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御醫推薦的養生祕訣(圖)


有好的飲食習慣,就有好的大腸長相(網路圖片)

曾經為日本皇室看診的新谷弘實:腸道健康法

新谷認為,養生最大的重點就是要把自己的腸胃顧好。他最出名的《不生病的生活》在日本熱賣一五○萬本,在臺灣銷售則超過五十萬本。

新谷發明大腸內視鏡切除息肉的方法,改變傳統開腹手術。他看過三十五萬人的胃腸內視鏡,切除超過十萬顆大腸息肉。二月底來臺演講當晚,他展示不同的大腸內視鏡照片,有七十歲老婦大腸卻像年輕人柔軟,也有人的大腸長期纖維質攝取不足,大腸黑得像蛇皮,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大腸長相,非常震驚。

「有好的飲食習慣,就有好的腸相(即大腸長相)。觀察腸相,可以預測癌症發展,」新谷的臨床觀點在醫界掀起一番爭議,但是卻不減他著書在市場上受歡迎的程度。

新谷認為,腸道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腸道健康的人較不易得到各種癌症。

有兩個原因解釋他的觀點。首先,腸相不佳的人,長期便祕,毒素累積在體內無法排出,腸子內的毒素就會隨著腸壁流入血管,擴及全身。另一個原因,腸相惡化,人體就需要消耗更多防止氧化的酵素來分解腸內毒素,加速老化。

第一、減肥除了算熱量,還要清腸道。

新谷認為,很多人減肥容易過度迷信卡路里,但是低卡路里餐不代表能身心健康。低卡的減肥法缺少了「維持並提高腸道健康」的思維。「吃下肚的東西,如果無法在腸內被充分消化與吸收,即使是低卡食物,只要囤積在腸內,就會變成廚余,結果使代謝情形變差。」

第二、吃飽之外,還要營養均衡。

新谷說,人類主食動物性食品和精製碳水化合物,容易讓人有飽足感,忘了攝取其他營養素。

他提醒均衡攝取六大營養素之外,「也不代表只要攝取足夠養分,就什麼都可以吃。最重要還是品質,」舉例來說,同樣可以提供糖類的糙米和白米,吃糙米會比較健康。

第三、每天要喝二.五公升的水。

很多人忽略水也是很重要的養分,一天沒有排出二.五公升的水,「體內衛生狀態就會變差,」腸內排毒工作慢下來,就容易便祕,甚至引發各種疾病。

長期是總統專屬御醫陳雲亮:舉出忙碌人的三大守則

第一、慢性病患做運動是維持身體健康,不是訓練身體。

陳雲亮常遇到得了慢性病的經理人,想要透過運動增強體能,然而他強調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慢性病人做運動是維持身體健康,不是訓練身體。想要增強體力就像是把老舊輪胎加寬,增加它的壓力。」

他遇過有高血壓的病人以為多運動就可以降低血壓,就不用按時吃藥,「鐵齒,就中風了。」也有發生過爬山時就突然心肌梗塞去世,讓家人措手不及,「這就是沒有請專家替你評估健康的風險耐受度。」其實對慢性病人而言,每天快走四十分鐘會比爬山還要適合。

第二、注意家庭壓力。

多數人想到危及健康的因子多是個性或是生活飲食習慣,「家庭壓力影響也很大」。老年化的社會,中生代下班要照顧父母與小孩,很容易累出病來。他也遇過,老先生生病,太太照顧到跟著病倒,兩個人一起躺在床上。

第三、最低限度是要規律生活。

很多健康問題無法兩全其美,不可能又要在工作上全力衝刺,又要撥出時間運動、注意飲食。「假如說你所有條件很難改變,我憑我的經驗能力給最後一個建議,你忙沒關係,但生活一定要有規律性。」

比如說一天無法避免忙十二個小時,甚至十四、十六個小時,那麼吃飯、休息、喝水時間就要固定,因為有規律,身體會適應環境條件,「就像法國人一天喝半瓶紅酒,像喝水喝茶一樣,不見得會影響健康。」

不過陳雲亮提醒,規律不代表就能不注意飲食。比如說,喜歡吃肥肉的人,就算有規律天天吃,「你還是要看膽固醇高不高,高的話,你就沒有吃的條件。」

陳雲亮的三點建議,其實都是凸顯古人中庸之道。每個人必須有正確認知,知道身體能接受多少壓力及工作量。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