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再燃——威虜軍宋遼之戰(圖)


楊延昭畫像。(網路圖片)

河北之戰徐河戰役力挫後遼國後,宋朝河北的邊境形勢趨向緩和,宋遼近十年未再爆發大規模戰役。至道三年(公元998年)三月宋太宗駕崩,新君宋真宗即位,宋真宗名趙恆,和所有男孩子一樣,小時候喜愛玩打仗遊戲,扮演成大元帥。然而造化弄人,長大成人後的宋真宗作為一國之君,卻將面臨一場場真實的戰爭考驗。

北宋的北方防禦體系經過十來年努力,到了宋真宗時代已經基本成形,為了阻擋遼軍騎兵,當年宋太宗採取了何承矩的建議,在順安軍(治高陽,在今河北省高陽縣東二十五里)以東興修河渠水田,取得了較好效果。

但是順安軍以西,尤其靜戎軍到威虜軍及長城口一線,則依然可以稱為敵人的突破口。對此北宋在軍事上將河北前沿防禦大致分為鎮、定、高陽關三個帥司路,並以威虜軍、保、莫、雄、霸等州軍為前沿防禦的屏障,屯以重兵,作為第一線防禦。第二線以高陽關、中山(定州)、真定(鎮州),構成整個北方三路防禦體系的中堅。定州、鎮州二個都部署司主力圍繞唐河構筑大陣,預防遼軍南下,唐河大陣也是宋軍在河北實力最為雄厚的防禦體系,集團兵力高達六萬到十萬之間,高陽關都部署司則防禦遼軍東進。最後以大名為核心,加上貝、冀、澶諸州人馬,總兵力數萬人,作為河北第三道防線。如果遼軍突破了所有的河北防線,那麼他們還將面對的是擁有十餘萬精銳的京畿守備部隊。宋帝國煞費苦心的北方防禦能經受契丹人鐵騎的進攻嗎?宋遼之間的戰局又將如何演變?

鑒於宋朝君主的變更,遼國似乎又嗅到戰機。咸平二年(公元999年,遼統和十七年)七月,蕭太后、遼聖宗母子發出了討伐宋朝的詔喻。咸平二年八月宋朝邊境傳來了消息,河北邊境遼軍大量囤積軍隊,又屢次進犯宋朝山西的瓶形寨、寧化軍。開封方面隱隱感到了風暴的來臨,軍事準備也緊鑼密鼓展開了。宋真宗分別任命猛將葛霸、範廷詔、康保裔分別出任鎮、定、高陽關都部署,出身於太宗藩邸的老將傅潛被任命為第一任統帥三路大軍的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宋真宗為了向遼國展示實力,還動員了京畿附近的所有武裝力量二十萬人,由殿前指揮使王超指揮,進行了大規模的閱兵。

九月,蕭太后抵達幽州,金壇拜將,作了最終的戰爭動員後,十餘萬大遼精銳浩浩蕩盪開始了征服的旅程。九月二十日左右,遼軍先頭部隊自威虜軍長城口一帶突入進逼保州一帶。宋軍保州守將是田紹斌、石普和楊嗣。楊嗣是民間小說《楊家將演義》中楊業第七子楊延嗣之原型,當然實際這位楊嗣和楊業並無關係。田紹斌和楊嗣一樣也是老將,驍勇善戰,久經戰場,經驗豐富,而且體格健壯,據說老頭戰後隨真宗封禪泰山,這次石將軍見遼軍來犯,當然手心痒痒要去過癮,於是和老將楊嗣暗下商議後,就背著田紹斌前去迎戰遼軍,準備殺他個痛快。田紹斌留守在城,發現兩人出戰後只好苦等,可是左等右盼等到了天黑,這一老一少依然未歸,心裏一琢磨估計有麻煩了,於是帶領留守部隊前去增援。田紹斌在廉良河(漕河以北徐水以南)一帶遇到了楊嗣和石普,果然不出所料兩人已經敗下陣來,而且損失不小,遼兵不依不饒,在後頭緊追不舍。沒過上癮卻遭追殺的石普和楊嗣正如喪家之犬,一眼瞅見田老伯來助陣,頓時又有了底氣,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展開反擊,所謂老將出馬一個頂倆,遼軍很快被殺得紛紛潰敗,宋軍轉敗為勝,暫時打退了遼兵,此戰宋軍殺敵兩千人,獲首級五百級,俘虜一百餘人。不過田紹斌見遼兵來勢極大,也不乘勝追擊,趕緊回城,一面給朝廷奏上捷報,一面連寫數封急函給三路都部署河北大帥傅潛,云:「邊眾大至,但列兵唐河南,背城與戰,慎無窮追」,原本田紹斌好意要傅潛謹慎行事,沒想傅潛看到信竟然被嚇破了膽,不敢和敵軍交鋒,此信不久被人揭發,可憐田老伯因此丟了烏紗,當然這是後話,此處不表。

數天後宋真宗接到捷報,在崇德殿接受群臣朝賀,而大遼蕭太后那邊則接到了一份喪報,名將耶律斜軫在軍中不幸去世。遼軍初戰不利,又損大將,但這並沒有動搖蕭燕燕這個女人鋼鐵般的意志,遼軍按計畫舉行了出征前的射鬼箭儀式,將幾名宋軍俘虜射死,她還任命韓德讓出任兼知北院樞密使事接替斜軫。十月遼國鐵騎再次全面攻入宋境,蕭太后親領主力精銳攻擊威虜軍治所遂城。面對大遼的入侵,此時在唐河大營的八萬宋軍將士們早就躍躍欲試,畢竟宋遼在河北已經十年未打大仗了,很多人自備了鐵錘之類的武器等著為國效命。可是沒想到滿腔的熱血卻被澆了一盆冰水,三路都部署傅潛嚇破了膽,消極避戰,凡是有人請戰等到的必然是一頓臭罵,這下子遂城就孤立無援危如累卵了。不過遂城向來被稱為「鐵遂城」,它之所以如鋼鐵般不可征服,是因為其守將是一位傳奇般的將領楊六郎楊延昭,此人確確實實乃楊業之子,和楊業一樣被人譽為「楊無敵」。楊六郎見遼軍來攻而遂城兵弱城小,急中生智,下令士兵把水澆在城上,由於當時北方已經比較冷了,水馬上結了冰,遼軍雖然勇猛但由於腳底打滑,怎麼也無法攀上城頭。十月下旬遼軍經過兩天兩夜的苦戰始終無法攻克遂城,只好悻悻撤退,楊六郎乘機殺出,繳獲了大批物資。遼軍攻遂城無果,就派北府宰相蕭繼遠攻擊狼山寨。狼山寨就沒這麼幸運了,在堅持了數日後就被蕭繼遠攻破,契丹人在滿城方向打開了一個缺口,大軍蜂擁而入。然後遼軍避開宋軍唐河主力,順著博野、祁州直插趙州、邢州、洺州一線,同時圍攻蒲陰,猶如一把利刃切斷中山真定與河間一帶的聯繫。而傅潛的主力此刻依然只是死守唐河,任憑契丹肆無忌憚的行動。有一次擅長追襲戰的驍將李繼宣統帥機動騎兵部隊,緊咬住了一支侵犯定州的契丹偏師,契丹人抵擋不住,只好放火燒了懷德橋逃跑,李繼宣找了根橫木架了個橋殺了過去,契丹軍一見馬上渡過滹沱河,又燒掉了常山橋,李繼宣二話不說馬上修橋,契丹軍見被一個不要命的纏住了,趕緊拔寨逃跑。李繼宣向傅潛請戰繼續追擊窮寇,傅潛卻堅決不肯,最後也沒能擴大戰果。

此時開封的宋真宗面對嚴峻的局面坐不住了,十二月二日下詔親征,十五日抵達大名後,他親披鎧甲檢閱了部隊,同時不斷派出使者催促傅潛應戰。也許是受到親征的鼓舞,雖然傅潛一如既往不戰,但各地宋軍還是頑強戰鬥取得一些小勝,冀州蔚昭敏擊潰了一支五千人的契丹騎兵,殺死千人;開國大將石守信之子威虜軍守將石保興開倉庫分散財物犒賞軍兵,也再次擊敗來犯之敵。在河東府州戰線上,宋軍進入契丹境內攻破了黃太尉寨,斬獲甚多。遼軍見各路宋軍抵抗頑強,唐河大陣一時無法攻破,而山西高瓊所部也已經出土門,越過太行兵援鎮州,只好主力轉向東轉進河間府,傅潛這才稍稍發動一些攻勢,遣大將王漢忠追襲契丹,同時周仁美領萬人解蒲陰之圍,兩軍皆勝利完成使命,王漢忠還斬殺了一名契丹將領。

可是當宋真宗要求傅潛全力出擊,會同各軍圍攻契丹時,傅潛依然不願出戰。定州都部署範廷召和宦官將領都監秦翰、都鈐轄張昭允這些高級將領也看不下去,屢次催促,範廷召譏諷道「您膽小得還不如一個老太太」,沒想傅潛還一本正經地說:「敵軍勢很強,如果和其作戰一定會挫傷我軍銳氣」。眾將聽到主帥如此無能只好扼腕嘆息,不過範廷召仍然不依不饒請戰,傅潛實在沒辦法只好撥出騎兵八千,由範廷召、秦翰、桑讚為前陣,步兵二千由驍將荊嗣擔任後衛,共萬人前去河間,並允諾親領大隊人馬作為後援。

範廷召帶領步騎萬人東進瀛州河間府,同時要求高陽關都部署康保裔與其會合,準備和遼軍決戰。不過範廷召的意圖過於明顯了,遼軍自然不會沒有覺察,當範廷召部推進到距離瀛州西約五十里的平敵城時,遼軍先鋒梁王耶律隆慶十萬大軍已經嚴陣以待了。按《宋會要輯稿》記載,宋遼大軍於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正月拉開了瀛州會戰的序幕,宋將範廷召全軍列為方陣向遼軍殺來,遼軍主將耶律隆慶向部下喝問:「誰願意去抵擋?」勇士蕭柳挺身而出說:「如果賜我駿馬,我願意打頭陣。」耶律隆慶二話不說給了一匹好馬。蕭柳對眾將說:「一旦敵人陣腳鬆動,大家馬上盡力攻擊!」說完領契丹精騎猛衝。耶律隆慶見範廷召有些抵擋不住,馬上下令全軍出擊。勇士蕭柳所向披靡,被流矢射中依然不下戰場,包紮了傷口繼續戰鬥。宋軍受到猛攻後陷入混亂,部分潰散逃入空曠地帶的宋兵被全數殲滅,就在危急時刻,勇將荊嗣帶領後陣官兵加入戰鬥,暫時頂住了遼軍。

範廷召死死苦戰,傅潛允諾的大隊人馬卻始終不見蹤影,才明白自己被忽悠了,情急之下馬上派出使者前去瀛州求救。此時瀛州高陽關都部署康保裔正領兵駐紮在瀛州西南的裴村,見使者前來,馬上撥出部分精兵趕去救援,但是康保裔還是錯估了局勢,他見天色已晚並沒有全軍赴援,只是向使者約定明日和範廷召部會合再進行決戰。夜深了,契丹騎兵猛攻並沒有如康保裔預料的那樣會停止,後陣的荊嗣部已經被遼軍切割和主力分開,範廷召只好遣秦翰、桑讚二將趕去增援。二更時分,契丹軍再向這支落單宋軍發動圍攻,荊嗣對秦翰說道:「敵人不擅長夜戰,我應當攻破其軍寨,趕上我主力大軍。」荊嗣雄風不減當年,當即和秦、桑二人合兵,告訴部下向遼軍火把最多處猛攻,戰鬥激烈地進行著。當天色漸亮的時候,疲憊的範廷召和荊嗣終於突圍到了瀛州城,不過歷經血戰的他們已經無法再給康保裔任何幫助了。而此時正在瀛州西南裴村的康保裔,等來的不是友軍,而是契丹鐵騎踐踏大地的雷霆轟鳴聲。轉眼之間宋軍已經被團團圍住數重,部下一看不妙,紛紛勸主將趕快換了衣甲突圍逃跑。康保裔是將門之子,祖父和父親均先後戰死沙場,受父輩熏陶,康保裔也是勇猛異常、身經百戰,全身有七十多道傷疤,他慷慨道:「面臨危難豈能苟且偷生呢?現在就是我效死之時!」於是激勵將士們和遼軍決戰。戰鬥異常激烈,宋兵打退了遼兵幾十撥攻擊,地面因為受到騎兵反覆衝鋒踩踏,陷下去近二尺深。康保裔雖然身陷絕境,不過手裡還有一張牌,那就是駐紮在瀛州西「南楊瞳」的高陽關副都部署李重貴部正在南下,也許能夠出其不意給遼軍致命一擊。李重貴的先鋒、高陽關行營鈐轄張凝果然在次日申時趕到了戰場,開始夾擊遼軍,但遼軍早有應對,立即進行反包圍,張凝身陷其中,眼看就要覆沒,此時李重貴也領兵趕到投入戰鬥,張凝之子張昭遠年方十六,見父親被圍,單騎殺入將張凝救出。援兵的進攻沒有奏效,康保裔自然也就敗局已定了,其部下已經死傷纍纍,箭也已經射完了,遼兵蜂擁而上將康保裔擒拿。而李重貴部一直戰鬥到凌晨寅時,始終沒能取得進展,此時精疲力盡的契丹人也逐漸散去,裴村會戰以宋軍大敗而告終。遼軍此戰,俘高陽關都部署康保裔、監軍宋順,獲「兵仗、器甲無算」。遼軍取勝後,主力南下攻克樂壽游騎,進入山東一帶大肆劫掠,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不過宋軍奮勇抵抗,所以遼軍損失也不小,據宋方單方面公布的戰報,殺敵近兩萬。

數日後宋真宗得到了敗報,登基不久便有都部署級高層將領損失,其尷尬可想而知。當然宋軍裴村之敗的罪魁禍首,無疑是傅潛擁兵觀望所致,隨即宋真宗下令,並代都部署高瓊赴定州宣布解除傅潛職務,傅潛被流放房州。宋真宗為鼓舞士氣,任命範廷召為貝、冀、高陽關都部署,實際上成為主戰場的指揮官,並重賞楊嗣、楊延昭等有功將士,大幅度提拔楊嗣為正任保州刺史,楊延昭為正任莫州刺史。遼國方面歷經數月苦戰,前有大名宋軍御營主力,後有中山河東勁旅尚在,感到無法繼續深入,開始撤軍,契丹人主力從遂城長城口一帶退出,並擊潰一支企圖攔截的宋軍。

另有一路契丹偏師,估計走的是莫州以東,準備從霸州及保定軍一帶塘水較淺處(大約六尺深度)撤出,這一路撤退就很不順利了,範廷召、張凝等宋軍主力,已經在莫州以東三十里處靜候埋伏,契丹軍受到伏擊後,他們擄掠的物資人口幾乎損失殆荊宋朝單方面宣布斬首萬級,多少挽回了一些顏面。

威虜軍之戰

瀛莫之戰的較量,契丹略微佔據了上風,於是厲兵秣馬策劃再次入侵,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七月戰火的氣息再次瀰漫在邊境。宋朝得到契丹即將入侵的情報後,對河北鎮、定、高陽關三路做了新的部署,範廷召已於當年去世,宋真宗只能派遣昔日宋太宗時代曾擔任樞密使的王顯,出任三路都部署兼定州都部署,同時任命王超出任鎮州都部署,王漢忠出任高陽關都部署。鎮、定、高陽關三路大軍聚兵威虜軍布下大陣,前陣鈐轄張凝、魏能統領騎兵二萬為先鋒;又令楊延昭、楊嗣、秦翰、李繼宣、田敏,秦翰各領三千精騎,陣於先鋒之前犄角相應;石普為策先鋒,領步戰騎兵數千,位於先鋒之後;王顯親領步騎十萬餘人為中軍陣;另遣二萬餘人為殿後陣。宋軍在威虜軍可謂嚴陣以待,就等著遼兵前來決戰,但卻沒想到被遼軍忽悠了一把,望穿秋水也沒見半個遼兵的影子。宋真宗一看再這麼下去補給跟不上了,而且間諜又來報,遼軍還在炭山一帶沒有南下,於是九月己巳下令部隊回到鎮、定一帶待命,不過宋軍前陣大約三萬餘騎兵依然留在了威虜軍。十月八日鑒於宋和黨項戰事需要,前陣鈐轄張凝被調往西北作戰,由定州副都部署張斌接替前陣指揮任務。

宋軍這面放鬆了戒備,而成功實施了戰略欺騙的遼國此時卻已經箭在弦上了,十月初一遼軍主力抵達幽州,四天後進至涿州北的鹽溝,十月九日耶律隆慶率領的先鋒軍向宋境迅速進發了!而遼聖宗的主力仍然未動以迷惑宋軍。

宋軍終於吃驚地發現契丹的鐵騎正在迅速向長城口扑來,而自己的主力卻還遠在定州待命。現在唯一可用的就是他們駐紮在遂城一帶的數萬前陣騎兵。宋軍前陣的高級軍官們經過協商作出了部署,楊延昭、楊嗣帶領各自三千人馬趕赴遂城西北的羊山設伏,李繼宣赴不遠處的赤虜軍待命作為預備隊,魏能、秦翰、田敏領兵在遂城西列陣,而張斌親領一支部隊前往長城口迎戰。十月十六日甲寅,大遼帝國的數萬先鋒軍將士冒著寒冷的風雨,踏著泥濘的道路到達了長城口這個位於遂城西北十六里的要地,宋軍前陣鈐轄張斌帶領騎兵率先發動了襲擊,遼軍猝不及防,損失不校張斌領軍追殺,逐漸趕到宋遼邊境的「界首」,眼看要逼近梁王耶律隆慶左右,不料遼軍早有準備,號炮一響,伏兵四起。張斌部遭到伏擊後,見勢不妙,馬上撤退。遼兵見宋軍敗退,馬上催動大軍直取遂城,卻沒有發現楊延昭和楊嗣已經在埋伏在了遂城西北的羊山。在遂城宋軍擺開了陣勢,為首的大將正是魏能。魏能原本是一名御前禁衛軍,經提拔拜黃州刺史三路前陣鈐轄,曾經鎮守遂城附近的梁門。當楊延昭把守的遂城被人稱為「鐵遂城」時,魏能坐鎮的梁門也因為防禦有方被百姓們叫做「銅梁門」。魏能見遼兵一路追擊而來,毫無懼色地帶領田敏、秦翰二將迎戰,契丹鐵林軍指揮官親領騎兵衝擊,魏能迎頭一箭將其射殺。遼兵大將身亡,加上多日連綿陰雨,弓弦濕滑無法施展騎射特長,遭到宋軍一陣猛攻後無法抵擋,丟盔棄甲向西北潰逃,準備從羊山方向撤退。此時駐紮在羊山的楊延昭和楊嗣已經「自北掩擊」,向遼軍殺來。戰敗的遼軍先鋒部隊已經無路可走,唯有和宋軍死戰。二楊雖勇,面對困獸猶斗的遼軍,也只能且戰且退,退至羊山,楊延昭早就佈置好的一支伏兵殺出,又給了契丹人重創。遼兵此時為了逃生已經殺紅了眼,拚死作戰,二楊六千餘人逐漸抵擋不住,只好撤離,小校解刷楊光美、齊巒和一些士兵不及撤退,但仍然憑藉地形「大詬殺賊」,最後全部戰死。二楊雖然被擊敗,但卻有效阻滯了遼軍行動,此刻忠勇善戰的宦官將領秦翰已經帶領騎兵追殺而至,長於追襲的李繼宣預備隊也從赤虜軍趕到,新的生力軍投入了戰常遼軍雖然已經屢遭重創,卻依然在邊抵抗邊撤退,雙方從羊山南打到羊山北麓,李繼宣的戰馬屢次受傷,而不得不多次更換馬匹,最後秦翰部也精疲力盡,退出了戰場,然而李繼宣這位十七歲就曾經手刃二十餘頭猛虎的勇士,依然不退,一人帶領部下與敵血戰,一直追擊到離界首八里的牟山谷,遼軍終於被徹底擊潰。天色暗了,宋軍憑藉智慧和勇猛,外加老天爺的眷顧,經過一天的激戰,重創了大遼耶律隆慶先鋒部隊,宋軍單方面戰報殺敵二萬人,斬獲遼軍十五名高級將領和官員,繳獲軍印兩枚,筑京觀於邊境,宋史記載稱此戰為「大克捷」。一時間,契丹軍殘兵敗將紛紛「號慟於野」。

不過遼軍的進犯並沒有結束,十月二十二日後,遼軍位於鹽溝的主力部隊開始移動。而宋軍此時由於前陣軍的血戰退敵,較為疲憊,退至唐河東側寧邊軍桑讚部後方,並派出幾路偏師進入遼境牽制敵軍。大約七天後,遼軍到達滿城,前鋒部距離唐河大陣只有五十里了,但是連日大雨,泥濘的道路,戰敗後低落的情緒不停地折磨著大遼帝國的軍隊,終於遼聖宗決定遼軍結束此次沮喪的南征。雖然宋軍此戰獲勝,但遺憾的是,中軍陣因為情報失誤未能及時趕到戰場,三路都部署王顯對此不得不對朝廷作出檢討,不久被王超取代。

次年四月,遼軍在蕭達凜和蕭繼遠統領下,對宋保州、滿城一帶實施了突擊,宋軍楊延昭和楊嗣部倉促援救保州,不及列陣被重創,損失不小,並直接導致二楊暫時被免除職務,一年後才復職。魏能領兵出戰,另派劉知訓和魏子正從小路包抄,雙方激戰數十回合,遼軍終於被擊退,宋軍繳獲器甲等物資一十八萬之多,雙方各有斬獲。

在宋遼邊境沉寂了數年之後,烽火再次燃起,宋遼開始新的較量。瀛莫之戰和威虜軍戰役雙方各有所獲,戰略上遼國依然佔據著主動權,取得了相當的戰果,卻未能像雍熙四年那樣重創宋軍,亦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宋軍依然牢牢守衛著前沿的威虜軍、滿城一線,唐河大陣也極為穩固,並在防禦作戰中,使遼軍亦蒙受了巨大損失,然而宋軍在固守縱深防線還是前沿禦敵上,仍然搖擺不定。三路都部署傅潛在戰役第一階段進行防禦,第二階段各路主力抵達後依然消極避戰,終於導致裴村之敗,從而受到朝廷上下一致的攻擊。威虜軍之戰採取積極前沿防禦,則因為情報失誤導致作戰計畫落空,未能取得理想中的成績,反映了前沿防禦策略的情報和判斷上的難題。正當宋帝國面臨著如何抉擇的困境,契丹鐵騎又南下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