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1911-1949 不能被篡改與消滅的歷史

 2015-11-17 0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不容否定的是,1911-1949的歷史,在中國大陸已經被中共篡改與消滅,1949年後生長的中國大陸人,不但不瞭解這段真實歷史,而且許多人還敵視、仇恨它。百年辛亥紀念,才喚醒人們對從1911年到1949年那段被有意無意塗抹、掩蓋和淡忘的38年記憶。

百年前辛亥革命的勝利,一個最古老的國度建立中華民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然而它在內憂外患下異常艱難:從袁世凱的復辟到軍閥割據,從蘇俄插手到各方賣國,從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到14年的艱苦抗日,「中華民國」這閃光的四個大字,依然在地球上挺立。大陸中共官方一貫「教育」中國人,1949年前的中國是黑暗的「舊中國」,民不聊生,餓殍遍野;「國民黨不抗日」,只有在中共「逼蔣介石抗日」的強大壓力下,蔣介石才被迫抗日,「共產黨才是中國的中流砥柱,抗日的先鋒。」然而,墨寫的謊言無法掩蓋血寫的事實。1949年之前中華民國在大陸的38年裡,政治、軍事、教育、經濟、文化、外交等方方面面取得的成就,永載史冊,光照後人。

一、政治篇:結束帝制,放飛民主。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的一聲槍響,敲破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帝制。120天後的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頒布的清朝入關267年來的最後一道詔書:「……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用是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之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沒有流血漂櫓、屍橫遍野,千年古國以最文明、最和平的方式,完成了一場改天換地的大變革,創建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從「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到「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從此中國大地上再也沒有了皇帝的立錐之地,不但袁世凱、張勛成了小丑,連那個「東方的紅太陽、大救星、救世主」,也沒敢再稱帝。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獨裁到民主的和平轉變,中華民國的建立堪稱人類文明的里程碑。

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政綱、「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學說,制定了「軍法、約法、憲法」的三道治理程序。民國元年(1912年)3月11日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作為國家的臨時基本法,它在中國歷史中第一次將「主權在民」的思想立入法規。

1928年10月3日,通過《訓政綱領》;1931年5月5日通過《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將三民主義作為國家基本思想,確定了「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的國家組織方法。1947年,國民政府頒發《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序言寥寥幾句就準確說明瞭制憲機構(國民大會),制憲權源(全體國民托付),制憲依據(國父遺教),制憲目的(國民福祉),制憲尊嚴(永矢咸尊)等法律要素。憲法規定了人民平等、人身自由、居住遷徙自由、工作與財產權利、意見自由、信仰自由、集會結社自由、人權救濟、人權保障等基本權利,使中國人享有與西方民主自由國家人民同樣的權利。

然而,正如臺灣大學明居正教授所說:「一個國家要行民主政治,首先內部要統一,不統一是不可能行民主政治的;第二,不能有一個以破壞現狀為目的的反對黨存在,不管叫納粹黨或是中共,有這樣的破壞政黨,民主就搞不成。嚴格地說,在國難當頭、內有外患的條件下,當時國民政府無力完成真正的民主政治。國民政府只有到了臺灣之後,才逐步實現了孫中山先生的理想。」

1911年創建民國到1949年退守臺灣,中華民國在大陸的38年,歷經北伐、剿共、抗日,戰火連天。專長研究中共問題、國際關係、中華民國和兩岸互動的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明居正,重溫歷史,也把今天看得更明白。

二、軍事篇:戰火鑄就的民國。

面對袁世凱復辟和軍閥割據的局面,孫中山回到南方建立廣州政府,痛定思痛,一方面改造國民黨,一方面建立軍隊,準備重新統一中國。這時候他得到蘇聯和中共的支援。當時,孫中山別無選擇。但他提出條件,中共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必須服從三民主義,服從國民黨的綱領。於是國共一起北伐。日本眼看中國快統一了,它就難以入侵了,於是三次出兵山東,但北伐軍繞過山東去打北京。日本人誘惑不成張作霖就炸死了他,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很生氣就歸順了中央。兩年半北伐基本統一了中國東邊三分之一的領土,1927年國民政府建都南京,隨後是黃金十年,但是日本人的侵略不斷。

中原大戰後,蔣介石中正從馮玉祥、閻錫山等人手裡收回了兵權,在國民黨黨內與汪精衛、胡漢民等廣東勢力較量中,蔣介石二次下野,直到1932年初才勉強重新掌權。

蔣介石年輕的時候對社會主義有過一些憧憬,後來孫中山派他到俄國考察,考察回來後,他對共產主義的憧憬全部破滅了。

國民黨的五次剿共,前四次都失敗了,有兩次是功敗垂成,打到一半,日本人打進來了,國民黨只好回過頭去打日本,一次是9·18事變,一次是長城戰役,剿共直到第五次才打贏,贏得非常徹底,「紅太陽」(當時還沒篡權並包裝完畢,姑且稱之)就開逃,政府軍就在後面追,一追追了368天,「紅太陽」叫「長征」,其實是長逃。當時中國只統一了三分之一,蔣介石想的是怎麼樣統一中國,所以他的策略就是趕著中共的軍隊走,三麵包圍留一路,就讓你往那裡跑,一跑進去他就追打進去,然後就收復雲南、貴州等各地軍閥的兵權、財權,拔掉當地的土官,一路統一過去。這樣一路追,追到雲南貴州一帶,蔣介石在日記中很高興的說:我現在找到抗日的根據地了,將來日本打我,我會丟掉東邊的,因為日本太強了,丟掉時一定要有西邊抗戰的基地。起初他想拿雲南貴州做抗日基地,後來發現四川盆地更好,最後是遷都重慶。當時國民黨一面抗日一面剿共,國民黨打日本時,中共就趁機進攻國民黨,所以日軍和「紅太陽」就起了實質上相互呼應的作用(廬山會議實錄與此處互有印證),國民政府就腹背受敵。

大陸一貫宣傳蔣介石不抗日,是西安事變中共逼迫下才抗日的,這是彌天大謊。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入東北,蔣介石此後在日記裡一律稱之為「日倭」或者「倭」,他很清楚:中日必將一戰,因為「倭所要我者,為土地、軍事、經濟與民族之生命。」但他同時深知雙方力量的懸殊,中國軍隊遠遠不是日軍的對手,1937年上海保衛戰也證實了這點。兩個月日本就把國軍70%的兵力全部消滅,日本當時宣稱,「三個月滅華」,它是有那個實力的。怎麼辦?為什麼蔣介石遲遲沒有對日宣戰呢?一宣戰,中國就無法從外國買到武器(尤其是德國),一宣戰,中國肯定打不過,打敗了就得割地求和,賣國是蔣介石最不能容忍的事。

蔣介石認識到,中國抗日要想取得勝利,只能是持久戰,只能融入國際反法西斯聯盟,一直堅持到反法西斯聯盟取勝的時候,抗日才能取勝。事實也是這樣。後來「紅太陽」剽竊了蔣介石的想法「論持久戰」,吹得神乎其神,其實這個觀念蔣介石在1934年前就講過了。

到了1936年下半年,蔣介石讓張學良、楊虎城的部隊圍剿延安,蔣介石以為見面能說服張學良,結果一去被抓起來了。當時最想殺蔣介石的是楊虎城和中共,但斯大林認為,殺蔣介石後,中國就一盤散沙,沒人抗日了。中國一投降,日本就要打蘇聯了。為了保住蘇聯,就必須保住一個能抗日的中國,就必須保住能抗日的蔣介石。「紅太陽」最終不敢殺蔣介石。於是藉機逼蔣介石簽保證,不剿共,不打內戰,共同抗日。

當時蔣介石給張學良看了他的日記,反覆講「漢卿誤我大局」。蔣介石希望再拖個一兩年,他說,我的中央軍就在你們外面,我們一換防,中央軍去打共匪,就解決問題了,你現在搞成這樣,我被迫去抗日,但我們沒有實力抗日,你原本不希望中國變壞,但結果讓中國變得更壞。張學良看了蔣介石日記後很受感動,主動提出護送他回去。

西安事變後,國共第二次合作,中日正式開戰,一打就是8年。國民革命軍好不容易統一的中國東部,一年內全部丟給日本了,政府軍節節敗退,一路向西撤,主力部隊在山西陝西,下來到湖北往西到四川,但國民革命軍也留下很多游擊部隊,正規軍脫掉軍服就變游擊隊。同時中共趁機發展自己的地盤。當時日本佔領區變三家天下,國民政府收編中共變成八路軍和新四軍,但八路軍和新四軍用「紅太陽」自己的話說:「一分抗日,兩分應付,七分發展。」八年下來,「紅太陽」兵力從3萬人增加到120萬,民兵280萬,總兵力420萬,而政府軍的兵力180萬上下。當時中共建立統治了19個邊區政府,統治一億人,在裡面徵兵、抽稅,完全是個國中國。中國當時四億五千萬人口,抗戰中就統治了四分之一。

抗日的主要力量是國民政府軍。最慘的是上海一役,打了兩個月,打掉國民政府70%的軍隊。當時誰最怕蔣介石投降呢?一個是蘇聯,一個是中共,所以拚命逼蔣介石去抗戰。蔣介石態度很明確,不能隨便抗戰,但一旦抗戰就要一打到底,絕不停戰求和。

三、教育篇:雲蒸霞蔚的民國教育。

辛亥革命行動的本身,就是在啟迪中國民眾的公民意識。1912年,中國就有500多種報紙;民國建立之初從掃除文盲做起,人才輩出,即使在抗日硝煙中,1931年至1937年間,小學生人數增長86%,大學生人數增長了94%。辛亥百年之慶典時期,又是諾貝爾獎摘果的金秋時節,然而大陸人對此早已心灰意冷;不過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中國離諾貝爾獎臺並不是那麼遙遠。民國清華大學的教授們,若當年不回大陸,很多可能已經得到諾貝爾獎了。

清華物理系的開創者葉企孫,「清華學堂」畢業後留學美國,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P·W·布里奇曼(1882-1961年),1921年他就用X射線法獲得全球最精確的普朗克常數值,時年23歲。1926年他成為清華老物理系的唯一教授,當時該系老師、職工和學生總共只有10人,他一人就給學生上20多門課,為大陸培養了首批物理人才。吳有訓,1922年跟隨導師A·H·康普頓攻讀博士學位,成功驗證了對近代物理學發展具有轉折點作用的「康普頓-吳有訓效應」,1926年回國後,康普頓因此獲得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趙忠堯,1930年在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R.A.密立根的實驗室做博士論文時,他率先觀測到正電子併發現反物質。兩年後他的同學C·D·安德森公布了關於這一結果的進一步研究,從而獲得193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安德森在晚年承認,他的獲獎歸功於趙忠堯。還有師從愛因斯坦研究廣義相對論的周培源,師從居里夫人研究核物理的施士元,為世界電機工程開拓了新方向的薩本棟,曾參與研製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被譽為「中國居里夫人」的吳健雄等等。

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錢學森,晚年多次質問前來探望的中共領導:為什麼1949年後中國再也培養不出世界級大師呢?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的話也許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科學家。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必出於一個開放的社會,自由的環境是培育科學家的必要條件。」令人心酸的還有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崔琦的一番話。他出生在河南農村,是家裡的獨子,1951年12歲的他隻身到香港讀書,這一走就成了永別,父母在大飢荒裡都活活餓死了。央視記者曾問他:「如果媽媽沒有送你出去讀書,你如今會怎樣?」記者以為他會講教育改變命運、感謝媽媽的話語,崔琦卻說:「我寧願媽媽沒有送我出來,因為家裡有個兒子情況會大不一樣。如果我留在農村,或許我一直不識字,父母也許不會餓死了。」

如今大陸人普遍認識到,今日中國科技的落後,不是經濟落後,而是制度缺陷。一個意識形態一元化的社會,一個金錢至上、急功近利的學術界,一個連諾貝爾網站都屏蔽的國度,怎麼可能產生諾貝爾獎?!

民國從建立之初就首重教育,政府從掃除文盲的識字運動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再到1934年新生活運動,教育一直是民國的百年大計。中國直到1902年才出現新式學校,1922年出現大學,即使在14年抗日硝煙中,國民政府依然把教育放在首位,當時軍隊都把房子、糧食優先保證供應給學生和老師,甚至張作霖、閻錫山等地方軍閥都重視教育。1939年四川軍閥劉文輝曾下令:「凡是縣政府大樓修得比學校好的,縣長馬上就地正法。」據統計,在1931年至1937年間,小學生人數增長了86%,大學生人數增長了94%。

民國時期中國出現了一大批世界級大師。比如由於日軍轟炸而被迫遷入雲南,由北大、清華、南開組合而成的「西南聯大」,不但培養了大批理科人才,也造就了很多文學上的頂尖人物,如汪曾祺、穆旦、翻譯家何兆武,還有國學大師何炳棣、社會學家楊聯升等等。1999年中共建政50年之際,給23位科學家授予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無論是王淦昌、趙九章、彭桓武、錢三強、王大珩、陳芳允,還是鄧稼先、朱光亞等,這些人基本全是民國時期培養的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單只在1920年代,中國物理學家就取得了14項居世界領先水平的科研成就,1930年至1933年間,就有16項。

四、民生篇:國窮民富的黃金十年。

在大陸中共官方的灌輸中,1949年前的「舊中國」,人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吃不飽穿不暖」,不過越來越多的史料讓人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民國生活。

國民政府於1927年到1937年抗日戰爭金陵淪陷為止,各方面建設發展被稱為「艱苦建國的十年」,西方則譽為「黃金十年」。《銀元時代生活史》的作者陳存仁在上海當見習醫生時,每月薪資雖只8元,但「第一個月,吃過用過,口袋中還剩下5元。」那時上海市公安局的巡警月薪10至13元,巡長16至18元,而一般工人的月薪在20元左右。當時在上海只要3個銀元就可以在便宜旅館包吃包住1個月,那時的物價也很低廉。1929年拿了1塊錢稿酬,請六、七個同學去喫茶,外加生煎饅頭、蟹殼黃等各種小吃,也才花去20多個銅板,每塊銀元可兌換兩三百個銅板,一個銅板就可換一個雞蛋。1927年的上海,14元可買一石200斤米,3.30元可買一包44斤麵粉,切麵1斤0.07元,豬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擔 0.14元……。

在上海租房,石庫門一層樓,有電燈、自來水,月租10元;住客棧,每一鋪位3角5至6角,在北京,「四合院,房租每月僅20元;一間20平米的單身宿舍,月租金4.5元」。再看金價,漢口1920年每兩38元,1927年65元;上海便宜些:1920年每兩21元,1927年37元。1922年開灤煤礦工人罷工,要求月薪從27元漲到37元以上,即使未漲工資前,礦工的薪水也大大超過警察的12元。1925年中國女工平均月工資13元,而在1926年底國民政府為興辦教育,將小學教師的月薪增至20元以上,1933年湖北省立小學的月薪為39至56元,省立中學教師的月薪多在60至80元之間,可買1兩黃金。

那時的店員工資,如漢口的悅昌新綢緞局,一般在10至40元之間,一日三餐由店方提供,早上饅頭、稀飯、油條,中午和晚上四菜一湯,八人一桌,節假日加菜。每年還有兩個月例假(學徒除外),下江籍的回家,報銷車費。穿衣有津貼,每年多發一個月的本人工資。年終如有盈餘,則按16股分紅,店東12股,經理 1股,全體職工3股。到1933年,上海工人的月工資一般為20元,技術工人、小學教師、護士等,月收入超過50元,中級職員、工程師、中學教員、醫生、記者、作家、律師和一般演員,月收入一兩百元以上,而教授月收入高達400元。據安徽大學校史記載,1949年之前,即使在內戰時期,每名大學生不僅是免費教育,還可獲得教育部的20元助學金,這20元除了夠自己花費外,還可補貼家用。

一切的得來卻是不易的。當時政府在國家預算中每年要負擔的前清遺留國債佔32%,軍費支出佔40%,建國經費不到30%。從1927年4月18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到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移駐重慶,這南京十年裡,中國幾乎天天都在打仗,前五年北伐、中原大戰、9.18,後五年剿共、寧粵分裂、閩變,然而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而且人口也奇蹟般地出現了從1911年的4.1億增加到1936年的5.3億和1949年的5.4億。

早在1919年2月,孫中山寫就了《實業計畫》一書,後來此書和《孫文學說》、《民權初步》合稱為《建國方略》,在其指導下,民國政府很快帶領中國人走上了黃金十年。據統計,1913年中國現代工業企業共有698家,資本總額3億3082萬,到1920年,增加到1759家,資本總額5億62萬元。1914至1920 年間中國現代工業平均年增長率為13.8%,特別是鋼鐵、採礦、水泥、機器製造等重工業出現了一些大型企業。1931至1936年間,中國工業成長率平均高達9.3%,交通發展尤為蓬勃,除電訊、郵政快速成長外,鐵路修建達2萬餘公里,公路增開了8萬多公里,民航空運開闢了長1萬5千多公里的12條航線。

有調查顯示,1936年中國人均佔有標準糧529斤,當年世界平均水平為502斤,1934至1938年間中國糧食平均畝產213斤標準糧,世界平均為163斤,1936年中國勞均產糧1725斤,比1951年還高出14.3%。

滿清末年,國力佔全世界六分之一,孫中山革命後,國力下滑至全球的十二分之一,美國今天佔不到世界十二分之一,這從一個側面看到當初中國的強盛。

五、外交篇:日本蘇聯對民國的傷害。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1年辛亥革命,71年間中國打了十幾場敗仗,每一次都是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大片領土不說,很多權力都被割讓出去了,背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其中最明顯是《辛醜和約》後,各國可以在天津北京駐軍保護大使館,那是對中國主權的踐踏。但中華民國建國的前38年,在內憂外患的動盪中,儘管躋身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外交上,除了廢除了一些不平等條約外,在用外交阻擋日本對華侵略以及蘇聯暗助中共上,卻是不成功的。

一戰時北洋政府參戰。當時西方各國回家打仗,日本趁機出兵山東,藉口是日本對德國宣戰,要打德國在青島的土地。一戰後中國人不肯在巴黎會議上簽字,中國也是戰勝國,怎麼勝利了土地還被搶走了?當時各國逼中國簽字,消息傳回國內,釀成五四運動。後來華盛頓會議也沒有真正解決日本對山東的侵入,當時各個都看到日本的侵華野心,但都無力阻止這個亞洲第一強國,1894至1895年它打敗過中國,1904至1905年它打敗過俄國,1914至1918它打敗過德國。1922年,英美法葡萄牙比利時等簽了九國公約,意思是不讓日本隨便插手中國,但沒什麼用。1931年9.18事變後,中國把日本入侵告到國際上,告了半天,大家都反對日本,但沒人敢動手制裁,結果日本更加速侵略,1932年建立了偽滿洲國,1932至1937年不斷在華北製造摩擦。當時中華民國的外交基本上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北方蘇聯的力量外加其培植的中共,另一個就是牽扯中國生死存亡的日本問題。

民國政府成立後,就和列強談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事,如收回內河航行權、關稅協定權,自主關稅等,這些都談成了,最後談不下來的一是威海衛,一是香港,兩個都是英國佔領。等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再提出建立平等關係問題,美國首先放棄所有在華特權,其他世界各國跟進,1943年重訂平等新約,基本上中國是平等和各國來往了,但是威海衛和香港問題還是未解決。抗戰後期,日本在中國有120萬日軍,本土只有20萬上下。在討論怎麼結束對日戰爭時,美國犯了重大錯誤,誤以為120萬日軍會抵抗到底,蘇聯也不斷宣稱假如蘇聯不參戰,日軍打不下來等等。於是美國和蘇聯簽下雅爾達密約。當時蘇聯就開條件,要將日俄戰爭前割讓給日本的土地全部拿回來,同時還要向中國奪取利權,美國基本同意了。於是,到1945年8月6日美國丟下第一顆原子彈時,日本透過蘇聯表示想跟盟軍求和,蘇聯壓下這消息,馬上全面侵華,斯大林把西歐最有經驗的150萬大軍送到西伯利亞,聲稱要進入中國打日本。

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美國丟下第二個原子彈,四天後日本投降,蘇軍這時150萬大軍分三路進來,中共這時候分七路配合蘇軍打東北,……。蔣介石見此局面大吃一驚:中國人浴血抗戰14年,眼看勝利了,結果還是把東北給丟了。蘇聯那時候讓蔣介石去簽約,蔣介石不簽,就請美國調停。美國逼蘇聯退兵,蘇聯大概拖了大半年,但退兵時做了兩件事情,第一,把東北所有戰略要地交給「紅太陽」;第二,把關東軍的武器全部交給林彪。

從此林彪一躍而起,後來內戰一打,國民政府就全面失敗了。……

責任編輯: 唐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