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養生有方 儒釋道三家各有其妙(圖)

 2015-10-30 13: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古人崇尚釋儒道三教,養生有方。(網路圖片)

中國古代十分重視養生,歷代都有論述養生的著作,作者通常是超凡脫俗的仙家、修煉有素的道人、博學仁心的大醫、心意淡泊的文士等,內容往往涵蓋了人體、經絡、四時、五行、陰陽、天地、起居飲食、導引修煉、心性德行等,實為博大深奧。

儒家的養生之道:仁者壽

儒家孔子《論語》有「仁者壽」,《中庸》論大德「必得其壽」,即長生和與道德有關。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故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淨,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是其且多且治。」不過分貪求追逐外物,就能保持心境平和,多讓自己接觸美善純淨的事物,以養護眼、耳、鼻、口、意,使人體氣機充盈調順,以達保養身心的目的。

釋家的養生之道:平常心

「寵辱不驚,得失不計,默雷止謗,化毀為緣。」出家人要淡泊名利,仁慈行善,心胸豁達,忍辱負重。那些高僧長壽的都是性情溫和,生活平淡,與人相處融洽。

道家的養生之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養生主篇》有「安時處順」,《黃帝內經》有:「起居有常,飲食有節,不妄作勞。」道士陶弘景《養性延命錄》中:「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莫強食飲,莫大沉醉,莫大憂愁,莫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也就是以天人合一,順天地之道而行,做為養生的宗旨。

老子說「少私寡慾」,吳普《太上老君養生訣》:「善養生者,要當先除六害,然後可保性命延駐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聲色,三者廉貨物,四者損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嫉。」主動節制慾望是達到清靜養生的途徑。

養生是長期行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貴在堅持。只要明理實踐,就能循序漸進,達至健康,長壽有望。

責任編輯: 李雲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