主)的統治。這是其一。

第二,皇朝是建築在分散的小農經濟基礎上的,這個「小農」,就包括了農村中的各個階層和個體工商業者,而並非建築在大地主壟斷基礎上的。非但如此,皇朝還懼怕大地主對土地的過度兼併和壟斷。因為土地的壟斷不但會造成兩極分化和社會動盪,而且會造成抗衡官府的地方勢力,使皇權的權威和經濟利益在這裡都要「打折」,削弱中央集權的皇朝統治。所以,它本能地會限制地主對土地的過度兼併和壟斷。

第三,皇權社會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地租,這就把所有擁有土地的階層都置於了他的領導之下;又由於多數土地掌握在量大面廣的中農和貧農手中,這就決定了:⑴皇權社會的主要經濟來源主要不是靠地主;⑵無權無勢的地主也處於皇權的領導之下。但是由於地主們的家境好,有餘錢剩米,即使遇上災荒和戰亂,也較之其他農民不容易破產,不容易被逼上絕境,因此,他們對農民戰爭取消極態度,在「造反」方面對皇權的威脅小些。

這都說明,官府所代表的是皇權、皇族,而不是地主;皇權所依賴的也不是地主。

皇權專制社會的這種結構,造成的社會主要矛盾必然是皇權官僚階級(官府)與民間(包括士農工商等各階層)的矛盾。

以上說明,中共的「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是封建社會主要矛盾」說法,不符合歷史事實,它是建築在對封建社會結構、農村經濟結構和生產關係的錯誤分析基礎上的,甚至是出於「階級鬥爭」需要的一種人為預設,就如同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月,統治者以毫無科學根據的5%比例,不斷製造出「階級敵人」作為對立面,來轉移統治階級(專制官僚階級)與被統治階級(民間社會)之間的矛盾一樣。    

責任編輯: 唐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