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度化五比丘(圖)
佛陀度化五比丘。(圖片來源:Pixabay)
有一天,佛祖釋迦牟尼佛從嘎西城出遊鹿野苑,在鹿野苑林中,遇見了喬陳如等五比丘。世尊以前跟他們在一起苦修,後來在菩提樹下成道了。成道後的佛祖,回到鹿野苑的森林中來,就是為了度化這五位比丘。
佛陀為度化五比丘而來
這五位比丘正在苦行,他們看見世尊遠遠地向他們走來,就商量道:「沙門果達瑪到我們這裡來了,我們一剎那都不應對他恭敬,不得起身迎接禮拜。就這樣坐著招呼一聲‘你來了,請坐’,就可以了。」
釋迦牟尼佛還沒有出家的時候,他們就在苦修,到此時他們已經苦修了好多年了,但是因為沒有方法與竅訣,所以一直沒有成就。當然,心中的傲慢、嫉妒等煩惱都沒有消除,煩惱依舊,習氣依舊。我們身邊的很多人也是如此,雖然念佛、學佛了好多年,但是沒有一點點的改變。
五比丘在商量,果達瑪來了,大家不能對他做過多的侍奉、供養、恭敬、禮拜。因為他原來與他們一起苦行,後來自己走了,現在不是知足少欲了,每天吃的是飯菜、酥果、芝麻等許多甘美豐盛的食物,還用熱水沐浴。他們是苦修者,認為這些行為都是不如法的。
其實,當時佛祖知道,僅僅這樣苦修是不可能有任何結果的,於是就離開了他們。那個時候他的身體特別虛弱,接受了別人供養的食物以後,才逐漸好起來,然後到菩提樹下打坐,最後成道。
世尊漸行漸近。他已經證得佛果,福慧、功德已經圓滿了,有內在的威德力了。五比丘雖然已經商量好,但是佛陀一到了他們的面前,他們就守不住自己的誓言了,不由自主地起身。有的讓座,請佛入座;有的端來溫水,請佛洗腳;有的接過袈裟;有的接過手杖;有的接過缽盂,並熱情地說:「果達瑪,您來了,請入座!」面對佛陀的威德,他們都不由自主,忍不住地迎請世尊。
佛陀耐心開示,五比丘終成阿羅漢
世尊心裏明白,他們違背了自己內心的誓言,但是緘默不語。入座後,五比丘直呼世尊的名和種姓,語氣和態度有失恭敬。其實任何稱呼與行為,對佛陀來說都是無所謂的,但是釋迦牟尼佛那天是專門度化他們的。
釋迦牟尼佛對他們說:「你們不應該對我如此稱呼,這樣你們將在輪迴中恆時受苦。對圓滿一切功德的如來正覺必須有相應的恭敬稱呼。」
五比丘聽了世尊的這些話,他們也就直言不諱地回答:「以前您和我們一起苦行時,沒有得到聖者的功德,也沒有什麼成就。現在從功德和智慧方面,您也沒有什麼增長,好像跟我們差不多。和我們不同的是您到處求名利,不知足少欲,多貪食物,享用熱水沐浴,不修苦行了。我們沒看出您有什麼優點和功德,所以我們不願意恭敬你。」
佛陀問五比丘:「以前我和你們一起修行的時候,身體虛弱,現在我身色金黃,諸根調伏,你們見到了沒有?」
五比丘異口同聲地回答:「見到了。」
世尊慈祥地對他們說:「想獲得成就,就不能墮入二邊:一是不能過於耽著世間的享受;二是不能使五蘊過於受苦。因為我們畢竟是欲界的眾生,墮入任何一邊都不易成就。所以要遠離二邊,當依現前菩提的中觀道。」
五比丘聽了世尊的開示後態度迥然不同,對世尊生起了恭敬心,祈求傳法。
佛陀初次說法,喬陳如很快地明白了,他對佛法不生懷疑,並且請求佛陀剃度,成為第一比丘。從那天起,佛陀就和五比丘住在鹿野宛。當兩位比丘出去托鉢的時候,就對三位比丘說法;當三位比丘出去托鉢的時候,就對兩位比丘說法,用輪流交換的方式。
五比丘覺得很快樂,因為佛陀是世界上最卓越的老師。五比丘順從地奉行,最後都像佛陀一樣證到了正覺的果位,成為世界上第一群的阿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